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藏古今——天一阁印象(下)

张良燕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张良燕</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184454</p> <p class="ql-block">明朝范钦筑天一阁用于藏书,这座藏书楼是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上层不分间,隔以书橱,下层分为六间,形成“天一地六”的独特格局。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的天一阁博物馆,不仅延续了藏书文化的传统,更成为一个集社会、历史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的藏书一部分仍存放在原有的藏书楼中,另一部分则移至北书库。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书籍,天一阁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配备先进的防火装置、恒温恒湿系统以及实时环境监控系统,确保这些文化瑰宝得以妥善保存和展示。北书库作为八十年代新建成的藏书楼,提供了更加优越的保存条件。</p> <p class="ql-block">尊经阁创建于宋代,原属宁波府学,用以珍藏经典。民国期间,尊经阁从孔庙迁入天一阁,成为天一阁的一部分。现存的尊经阁系清光绪年间重建,重檐歇山顶的建筑结构,气势磅礴肃穆。我登上尊经阁后面的假山,俯瞰这座建筑,三重飞檐,全部采用榫卯拼接,无疑是天一阁中最庄严宏伟的建筑。尊经阁门前两只粤狮蹲守,匾额“尊经阁”三字由宁波书法大家钱罕所书,左右楹联为“峥嵘一阁东南美,书卷长藏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尊经阁楼上不对外开放,仅一楼大厅供游客参观,内有孔子挂像,两边楹联书“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尊经阁不仅是藏书之所,更是儒家文化的象征,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从尊经阁出来,我们前往明州碑林参观。明州碑林位于尊经阁后面,藏有历代碑碣173种,其中包括自元世祖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的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是珍贵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明州碑刻内容丰富,涉及宁波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多个方面,堪称“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衍芬堂以“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主题,展列历代名人与天一阁的故事,涉及众多名人,展示内容丰富。限于美篇字数限制,在此不一一介绍。衍芬堂精彩纷呈,诚如大门两侧楹联所书“众擎易举谋善事,积厚流光扬美名”。朋友们游学天一阁时,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千晋斋位于尊经阁东侧,原是近现代学者、北大教授马廉的藏室,内藏晋砖千余块。后来,马廉将这些晋砖捐赠给天一阁,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原名。千晋斋不仅展示了马廉及其他藏书家的捐赠介绍,还陈列了一部分晋砖。这些晋砖不仅记录了宁波城墙从建造到拆除的漫长历史,还承载着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的石刻收藏历史悠久,从创始人范钦到千晋斋的增设,再到明州碑林的营造,石刻收藏日益丰富,成为与阁内纸本书籍交相辉映的重要文化遗产。这些石刻不仅展现了天一阁的文化底蕴,更见证了宁波乃至中国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千晋斋藏品中,明朝书家丰坊所书的草体《底柱行》尤为引人注目,堪称镇斋之宝。丰坊是范钦的邻居兼好友,嘉靖二十三年,范钦赴任江西九江兵备副使,丰坊作《底柱行》并书以相赠,为其壮行。丰坊推崇范钦的人品官品,赞美其“天下望公如底柱,太宰司马堪立取”。这篇诗作气贯长虹,情真意切,直抒胸臆,被范钦摹刻上石,留存至今,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甬上三忠”分别是陈良谟、钱肃乐和张苍水,他们都是英勇善战的民族英雄。甬人崇尚气节、风骨,将“甬上三忠”的信札付之贞石,并摹刻三人遗像于石上,藏之天一阁千晋斋。</p> <p class="ql-block">尊经阁和明州碑林都属于天一阁藏书文化区。逛完这些文化景点后,不妨前往天一阁东园欣赏园林景色。东园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布局精巧,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特色。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精致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园林休闲区的“百鹅亭”系明代遗物,从别处迁入。石亭四方四柱,顶部的斗拱造型独特,亭上有百余只鹅的雕刻,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是难得的艺术佳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假山旁边的石虎,据说有四只,形态各异,代表着喜怒哀乐。石虎身上覆盖着青绿色的苔藓,显得古朴而神秘。这些石虎的模样没有传统老虎的威武霸气,反而多了几分呆萌,犹如宠物,甚是可爱。它们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园林,见证着岁月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天一池旁的“九狮一象”非常著名,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的经典之作,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九狮一象”由福禄寿等吉祥元素构成,其独特之处在于从不同角度观赏,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p> <p class="ql-block">东园园林景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效果,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和观赏江南园林景色的绝佳场所。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精致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德和堂前的天井处,院子的石地板及墙壁都是用麻将牌镶嵌而成,厅前两根柱子上写着对联“世事沉浮中发白,人情冷暖马牛风”,以麻将术语“中发白”和“马牛风”入对,形象地表达了世事的变化和人情的冷暖,寓意深刻且富有韵味,体现了麻将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然而,将麻将博物馆设在天一阁,我并不赞同。天一阁作为神圣的藏书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混入麻将馆显得不伦不类。据说,德和堂原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先生家族的宗祠。如今堂内陈列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材质的麻将牌,人声鼎沸,与藏书楼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丝悲愤。</p> <p class="ql-block">平和堂麻将馆里,“三缺一”的场景总是令人心生感慨。</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花轿厅位于麻将陈列馆旁边,内存有一顶超级华丽的“宁波花轿”——万工轿。花轿雕工精湛细腻,上面雕刻着众多戏曲人物、花鸟鱼虫等吉祥图案,寓意着新婚夫妇未来生活的美满幸福。</p> <p class="ql-block">秦氏支祠的建筑艺术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多种民间工艺,堪称宁波民居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p> <p class="ql-block">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呈五间两弄、前后三宸的布局,两侧还设置了配殿和看楼。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民间工艺,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建筑风貌和艺术魅力,实在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秦氏支祠的戏台位于整个院落的中间位置,是一座建在台高约 2 米的长方形木构建筑,整个设计极为精巧。</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书画馆为典型江南民居院落布局,由状元厅、云在楼、画帘堂、昼锦堂、博雅堂、南轩等六栋单体建筑构成,风格素雅简朴。</p> <p class="ql-block">从天一阁南门出来,就是宁波月湖景区。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在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