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颐和园西门</p> <p class="ql-block">畅观堂位于颐和园内的西南隅,距颐和园西门不到200米处,由于建在人工小山坡上,地势较高,一般游客不易发现。它不仅是颐和园的一部分,也是了解清朝皇家园林艺术的重要窗口。地势高爽,环境清幽,是乾隆皇帝眺望园外,观民稼穑的地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和颐和园的一个重要景点。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仿照杭州的“蕉石鸣琴”而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畅观堂建筑群有主殿,左右配殿和两座小亭组成,总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占地4736平方米。其屋顶采用传统的鹤衔形式,廊柱装饰有龙雕,鹤衔,莲花等浮雕,其墙壁上绔有乾隆皇帝的历史画册,反映了清朝早期权力的文化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畅观堂不仅是一个建筑群,更是一个文化象征。它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理想和历代帝王重视农耕的治国理念。乾隆皇帝曾在此举行观嫁诗会,与词臣们一起吟诗作对,心系民间。畅观堂的景色迷人,四季如画,尤其是梅花展,展示了梅花,腊梅等盆景,展现了“缩地成寸”,“日行万里”的巧妙对比,给人以磅礴的气度和深远的意境。</span></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玉带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至1795年。光绪时(1875至1908年重建)。此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致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在西堤六桥中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玉带桥拱高尔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们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深得乾隆帝喜爱。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红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p> <p class="ql-block">耕织图石碑亭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该石碑亭有乾隆皇帝御笔亲题“耕织图”三个大字。碑阳刻有乾隆的题字和御诗,碑座雕海水,象征滚滚波涛托出红日,碑座左右有两个通洞,其中植松种柏,象征昆仑山松柏长青。</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耕织图石碑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为了体现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思想,特意将宫廷内务府织染局迁到园内,并在此营造了水乡农田和织染局等设施,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田园景象。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漪园,耕织图景区也遭到破坏,仅存一块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耕之图石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耕织图石碑亭的建筑风格独特,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视农商思想的园林式表现,还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2004年,颐和园对耕织图景区进行了重新修复,恢复了部分原貌,使其成为一处兼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蚕神庙位于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内,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l1750年),是为了模仿江南景致每年开春这里都要有男耕女织的农商活动。禅神庙由南方来的农家女负责采桑,养蚕,缫丝,织布等。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2003年修复,清漪园时期每年农历九月,织染局会在此祈祀蚕神。</p> <p class="ql-block">呑神庙院外的假山,站在这里可以看见院内的风景,回想一下当时情景会是多么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水操学堂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清漪园时,耕织图被付之一炬。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重修清漪园,为掩人耳目和提取海军军费以便造园,借培养海军人才为幌子,在耕织图废墟上新建昆明湖水操学堂。是清意图培养满族军海军人才的贵族军事学校。由南北各五进院落组成,分内外水操学堂。学生分别学习天文,测算,驾驶及布阵,施放枪炮等技艺。学堂为慈禧在昆明湖中多次进行过水操合演,并承担以汽轮拖带慈禧太后御船游湖的使命。学堂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裁撤,用途几将变更,现遗存内学堂大部分建筑和部分外学堂建筑。</p> <p class="ql-block">延赏斋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耕织图景区的主体建筑,为乾隆当年观赏农耕景象的重要观景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2003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水村居就是水边的村子。位于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内。传说是为了专供皇帝喝茶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