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天坛

松雪落岩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历史与文化‌:天坛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它不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天坛的主要建筑包括祈年殿、圜丘坛和皇穹宇等。</p> <p class="ql-block">皇乾殿</p> <p class="ql-block">树木掩映下,天坛最重要的建筑——祈年殿隐隐绰绰。</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祈年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祈谷祭天的重要场所,也是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位于内坛北部,建筑风格独特,寓意着天、地、人三才的和谐共生。祈年殿内的柱子数量和排列方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28根金丝楠木大柱象征二十八星宿,三十六根柱子象征三十六天罡等。‌</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高达38.2米,为三层圆形木结构建筑,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辉煌,尽显皇家风范。其独特的三层重檐设计,逐层向上收缩成伞状,结构精巧,无需大梁长檩,亦不见一颗铁钉。</p> <p class="ql-block">内坛</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p><p class="ql-block">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5.2米,周长205米,占地面积3336平方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光滑整齐,对声波有着特殊的规则折射。</p> <p class="ql-block">圜丘坛位于内坛南部,是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圜丘台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俗称祭天台。初为一蓝琉璃圆台,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同时变蓝琉璃为汉白玉石栏板,艾叶青石台面。圜丘的蹬坛石阶、各层台面石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p><p class="ql-block">棂星门是古代祭坛壝墙专用门式,形似牌坊,以汉白玉石雕造。天坛圜丘内外墙各设门四组,每组三门,共设棂星门八组24座,称“云门玉立”。</p> <p class="ql-block">‌天坛内建筑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和独特,以及“天圆地方”的宇宙观。</p><p class="ql-block">天坛内坛的这些建筑和布局,不仅体现了古代祭祀建筑的庄重与神秘,也彰显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沿着林荫小道缓缓走向南门,天坛雄伟壮观的景象还留在心中拂之不去。</p><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内还有神乐署、斋宫、七星石等景点,各具特色,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天坛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更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宇宙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崇拜,是游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窗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