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与孩子们健康成长有关的都不是小事

平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先后遇见两件耐人寻味的事情,都与孩子使用的智能电子日常用品有关。</p><p class="ql-block"> 一件是暑假期间,外孙参加一个全是男孩的山区夏令营,内容以封闭状态自主管理实践训练和登山、帆船、钓鱼、球类运动以及野营野炊等户外活动为主,目的在帮助和促进男孩子的身心均衡发展。但夏令营有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规定,所有参加者均不得携带任何类型的电子信息设备包括电子手表入营,也就是说,在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内,他们完全与发达的智能电子信息世界隔绝,就连一周一次与家长的信息联系,也都是以非智能的传统电话通讯进行。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该夏令营百年传统的惯性所致,是在以文明的方式再现古时斯巴达训练男孩的精神遗存。但从外孙一个月之后的变化看,这样的安排绝非刻意求异那么肤浅,一个十二岁的青涩少年,由此而平添了不少男子汉独立自主的责任担当精神和英武气质,才是他这样做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其所禁止的电子信息用品,显然是被认为有碍夏令营宗旨实现的不利因素。</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三个月之后,本周一,去接上小学三年级的外孙女放学,回来路上,她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从今天起,她将不再戴手表上学。我知道,爱美的她,一直视戴表为“酷”的标志,连睡觉都不忍摘下,可现在却突然淡定地如此一说,其中必有缘由。一问仔细,方才得知这是学校今天宣布的要求。她特别严肃地告诉我,这是政府的法律规定,再将手表带到学校就是违法。当问及iphone、iPad 时,她更是面露鄙夷,不屑回答。</p><p class="ql-block"> 在号称自由国度的彼岸,竟然如此冷酷地对待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电子用品,乍听之下,多少有些匪夷所思的感觉。本以为如此必定会引发争议风波,可等了三天,却始终是海不扬波,云淡风轻,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到了网上,除了有几条新闻在告诉人们,禁止手表、手机等电子用品进入校园学习环境,正由点到面地迅速展开,至于评论,无论好坏,均几无痕迹,悄无声息的冷清,有点令人作怵。</p><p class="ql-block"> 从公开的信息看,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与我们相同的是,能够连线上网的电子信息用品在学生中的普遍使用,客观上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与负面效应触目惊心相对应的,已经实行“校园禁入”严格管控的学校,包括一些大学,这样做了之后,成效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均从持续低迷向正常状态好转。和我们不同的,是集中在管控重点。我们的重点,主要是管控网络游戏的不良影响;而根据这边给出的信息,他们管制的重点,则主要是社交媒体及其潜在的安全风险。这种风险既可能是学生沉迷虚拟世界而导致的心理健康损害和性格异常,也可能是鱼龙混杂的信息世界带给学生的认知障碍和道德迷失。他们这样做,在道德意义上,与孔子倡导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行为准则并无二致,都是要把可能带来人的道德修养乃至人格损伤的不良因素,排除在“可能”的范围之外。至于近一个时期以来,管控的态势骤然提速,是不是有更为现实直接的社会原因,尚可留待观察。</p><p class="ql-block"> 无论对这件事怎么看,对于代表未来的孩子们,只要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关,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1.21.于洋之彼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