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一)

山人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有中华历史文化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的说法。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山西省由北向南呈长条状。本次山西自由行之旅从山西省最北边的大同市开始。</p> <p class="ql-block">退休之人,不与努力工作的人们争夺假日旅游资源。十、一黄金周过后,错峰出游。既缓解了假日旅游市场和交通的压力,自己也不用在景区里挤来挤去。这是利国、利人、利己的好事。节后飞大同山西之旅走起,这是大同机场。</p> <p class="ql-block">游览大同古城。大同古称“平城”,是北魏的都城,是辽、金的陪都,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美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北魏、辽金、明清三大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边塞文化、佛教文化均在此呈现,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同古城墙。大同古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上增筑,略呈方形。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p> <p class="ql-block">原有的古城在历代战争和十年动乱中损毁。现在的大同古城是改革开放后,在原来古城的基础上复建的。这是古城西北角上的“乾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同古城的四牌楼。四牌楼位于大同古城中心,是由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的建筑。四牌楼原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大将军徐达受命修筑大同城,为壮军威、颂功德,在城中心修筑了这座建筑。</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牌楼大多数都是单体建筑,或同一方向的一组建筑。而大同古城的四牌楼是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一组牌楼,面对古城的四条主要街道,确实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四牌楼原建筑1954年拆毁,现在的四牌楼是2012年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同的九龙壁。这座九龙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的建筑物,即代王府端礼门前的照壁。大同九龙壁在我国现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龙壁中,是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另两座在北京,一座在北京北海公园,一座在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均建于清乾隆时代。较大同九龙壁要晚三百五十至四百年。</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的每个龙头都具有精细的雕刻工艺和栩栩如生的表情。每个龙头不同的形态和姿势,表达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不同寓意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同华严寺前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游览大同古城华严寺。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p><p class="ql-block">寺院坐西向东,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华严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大门与中原寺庙的大门明显不同,看起来更像蒙古包的门。大同化严寺始建于辽代。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族是来自北方的草原民族。寺庙的建筑也带着草原民族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华严寺薄伽教藏殿。</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大殿面阔五间,殿内依墙排列重楼式小木作,巧夺天工,玲珑之致。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可惜殿内光线太暗,手机无法拍照。</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的纯木榫卯结构方形木塔,通高43米。宝塔下的地宫供奉着佛祖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可惜忘了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宝塔一层的香檀木雕佛像非常精美。顺便说一下,许多寺庙故弄玄虚,这也不让拍,那也不让照。而大同古城内寺庙精美的建筑和佛像都随便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华严寺的“普光明殿”。与内地的佛殿大门不同,“普光明殿”大门前伸出一个门厅。</p> <p class="ql-block">门厅的藻井为全木质斗拱结构,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游览大同善化寺。这是大同古城“善化寺”前的五龙壁。原为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980年拆迁至善化寺内。</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五龙壁的特点是,中间的龙是正脸的龙。</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南隅。是中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大雄宝殿是善化寺最大的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p> <p class="ql-block">大殿面阔7间40.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许多寺院大殿高大的佛像和狭小的空间都给人一种压迫感,而善化寺全木结构的大殿给人的感觉非常宽阔。大雄宝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的清代壁画讲述佛教故事,非常漂亮。这应该是骑象的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在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三圣殿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装。</p> <p class="ql-block">这是善化寺的“文殊阁”。</p> <p class="ql-block">殿内文殊菩萨骑狮子的壁画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游览大同云岗石窟。</p> <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前的“礼佛大道”。大道两旁石象驼着的石柱上刻满了佛像,所以也称为“万佛大道”。</p> <p class="ql-block">万佛大道尽头的石质舍利塔。塔身四周雕满佛像,雕凿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大同云岗石窟前新建的灵严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像别的寺庙里的佛像那么金碧辉煌,庄严神圣。灵严</span>寺内供奉的佛像是楠木雕刻成的,本色清新,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群,敦煌、麦积山、龙门、云岗之一。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佛像身上凿有多个方形小石孔,据说是清代想为佛像敷彩泥没成功。窟分前后两室,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两颊腴润,体态丰满,形态自然,衣纹流畅。专家们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五号窟前的五间四层木构楼阁,是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的。这栋木楼阁对石窟和石窟内的佛像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满清政府能对石窟进行保护和维修,真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顺便说一句,清朝皇帝大多都有很高的汉文化修养,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历朝历代的汉族帝王。康熙和乾隆皇帝是其中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五号窟内中央端座佛像一尊,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据说这尊佛像,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是北魏孝文帝为其父亲拓跋宏祈福所建。</p><p class="ql-block">当天洞窟内游客很多,进洞窟抬头仰望就惊艳到了。大佛面容慈祥,在洞窟狭小的空间内更显得身躯伟岸。虽经后世的包泥、贴金、彩绘,大佛已看不到北魏的原始风貌,但仍不失为一件佛教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佛两侧的“侍立菩萨”。</p> <p class="ql-block">在大佛周围有小佛围绕、互相映衬。清代对五号洞窟内的佛像进行了维修和彩绘。</p> <p class="ql-block">记不清这是多少号石窟了,这尊大佛也很壮观。但它的最精妙之处当属大佛右壁肘下的托举力士。洞窟内光线较暗,照片不太清晰。托举力士既在力学上对巨大的手臂起到托举作用,又兼收美学上的装饰效果。真是神来之笔,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洞窟壁上雕刻的佛龛和佛像,洞窟顶部雕刻的藻井,非常漂亮,美伦美奂。</p> <p class="ql-block">这尊佛像慈眉善目端坐于高崖之上,俯视着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二十窟,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据说是按照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形象雕刻的。大佛的玻璃眼球是清代安装的。</p> <p class="ql-block">本人游览过四大石窟中的“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和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的佛像以泥塑为主,只有少部分石雕。个人觉得云岗石窟的佛像雕刻最为精美。保存的也比龙门石窟好的多。</p> <p class="ql-block">游览大同悬空寺。大同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靠木柱支撑建在悬崖绝壁上。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悬空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p><p class="ql-block">据说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但我确实在别的地方游览过“三教合一”的寺庙。悬空寺修建在悬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为保护古建筑,悬空寺每天限600名游客登寺,而且分批限时登寺。本人那天去的较早,幸运的得到了登寺庙的名额。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登寺了,钻天窗,穿石窟,跨栈道,步长廊。悬空寺一侧靠崖壁,一侧临空。临空的一侧护栏较低,栈道的木板踩上去微微抖动,让人如临险境有点紧张。再加上游客很多,几乎一个跟着一走,根本没有机会仔细游览。半个多小时一圈走下来,匆匆结束了登寺游览。</p><p class="ql-block">据景区工作人员讲,也许过不了多久可能会禁止登寺,因为悬空寺确实承受不住这么多人登寺。以后朋友再去也许就不能登寺了。</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到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好好欣赏这著名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悬空寺后时间尚早,直接去游览北岳恒山。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p> <p class="ql-block">恒山是中华五岳之北岳。其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东西绵延五百里,共有一百零八峰。</p> <p class="ql-block">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县境内,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p><p class="ql-block">本人徒步登上恒山顶峰,虽然有些疲劳,但感觉良好。登山途中遇到挺多疲惫不堪坐在路边休息的年轻人。真是有点佩服自己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恒山顶峰向下远眺。</p> <p class="ql-block">恒山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圣地,山上道观林立,建筑宏伟。真的记不清去了哪些道观。本人游览道教圣地,只是为了欣赏名山大川的自然风光,了解道教文化和艺术。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感觉好像比西域传入的佛教更接地气。古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圣贤,在道教中都位列仙班。</p> <p class="ql-block">结束在大同的游览,前往应县游览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木塔采用全木结构。塔内各层均供奉佛像。</p> <p class="ql-block">为保护木塔,现在只有一层向游客开放。其中一层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1米,佛祖坐在莲花座上,莲花座由各路神仙扛起。在木塔较狭小的空间内,更显得佛像高大。</p> <p class="ql-block">整个木塔由各种木构件,通过榫卯结构拼装而成,没有一颗铁钉。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技术水平。应县木塔不仅是中国的国之瑰宝,也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据说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应县木塔下的网红打卡点。不断变化的显示屏展示着应县木塔建成至今的岁月。木塔建成至今已近千年。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数次大地震和各种人为的破坏(据说军阀混战时期,木塔还挨过炮击),木塔仍然巍然屹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为我们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与应县木塔一墙之隔的净土寺俗称北寺。创建于金代天会二年(1124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全寺建筑现仅存大雄宝殿,其它皆毁于十年动乱期间。大雄宝殿为全寺主殿,金代原构,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略呈方形。历经金大定、明景泰,成化、崇祯多次修葺,尚存原貌。扇面墙绘有明、清时期彩画。</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最珍贵的是大雄宝殿的藻井。一般的大殿只有一眼藻井,而净土寺大雄宝殿的藻井有九眼。特别是中间的一眼雕刻着二龙戏珠及天宫楼阁。是金代少见的珍品。</p><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句,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应县有三宝:应县木塔、净土寺大雄宝殿的九眼藻井和净土寺山门前的石狮子。本人游览净土寺时,觉得这两只石狮子很普通,又破损很严重,都没仔细看。学识浅薄啊。</p> <p class="ql-block">北魏、辽、金王朝,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在大同地区创建的石窟、庙宇、佛塔,展示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这些彻底颠覆了我对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认知。</p><p class="ql-block">以前认为这些游牧民族只知道烈马弯刀,攻城掠地。其实他们创立的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相比毫不逊色。</span></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在应县的游览,前往“雁门关”。途中经过一处北齐长城的遗址。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景区。但它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景区基本上保存了这段古长城的原始风貌。这应该是古长城上一座烽火台的残壁。站在烽火台的残壁前,仿佛还能闻到当年报警狼烟的刺鼻味道。真的比登八达岭那修复如新的长城更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我国现存的长城,大部分都是明代修建的。这段北齐长城,可能是目前我国保存较完好的最古老的长城。这可能也是它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这段北齐长城上部的宽度只有2米左右,远不如修复后八达岭长城壮观,但这应该就是当年古长城真实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游览雁门关。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雁门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时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至现址,并重新筑关。雁门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历史上雁门关是中原农耕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口,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历史上曾有多次著名的战役发生在这里。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家将戍守边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雁门关关城的宁远楼。门洞上方额匾书刻“天险”二字,因距离太远手机拍摄的照片看不太清楚。“天险”的“天”字据传是武则天所创。这个字打不出来,字库里没有。上面是个草字头,中间是田地的“田”字,下面是大动干戈的“戈”字,表示马有草,田里有粮食,还有武器,就能拥有天下。这是一个封建帝王的思维方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雁门关的镇边祠。镇边祠是明正德六年,为纪念雁门关第一位守将,战国时期赵国的守关大将李牧而建立的武安君庙,又称李牧祠,后改名为护国镇边祠。目前镇边祠内供奉着历史上曾镇守过雁门关的多位著名将领,包括杨家将。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雁门关两翼的长城。新修复的城墙给人的感觉太新了,缺少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远眺雁门关的雁塔和碑林。雁门关以其特有的雄奇险峻和丰厚的历史积淀,引来众多的文化名人登临吟诗。唐代李白、卢照邻,北宋司马光、范仲淹,金代元好问,明代顾炎武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雁门关登临吟咏。在雁门关留下了千古名篇。雁门关碑林精选历代名人咏诵雁门关的诗文,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所书写。碑林和雁塔都是为发展旅游近几年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游览过雁门关后来到代县。代县名气不大,很多来山西旅游的人都忽略了它。代县是千年古城,古称雁门郡、代州。县城内很多古迹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代县阿育王塔,俗称白塔,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育王塔坐落在代县县政府后院内(游客可以随便出入游览)。</p><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又称圆果寺塔,寺已毁塔独存。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金兴定二年(1218年)元兵南下时,州人举火焚烧,元至元十二 年(1275年)改建为砖塔。改建的佛塔造型稳健挺拔,塔身刻有仰覆莲瓣、缠枝花纹及印度的“陀罗尼经”,使其成为藏式佛塔中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代县政府大院内的“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当年党中央从陕北迁往西柏坡途中,曾在代县停留数日,毛主席与中央领导都住在这个小院内。</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在代县境内。五台山的寺庙在历朝历代都拥有大量的土地,寺庙的主持像地主一样把土地租给附近的农民耕种。当年农民强烈要求像分地主的田一样分寺庙的田。据说毛主席在代县停留期间,县领导为此事请示了毛主席,毛主席没同意。在战乱的年代如果分了寺庙的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边靖楼亦名谯楼、鼓楼,位于代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成化十二年(1476)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楼为砖木结构,梁架精巧,建造雄伟。当年登楼可北望雁门,南俯滹沱。边靖楼由砖砌高大的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楼基高耸,楼身壮丽。</p> <p class="ql-block">楼北面挂有雍正间巨匾一方,上书"威镇三关"四个大字。下方一匾书“万里长城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楼南面悬挂着两块巨匾,一为雍正年间"声闻四达"匾,一为道光年间"雁门第一楼"匾。边靖楼的高度超过山海关和嘉峪关,据称是万里长城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游览代州文庙。代县文庙始建于唐朝,元明清均有修复。据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孔庙。原是一座儒学学府,坐落于代县城内。该庙共有三重院落,前院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泮池等。</p> <p class="ql-block">中院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内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庄重典雅,布局疏朗。大成殿两侧的房舍,原本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后院则是祭祀历代大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代县武庙又名“关圣大帝庙”,位于代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元代,明、清两朝均有重修。寺庙坐西向东,门前有一座四柱七檐牌坊,牌坊正中横书“壮穆忠武”,竖写“武庙”。本人不懂建筑,但感觉这牌坊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武庙正殿是代县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座庑殿顶建筑。据说这种建筑属于皇家建筑,地位非常高。这也符合关羽“关圣大帝”的身份。正殿的前面建有神棚,突出殿外。神棚前两根石旗杆在别的庙里很少见。</p> <p class="ql-block">代县还是泥塑之乡。在泥塑馆内参观看到刚完成,还没上色的杨业(就是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塑像。塑像雕塑非常细腻,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从代县乘火车去五台山。顺便说一句,国家在大力发展高铁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偏远山区的乡亲们。我们乘坐的这趟“公益慢火车”逢站就停。而且车票便宜的离谱,近百公里车程车票只要3元钱。</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五台山以其雄伟的山脉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而闻名,拥有众多古老的寺庙和历史遗迹。这是五台山的黛螺顶。</p><p class="ql-block">旅游前做了些功课。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个人理解通俗点说,就是文殊菩萨的地盘😂,与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并称为四大佛教名山。</p><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五座山峰号称五台顶,每个台顶供奉一种文殊菩萨的法像。文殊菩萨有多种法像,就像孙悟空有72变化。我们通常看到的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只是文殊菩萨的一种法像。到每个台顶去朝拜,称为大朝台。徒步大朝台需要自带帐篷、食物、水,徒步跋涉数日。异与常人的体能和对佛教的虔诚笃信,二者缺一不可。可惜本人一项也不具备。乘车大朝台需要早上4点出发,晚上9点才能返回,车费360元,本人也没这个兴趣。</p> <p class="ql-block">为满足不能去大朝台的佛教信众,朝拜五种文殊菩萨法像的愿望,明成化年间在黛螺顶上建立了“五方文殊菩萨殿”。把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贡奉在一个大殿内。登上黛螺顶去“五方文殊菩萨殿”,朝拜文殊菩萨五种法像被称为“小朝台”。</p><p class="ql-block">但“小朝台”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从山脚下攀登1080级台阶到达山顶。这是登山的石阶路。</p> <p class="ql-block">在攀登黛螺顶的1080级台阶途中,看到这一幕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他们一个台阶一叩首,从山脚下一直磕到山顶。这是怎么样的虔诚啊!在川藏公路上,在青海湖边,看到过磕长头去拉萨朝拜和环青海湖的藏族同胞。原以为只有藏族同胞会这样虔诚,没想到汉族佛教徒也会如此虔诚。</p> <p class="ql-block">本人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入乡随俗还是徒步攀登上黛螺顶,来一次小朝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五方文殊菩萨殿内的一尊文殊菩萨法像。殿内禁止拍摄是偷拍的。大殿内金碧辉煌,确实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虽然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但最火的寺庙是供奉五<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王广济的</span>五爷庙。该寺庙始建于清代,民国年间进行了重修,并增建了殿外前庭。五爷庙以其灵验的许愿和独特的文化传说而闻名。据说求财拜五爷庙特灵。😂</p><p class="ql-block">去五爷庙游览那天恰好是农历十五,是佛教烧香拜佛的日子。拿着香烛提着果篮的香客一直排到五爷庙的山门外。大殿前人山人海,由警察维持秩序。勉强在寺庙内走了一圈,大殿无法靠近,也没看到五爷的法像。😂</p> <p class="ql-block">游览殊像寺。殊像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并称五台山五大禅处。也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p><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寺庙分青庙和黄庙。汉传佛教的寺庙因僧人穿青色僧衣而俗称青庙。由宗喀巴大师创立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因喇嘛带黄色僧帽,被称为黄教。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寺庙民间俗称为黄庙。</p> <p class="ql-block">这是殊像寺的大文殊殿,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殿。游览那天也是人满为患。</p> <p class="ql-block">游览显通寺。显通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大显通寺”。</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铜殿高8.3米,宽4.7米,深4.5米,用铜10万斤铸成的。铜殿宽9尺,深8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铜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p><p class="ql-block">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据说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铜殿展示了我国明代高超的冶金铸造工艺。</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显通寺无量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妙峰法师奉敕修造。此殿整体砖石砌成没有用一根柱子,结构奇特,充分运用了力学的原理。整体用青砖拱券、垒砌、雕刻而成,不施梁柱构件,故俗称“无梁殿”。是中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外檐砖刻斗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殿内供有无量佛。为国内明代建筑中不可多得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游览五台山菩萨顶。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故当地俗称真容院或大文殊寺。菩萨顶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寺院山门前台阶中间的飞龙石雕(用玻璃罩保护),彰显着皇家寺院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远处的就是著名的五台山大白塔。五台山大白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台山的塔院寺内,是五台山的主要标志和象征。据说在这座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的白塔中藏有佛祖舍利,因此被视为神圣之地。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p><p class="ql-block">可惜本人游览五台山期间,大白塔封闭维修,无缘一睹真容。</p> <p class="ql-block">108级台阶上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境”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上远眺四周群山,烟雨蒙眬。</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大殿用黄色琉璃瓦覆盖。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菩萨顶覆盖黄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p><p class="ql-block">在清代菩萨顶成了清朝皇室的庙宇。康熙皇帝先后到菩萨项朝拜了五次,乾隆皇帝朝拜了六次。</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僧侣具有爱国、爱教的传统。抗战时期五台山各寺庙捐钱、献枪,还有众多青年僧人参加八路军,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专门为这些爱国僧人提写了“上马杀贼,下马学佛”。</p> <p class="ql-block">游览五台山广化寺。广化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p> <p class="ql-block">广化寺曾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后成为章嘉活佛的五处之一,也是五台山黄庙十大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巨大的转经筒装饰精美。大殿内的释迦牟尼佛像,高达17.14米,是中国内地保存最完整的明代铜铸佛像之一,也是五台山现存最大的铜佛像。这尊佛像是于明朝永乐年间(约公元1403年至1424年)铸造的,是五台山佛教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可惜殿内禁止拍摄)。</p> <p class="ql-block">去的寺庙多了,感觉各寺院供奉的佛像都差不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千佛一面”。但在广化寺的一个大殿(好像是金刚殿)内看到一组很特别是佛像。国内绝大多数寺庙的佛像都庄重而慈祥,而这个殿内供奉的佛像都搂着美女。佛教是禁欲的,怎么会有这种佛像。</p><p class="ql-block">可能庙里的主持也觉得这些佛像太另类,特意用黄缎子把佛像的下半身遮挡住。😂</p> <p class="ql-block">那天是农历十五,广化寺香火很旺。看到香客们到此倒头便拜,磕头过头后匆匆赶往别的寺庙(要拜的寺庙太多)。估计很少有人关注这些佛像是怎么回事。我故意问殿内值守的喇嘛这些佛像是什么佛。这个扫地看门的喇嘛,或者只是个临时客串喇嘛的景区工作人员(农历十五那天寺院内有法事),估计佛学功底浅薄,竟然吱吱唔唔的说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本人曾骑车游历过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藏区,对藏传佛教略知一二。这是藏传佛教密宗派的“欢喜佛”。密宗派有男女闭关双修的教义。这种佛像在内地汉传佛教寺院确实没有。</p><p class="ql-block">结束了在五台山的游览,继续在山西省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