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邻里互助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六十年代还是现代社会,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住在一条弯弯曲曲、挤满低棚矮屋的弄堂里,我每天放学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给水站挑水,把家里的水缸灌满,等着下班回家的父母淘米洗菜煮饭。</p> <p class="ql-block"> 以前弄堂里家家用的都是井水。虽说井水不卫生,也不方便,听说还发生过有人落井,差点闹出人命的事,但也无奈。直到解放后,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才建起给水站,居民从此用上了自来水。那时,家家户户需用自来水,都会到给水站提取。</p> <p class="ql-block"> 给水站从早到晚都很忙,天刚亮就有人拿着木盆和搓板在池边洗衣服。到了准备午饭的时候,家家都要忙着洗菜淘米,这时水龙头周围全是人。午饭后也不冷清,有些居民白天要上班,家里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没人挑水,只好出钱请人帮忙。这时候,是弄堂里专为人家送水的挑水工最忙的。</p> <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邻居张大爷单身独居、又患病,我每天放学后,替张大爷水缸的水挑满。这样的经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体魄和实践能力,更学会了如何在困难时期与他人携手共渡难关。如今虽已时过境迁,但那份淳朴的人情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值得铭记,张大爷很感动,说我是个好孩子。总之,“六十年代我给邻居张大爷去给水站挑水”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我能够健康成长。请人挑水有的是当场付钱,也有按月结算的。我给张大爷挑水是学雷锋,做好事,免费的。</p> <p class="ql-block"> 每月的水费收缴由居委会安排专人负责,一般是按每家的常住人口平均计算。因为每月的用水量不一样,所以每月的收费标准也略有不同。每月的水费收支账目连同自来水公司的收据都会按时贴在弄口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家搬走了,新的家里有自来水,从此告别了给水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参军后,有年回上海探亲,我特意回到老弄堂看望邻居和儿时的小伙伴,那个给水站还在。</p>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我路过那里时,弄堂早已没了踪影,全是一幢幢高层公寓楼,给水站也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家家安了水表,自来水真的就自己流到家里来了,也就不用再去给水站挑水。可是我都很怀念那个给水站,怀念挑水的日子。怀念那种淡淡的却很有人情味的岁月,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把邻里关系处理好,比金元宝都珍贵。必将洋溢着无尽的温馨与暖意。</p> <p class="ql-block"> 歌曲《童年回忆》演唱郑暢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