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掩映在椰林丛中的一处名人故居。</p><p class="ql-block">祝嘉(1899-1995),字燕秋,海南文昌人,1948年去定居苏州,毕生致力于书法事业,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1935 年出版了首部著作《书学》,1941年完成我国第一部《书学史》,填补了中国近代书法史学的空白。此后笔耕不止,一生共撰写书学专著70种计360余万字,是我国书法碑学理论继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之后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碑学大家。</p><p class="ql-block">祝嘉先生一生主要成就有四方面:</p><p class="ql-block">1.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书学史》;</p><p class="ql-block">2.率先提出我国书法高等教育问题,并设计教学框架;</p><p class="ql-block">3.开创现代书法比较学,书法批评先河;</p><p class="ql-block">4.力倡“全身力到论”是传统实力派的表率。</p><p class="ql-block">作为千千万万走出闭塞乡间,向外界寻求新知的寒门学子中的一员,祝嘉大半生都为生活所迫,辗转于天南海北之间。1899年,祝嘉出生于海南岛文昌清澜溪田村。 祝嘉“有一方印章,雕刻着‘龟甲出生吾堕地’”,祝嘉常将此印加盖于书法作品上,以示与文字、书法的缘分。 溪田村深藏于南国宁静广袤的椰林中,距海边不足一公里,祝嘉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度过了从童年到少年的美好时光。在成长的环境中,良师益友对祝嘉的影响同样重要。1916年,祝嘉17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广东一中),师从胡仁陔教授学习古文、诗词。祝嘉曾多次讲述自己的老师,“胡仁陔当时以诗词、书法名重岭南,并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兼授一中的国文课。”在广州求学期间,祝嘉在课余坚持学习书法。大字临颜真卿的《郭家庙碑》,小字学赵子昂的《洛神赋》。1921年,祝嘉回到故乡文昌,子承父业,在老家当小学教师、校长。工作过的学校有广文、智新、经正、县一高、强亚等。教学之余,祝嘉开始学习治印,并经常练字,以唐碑为主,间学何绍基,但常叹笔性不好,学无长进。</p><p class="ql-block">文昌是著名的侨乡,1927年春,祝嘉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等地。从1930年起,开始在新加坡育英学校执教2年。教书期间,祝嘉深受同事张叔仁影响,重新坚定了他学书的信心。“张叔仁师法康有为学北碑,于《郑文公》造诣尤深,并且力诋笔性之说,鼓励祝嘉研究执笔方法,多临碑帖,多读书。此后,祝嘉接触并开始研究包世臣的《艺舟双辑》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这一时期,他还写了许多诗词,或抨击社会的黑暗,或抒发内心漂泊的痛苦及思乡的情感。</p><p class="ql-block">祝嘉之所以能成为碑学集大成者,精于北碑的张叔仁对他的影响非常关键,使他的灵根再发,兴趣又起。祝嘉自己也曾说过,自己真正研习书法是30岁以后的事情。他自认为30岁以前为‘笔性说’所误,且取法不高,30岁以后才开始真正的书法研究。如今看来,若无此间的困惑与对书法的思考,也就成就不了日后的祝嘉,成就不了他的书法与书论了。</p><p class="ql-block">今日得闲,吾孤身前往这旧日名满江湖的文化巨匠故居,欲一探真迹。沿路边巨大的标识牌,步入这近乎荒僻的椰林小道。日色昏浊,椰林婆娑,好似一处世外桃园。林间路上看不到行人踪迹,只偶尔听到有鸟鸣。前面路边开阔处,有一处毫不起眼的低矮民房,仍是毫无声息。文昌民居具有海南汉族民居中十分典型的特征,反映在它普遍采用了具有浓郁海南特色的类四合院式平面布局,住宅壁画的布局方面,一般都是在门楼正中上端和两端上墙,正厅横廊人字檐,正厅大门西侧上墙、房门拱和窗门拱筹处进行绘画装饰,这样的布局使得整间住宅增辉添色,典雅庄重。但在这祝嘉故居,完全看不到这些应有的壁画了,不免叹喟怅然。农历十月二十一,岛上朔风劲吹。单衣踯躅,至椰林深处。暮然间,路边现民房突凸,屋前有府衙石碑,祝嘉故居。吾乃有幸进入,一观这空无一物且留遗憾之文物地标,不胜唏嘘,此情此景,且留诗记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起琼岛十月寒,单衣踽踽步林间。</span></p><p class="ql-block">日色苍茫寻旧迹,石碑府衙映斜晖。</p><p class="ql-block">空留遗憾文物地,祝嘉故居静无言。</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多少事,七律一阕诉流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