<p class="ql-block">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铜鼓舞是苗族特有的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p><p class="ql-block">是集狩猎、劳作、祭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舞蹈形式,舞蹈动作刚柔相济、跳转结合,舞蹈幅度大、难度高,风格古朴、奔放热烈,男子舞步强悍、豪迈,女子则轻曼、明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铜鼓舞(雷山苗族铜鼓舞),相传有12种,其中一种已失传,现收集的材料还有11种,这些舞蹈动作主要来自于对大自然动物的模仿,以及生产生活的各种活动,如模仿鸭子走路、模仿捞虾捉蟹、狩猎生产等,在庆祝丰收或祭祖等节日活动尽情展舞,每种舞均有鼓点鼓曲,每种舞的舞姿各不相同,这11种铜鼓舞的名称是:</p><p class="ql-block">捉蟹舞、翻身舞、迎客舞、获猎舞、鸭步舞、送客舞、祭鼓舞、放牧舞、捞虾舞、送鼓舞、共欢舞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铜鼓舞常见的是将铜鼓悬于庭前和场坝之中,由击鼓者一手执木槌敲鼓腰,另一手持皮头槌击鼓面伴奏。舞者则围成圆圈,踏着顿抑分明、铿锵有力的鼓声,时里时外,且进且退,至兴高采烈时,还击掌呼号,喊出“嗨哧哧”之声以助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铜鼓舞动作较具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舞蹈美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苗族崇拜鼓,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铜鼓或木鼓,一般是十三年要宰水牯牛或猪来祭鼓,这就是过“鼓藏节”。祭鼓舞是在这一盛大节日中特有的跳法,表示了对祖先的尊重和追念。祭鼓舞无疑是研究这一文化人类学问题最好的素材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铜鼓舞流传地域较窄,所以有些铜鼓舞和铜鼓舞鼓点的表演技艺目前已经失传,古老的雷山苗族铜鼓舞正处于濒危状态,亟待抢救保护。</p> <p class="ql-block">为了按时拍摄到苗年巡游视频,我特意提前包车上高速去雷山,到了举行苗年巡游的雷山县城丹江镇高速路出口,交警又临时封闭了下陶尧苗寨的道路,只得绕了一圈到莲花苗寨出口。</p><p class="ql-block">下了莲花苗寨出口,走了一段就被交警划线,禁止所有私家车辆通行,必须由地方派公交车免费送入。</p><p class="ql-block">灵机一动中,花钱请一起去看苗年巡游的摩托车带上我,终于千辛万苦到达预定拍摄位置,等待苗年巡游队伍。</p><p class="ql-block">匆匆忙忙赶往举办苗年巡游现场又加上人潮涌动造成的拍摄位置不到位,无法全方位立体感拍摄到理想中的画面,不尽人意之处还请海涵原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