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约 昆 明(一)

太极星

昆明,别称春城,是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3000年的文明史。<br>昆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 <div>景区门口,一个学校的小学生正巧秋游,老师、校长都是穿的民族服装。查阅资料得知:“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div> <div>石林因其发育演化的古老性、复杂性、多期性和珍稀性以及景观形态的多样性,成为世界上反映此类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的典型范例。也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iv> 石林湖<div>又名恩来湖。这是一个人工湖,因为当年周总理来此视察,说了一句“有山必有水”,所以当地政府就建造了这个湖,让湖水把几座天然石山围在了当中。<br><div>湖中一尊石峰突出水面,被称为:出水观音。</div></div> <div>大鹏展翅石<br></div>这座石头像一只展翅的大鹏,欢迎着来来往往的中外宾客。 <div>石林,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在这处石峰上镌刻着“石林”两个隶书大字,与拔地而起的石柱、石峰交相辉映,引人入胜。<br></div> 来张特写。石林二字的左边文字:天下第一奇观。右边文字:大气磅礴。下方文字:天造奇观。 游人至此,美景目不暇接,那差错密布的灰褐色怪石奇峰,平地拔起,冲入云霄,许多石峰恰似各种动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形态万千的石柱、石壁 千姿百态 怪石嶙峋<br> 形态万千 危峰兀立 奇形怪状 争奇竞丽 奇峰怪石 测心石<div>悬在空中,看起来随时都会掉下来。传说如果整天花天酒地、不干正事的坏人从下面走过,石头就会掉下来,砸死他。不过它已经在那儿悬了成千上万年了,从没掉下来过。说明,从那儿经过的都是勤劳善良的人。<br></div> 多少形容词也无法形容石林山石 人们穿行在石林之中啧啧称奇 观峰亭是石林中的最高点,栈道狭窄,人山人海。 <div>鸟瞰石林</div><div>喀斯特地貌无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石林喀斯特是一种林状喀斯特景观。</div> 石林喀斯特是在地壳运动、构造裂隙、生物作用和土壤侵蚀作用配合下,碳酸盐岩被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各种石柱组合体。 喀斯特发育演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复杂的古地理变迁、被玄武岩覆盖烘烤、湖盆沉积物埋藏,地壳抬升等共同影响。 这些独一无二的石林,让人浮想联翩。 人多路窄,上去难,下去更难。 等待中回眸望峰亭 浑然天成的石树结合 鬼斧神工的石柱构造 眩光现象让山石增添了几分魔幻色彩。<br> 朱德委员长题词:群峰壁立,千嶂叠翠。 小石林景区<div>是石林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是游客游览石林时不可错过的景点。<br></div> 石林传说<br>彝族撒尼人流传着一个“赶石成林”的传说:很久以前,撒尼英雄金芬若戛要为百姓堵江造坝,于是他偷出了“调山令”和“赶山鞭”,夜间将南部陆良等地的石头赶往北部宜良南盘江一带,然而走到石林时,天已渐亮,具有神力的雄鸡高鸣,破坏了他的壮举,石头便停留在了石林地区,形成了密集的石林。 这里地势平坦,碧草如茵。 石峰相对较低矮,形态各异。 <div>有的如剑指天</div> 有的如莲花绽放 还有的如动物形态,惟妙惟肖。 在小石林景区有两个圆形碧池,一个是幽池,柳树丛中有一组石峰称“幽池恋人”。 另一池称“玉鸟池”,池旁有一座石峰,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阿诗玛”。 阿诗玛石峰<div>仿佛是一位彝族少女在向远方眺望,是小石林景区的标志性景观。<br></div> <div>小石林景区不仅自然景观丰富,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br></div> 小石林中的石峰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石峰间为池塘、草地。是优美的自然林园。 这里的石柱比较稀疏是因为大部分的岩石,经过地质构造破碎后,被水溶解带走了。 九乡风景区<br>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觉得很土,不会有什么看头。来了后发现确实土,叫“乡土”。位于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石林风景区30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以溶洞景观为主体,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检票口门楼的电子屏上霸气显示:<div>不游九乡,枉来云南。</div> 荫翠峡<div>又名“情人谷”,被誉为“滇中第一幽峡”。因当地的彝族小伙和姑娘们常来峡谷两岸对唱山歌,谈情说爱而得名。</div> 风景区内峰峦连绵,山峰谷底相对高差200米左右。到云南旅游,有一句俗语流传很广:地上看石林,地下游九乡。石林之美在于峰,九乡之美在于谷。九乡溶洞群发源于六亿年前的古老白云岩中,总计有大小溶洞上百座,被称为溶洞之乡。民间俗话说:“九乡溶洞九十九,数完溶洞白了头”。 惊魂峡<div>是由洞外峡谷延伸而成的地下大峡谷,长约200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为壮观的地下大峡谷之一。</div> 惊魂峡顶部光滑圆润,两岸如刀劈斧削一般陡峭险峻。 从峡底到洞顶近百米,峡中最窄处只有三、四米宽,游人走过无不感到惊心动魄,故以“惊魂”命名。 雄狮大厅<div>雄狮大厅长宽均达200米以上,面积有15000平方米,约有两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因南边洞口天生桥上的一座钟乳石酷似一只雄狮而得名。</div> 酷似雄狮的钟乳石 电影《神话》中成龙和金喜善在一个秦陵地宫中夺宝的桥段,就是在雄狮大厅里取景的。雄狮大厅是由古老暗河河水在此盘旋冲刷而形成的。站在大厅中央,会发现整个大厅的顶部是由一个浑然天成完整的板块构成,这个板块可谓天衣无缝、也没有一根石柱支撑,却完美地庇护雄狮大厅千万年的岁月。 <div>顶蚀壶穴<br>平整光洁的洞穴顶壁空穴称顶蚀壶穴。它是洞穴暗河的水气混合流对洞顶产生气蚀和溶蚀作用而形成。雄狮大厅的顶蚀壶穴大小不等,长1.5~8.5米,宽0.5~4米,深≤1米,整个洞穴顶壁分布着18个大小不等的壶穴。<br></div> 这些洞穴具有天然的滤音效果,形成一个天然的地下音乐大厅,1998、1999年,在此举办了国内首创的“九乡之梦”大型洞穴交响音乐会。 叠虹桥 <br>白象洞主体天然形成横跨于麦 田河上的天生桥造型,洞内有多重平台,台下又有多层古洞,再下为暗河。多层天生石桥重叠,横跨于暗河之上,河水常年奔流不息,水雾飞溅。天气睛好的午后,阳光斜照河谷可见彩虹出现,与多重石桥相映成趣,故名叠虹桥。 雌雄双瀑<br>麦田河水流入卧龙洞,轰然扑下河流陡坎,一支磨蚀穿透高耸巨石,与另一支合成洞中双瀑,称为雌雄双瀑。瀑布高达30米,瀑下潭深10余米,瀑布最大水流量每秒320立方米,为国内洞穴中仅见奇观。 神女宫<br>这是一个大溶洞,洞内别有洞天。早在清康熙年间,地方志就对此洞加以记载,被称为“仙人洞”。在彝族先民古老的传说中。“仙人”实际上是“先人”,即自己祖先的意思。这是彝族先民们“祖先崇拜”的一种独特的表述方式。 在神女宫内,各种钟乳石丛林立,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灯光照射下,更是美轮美奂,如同人间仙境。 这些钟乳石造型多样,石群之间还组成了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这两块钟乳石被称为鹊桥会。 神田<div>科学的说法是边石坝。在九乡,由于其规模巨大,数量众多,而被国内外洞穴专家称为边石湖群。其中最大的,面积有100多平方米,深约10米,是当今世界上所开发的洞穴风景区中规模最大的边石坝。</div> 独秀峰<div>高5.4米,胸径4米,由洞穴落石长期被钙化沉积物所层层包裹而形成。在神田间如孤峰突起,气势雄伟。</div> 大象石<div>栩栩如生,仿佛是一头巨大的大象在洞中漫步。它的形态逼真,纹理清晰,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div> 地下倒石林<div>原名蝙蝠洞,特点是钟乳石倒悬垂挂,如同石林倒长一般。这些钟乳石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石林倾斜幅度大,不规则,细究起来,是因为空气流向不同而造成的,于是在九乡又添了一个风吹石弯的神奇景致。</div> 在蝙蝠洞内行走非常辛苦,弯弯曲曲,或上或下,最后还有三百多级的台阶等着你。很多人的体力到此已经用完,不得已坐着滑杆让人抬上来。 <div>到了地面,有一位亭亭玉立的彝族导游在等着,不过,这是传说中的人家导游。我们的导游是彝族阿黑哥,高大威猛。</div>上午看了石林,下午游了九乡,同一天看到高峰和低谷的情景,同时感受到高峰和低谷的乐趣。在石林,看到峰外有峰,峰外有湖,峰外有树;在九乡,看到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天。 云南陆军讲武堂<div>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院校之一。它创办于1909年,坐落于昆明市翠湖西岸。原系清王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对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设立的一所军事学校。讲武堂的创办,与晚清政府的军事改革密切相关。在那个时代,清政府为了应对国内外的挑战,开始着手建立新式军队,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所军事学校,以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div> 由于该校教职员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很多人在日本学习时就是倾向革命的分子,一部分就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会员。 <div>说讲武堂是将帅的摇篮名符其实。云南讲武堂的名将们参与了中国的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包括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为中国的历史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div><div>讲武堂毕业的十大名将:<br></div><div>朱德、叶剑英、龙云、卢汉、范石生、朱培德、萧毅肃、周保中、龙泽汇、盛世才。</div><div>这所百年军校还走出了越南、朝鲜两国的三军总司令,他们是越南的武元甲大将,朝鲜的次帅崔庸健大将。原缅邦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将军也毕业于这所百年军校。此外,从这里还走出了两位总理,一位是讲武堂校长李根源,曾任“国民政府总理”,另一位是韩国复国后的首任总理李范奭。<br></div> 河内受降<br>1945 年9月 28 日,第一方面军卢汉、马锳、尹继勋(均为讲武堂毕业生)在越南河内举行的受降仪式上。卢汉宣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第一号训令”,日军投降主官土桥勇逸在“受领证”上签字。 <div>蔡锷签发的军部督府委任状<br></div><div>蔡锷,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br></div>1915年12月26日,云南组成三路大军护国讨袁。在护国军中,讲武堂师生占85%以上,从军长到梯团长、支队长几乎全都是讲武堂师生,第一军以蔡锷为总司令。 讲武堂硕大的操场 翠湖牌楼 翠湖公园<div>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br></div>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故称"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到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荷花,始有"翠湖"美称。是市区最漂亮的公园之一。虽然面积不大,但很有特色。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人们称之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 观鱼楼<br>建筑群由是观堂和观鱼楼两幢主体建筑并配以长廊、亭榭和池中曲桥组成。<br> 整个建筑群内琉璃碧瓦、雕梁画栋,典雅堂皇,小桥流水,水中红鱼、锦鲤无数,每有游客投食,群鱼争抢,颇为乐观,浓郁的江南特色使之成为翠湖的园中之园,别具一格。<br> 翠湖-讲武堂景区游客中心 莲华禅院<div>清同治六年(1867)赐“妙莲涌现”匾的佛寺,寺内有数联,皆不离“莲”字,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佛寺落成后,延请永丰寺雨庵和尚在这里驻锡。莲花寺坐北朝南,寺门最初开于碧漪亭的右侧,和圆通寺东西并峙,圆通枕山,莲花临水,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是当时府城中佛教活动的两大中心。</div> 海心亭<div>历史上曾有东面高楼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说。加之海心亭内悬挂的匾联较多,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在亭阁中,在绿荫下,饮茶休憩,谈古论今,情趣盎然。</div> 翠湖内唯一的商店,杨丽萍“雀云裳”官方服饰品牌店,名人效应无处不在。在这里能淘到心仪的服饰也是一种缘份。 竹林岛<div>竹类植物观赏专类园,展示特色竹类植物约20种,龙竹、方竹、人面竹等都是稀有品种,同时新增了临水平台,夏季可以通过临水平台近距离观赏荷花,竹林岛常年竹绿成林,其间小径幽邃,是夏季纳凉避暑的极佳场所。</div> 九龙池<div>位于湖的东北,和竹林岛紧紧相连,原来池水深达数米,有九泉出水,水量充沛,人们把司水神龙和出水泉联系了起来,九龙池由此而得名,其气势开阔,成为翠湖的一大特色。</div> 唐堤<div>1919年,由唐继尧主持,在翠湖由东向西筑长堤,与阮堤在湖心岛相交,取名唐堤。</div> 云南省大剧院 云南省博物馆 宽敞明亮的大厅 <div>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云南。<br></div>云南现有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保护区、石林三处。<br>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丽江、大理、建水、巍山。<br>现有历史遗迹:元谋人、白沙壁画 、滇越铁路、茶马古道、沧源崖画、陆军讲武堂 、爨龙颜碑。<br>云南历史名人:熊庆来、郑和、龙云、卢汉、楚图南、李根源、赵藩、钱南园。<div>依我看,云南名人还应该加一位,那就是音乐家聂耳。他在1935年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唤起民众共同抗日。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可惜英年早逝,终年23岁。</div><div>这让我想到另一位同样23岁英年早逝的武将名人:霍去病。他在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为我国领土的扩地立下永世功劳。</div><div>同样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一个为国开疆扩土,一个唤起民众保卫国土,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div> 东汉至初唐时期,中原政局动荡、朝代更替频繁。在云南,盛极一时的滇王国逐渐走向衰落,导致了青铜文化的没落。战乱加剧了人口流动,大量汉族迁入云南,为云南带来了汉文化的春风。汉文化与云南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渗透,也加速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步伐。 参观完博物馆,很多游客来到文创区域选购纪念品,把心仪的物品连同云南的印象、感想以及美好心情一起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