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我的家乡

太阳黑子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黄梅,不仅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亦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更是联合国认证的湖北三大千年古县之一。近日,与几位同年入伍的老战友相聚,畅谈最多的便是家乡的历史文化。谈及千年的文人墨客,李白的名字总是绕不开。这位伟大的诗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而我的故乡——湖北黄梅及其对面的九江庐山,都曾留下他深深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李白到过黄梅</p><p class="ql-block"> 史书记载,李白确曾到访黄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夜宿山寺》便是李白于公元725年左右,游历至黄梅县蔡山江心寺时所作。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高楼的夸张描绘,更透露出彼时的心境与情感,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李白三次登黄鹤楼</p><p class="ql-block"> “湖北有个黄鹤楼,半截插在天里头。”黄鹤楼作为全国十大名楼之一,承载着无数文人的梦想与情怀。李白一生中有三次造访黄鹤楼。</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在公元728年至730年间,他在此送别好友孟浩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则是在公元758年,李白再次登楼,挥笔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在晚年的流放期间,李白写下《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以表达对黄鹤楼的深情厚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李白五次登庐山</p><p class="ql-block"> 庐山,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每当天气晴朗,站在家乡黄梅小池镇的江堤上,庐山便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李白与庐山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五次登临庐山,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登庐山是在公元726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李白,沿江而下,初登庐山,创作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尤为脍炙人口。另一首《望庐山五老峰》虽不及前者知名,但亦极富神韵:“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再访庐山是在公元750年,距首次来访已过去24年。此次来访前,李白将妻子宗氏送至庐山拜李腾空为师,并写下《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诗中,李白想象妻子在庐山的生活:“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到庐山,李白在此居住达半年之久,并修建了读书草堂。其间,他写下《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登庐山是在公元760年,李白写下《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表达了对仕途失意的愤懑与对现实的逃避。诗中写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更反映了李白对仕途的失望与对自然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第五次登庐山,亦是最后一次,同样在公元760年。这一次,更像是对庐山的告别。在《过彭蠡湖》一诗中,李白伤感地写道:“青嶂忆遥月,绿萝愁鸣猿。水碧或可采,金膏秘莫言。余将振衣去,羽化出嚣烦。”而在《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中,李白则写道:“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p><p class="ql-block"> 对于李白而言,庐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他心灵的寄托与仕途受挫后的避风港。庐山的秀美山色与清幽环境,成为了他安放心灵、陶冶情性的世外桃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