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这位极被推崇的儒家始祖,想不到百家争鸣这么快就变成“独尊”了,而且集权统治实施的规则是“必施于人”!<br>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历时四年建成,为元、明、清三朝祭祀场所。主体大成殿,在清乾隆二年(1737年)使用最高规格黄琉璃瓦顶。其今天的规模和布局,仅次于山东曲阜。<br> 进士碑林共198通,其中元3通、明77通、清118通,题刻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者计51624人(含状元、榜眼、探花)。例如明朝的张居正、于谦、徐光启、袁崇焕、严嵩,清朝的纪昀、刘墉、林则徐、刘春霖、沈钧儒等。漫漫科举之路,他们笔下生花,“江山代有才人出”,想到“勿施于人”而“道洽大同”的精髓吗? 西周时最高学府为“太学”,隋改称“国子监”,增加官学管理职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置学部,其使命宣告结束。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构成“左庙右学”礼制。“辟雍”增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其中心建筑。新帝要“临雍讲学”。“监生”有选拔的,有留学的,也有捐粟的。 顺天府学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地方官办。旧址曾有文天祥祠,庙(大成殿)、堂(明伦堂)、阁(奎星阁)等应有尽有。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读书人的气节,北京文天祥祠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也是当年遭囚禁的地方。元至元十九年(1283年)在柴市(东城府学胡同西口)就义,年47岁,忽必烈都没能劝降。 北大红楼原是北京大学所在地,建成于1918年。这里是新文化、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场所,是“五四”运动策源地。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毛泽东、张国焘等在此工作或学习。<br> 北京大学最初也是行使最高行政职能,有“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之说。蔡元培推行教授治校,“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即使条件艰苦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年),依然培养“文章气节少年人”,例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和杨振宁。燕南园一时大师荟萃,有历史学家翦伯赞,经济学家陈岱孙,哲学家冯友兰,语言学家王力等,他们的风骨和智慧在后来的政治风云中备受磨难。百年纪念讲堂只是一个形式,再没有了独立实质。<br> 早期留法的李石曾先生,于1920年创办了中法大学。它与留法俭学会颇有渊源,以法式教育制度为蓝本,经费主要来源于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1950年,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 受天主教会之托,辅仁大学建于1925年。创始人之一同为复旦大学的马相伯(毁家兴学)先生,1952年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从美式校园到苏式体系;从留美庚款生到公费生;从工农兵学员到高考;从反右到武斗;从工宣队再到革委会,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奠定的地位,何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只是个大身躯吗? 涵芬楼是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的藏书楼,戊戌维新人物、翰林出身,主理编务的张元济最早创立于1904年。1924年就藏有37000卷善本和抄本,包括十二卷濒于失传的《永乐大典》,书籍量一度超过北平图书馆。最终改成公共的,以开启民智。今天,它只是书店了! 生活书店成立于1932年,创办人邹韬奋等;读书出版社是1936年,创办人李公朴等;新知书店是1935年,创办人钱俊瑞等。1948年全面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香港成立总管理处,1949年3月迁至北京,1951年并入人民出版社,仍保留名义出书。<br> 店名概括了人生最主要的三个方面:热爱生活;习惯读书;掌握新知,曾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例如,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干校六记》,以及《傅雷家书》、《陈寅恪文集》等。在利益面前,“读者的一位好朋友”违反规定,大量出版教辅图书,与原有的学术品位大相径庭,在文化界、出版界引起了巨大震动。<br> 国家图书馆作为收藏中心,集精结粹。对公众是否有选择地开放?只服务于中央决策机关吗?梁启超和鲁迅九泉之下作何感想呢!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造型奇特,虽然恶搞成“大裤衩”,算是“不惧权威,敢于尝试,高度自信。”据说规模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是世界第二大办公楼。只是近200亿造价,新闻依旧是千篇一律。 因为诸多高校院所,因为已有书店,1992年,街区被更名“中国海淀图书城”,日人流曾达数十万。2005年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核心区;2014年又改为中关村创业大街,其实还是个商业街。 陈旧观念不变,现体制是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br><br><br> 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13点30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