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永远的纪念碑

塘泥(段毅)

<p class="ql-block">[感恩与感恩教育]征文</p><p class="ql-block">题目:心中永远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作者:塘泥(段毅)</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25 18060</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慈刘氏莲英老孺人,诞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二十一日。因患脑血栓,造成半边瘫痪,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丑时仙逝,享年七十八岁。</p><p class="ql-block"> 家慈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型妇女。严父是个知书识礼、很有正义感的人。但她能很快受到父亲思想的影响,理解支持父亲的主张,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五年,当地兴起了农民运动,后又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难斗争,父亲积极参加。革命转入低潮,又遭到白军的镇压,无法在当地居住。家慈没有半点怨言,将我大哥寄托到娘家我表姐家里,就随我严父到红色区去了。后来,我表姐还跟我们讲:当时白军追到了他们家,幸好事先已教导我大哥叫表姐为妈妈,当我大哥看见白军来了时,很害怕,惊慌地叫我表姐“妈妈”,白军头目再三追问之后走了。我大哥才幸免于难。与队伍失散以后,只得回到老家。(当时受到的残酷报复,另文再叙)房子被白军烧了,室内空空如也。又只好从头兴家。</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方方面面的原因,严父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人生之路坎坎坷坷,身体、精神、你名誉受到极大损害。慈母总是置外面的世界于不顾,千方百计地调养严父的身体,千方百计地营造家里的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环境,千方百计地让严父在家庭这个小世界里生活得开心些。不管外面有多大的压力,不管人们怎样冷眼,不管人们怎样捏是生非,家慈总是在外面忍辱应付,进屋就象没事一样。只要能让严父得到一刻安宁,她乐意承受一切麻烦和不幸。直到一九六八年,严父被人诬告参加反动组织,批斗至死后(后来县委为严父彻底平反了),又在到处追查我们兄弟,她宁肯自己上山捡柴也决不牵连子女,这就是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胸怀!</p><p class="ql-block"> 家慈也和同时代的其他女性一样,裹脚裹出了一双三寸金莲,走路就非常吃力,要去干田地活就更是不可思议。严父是读书人,早年教教私塾,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事,加上坎坎坷坷的人生之路的折腾,身体一直不好,胃疼、心窝痛是常事。家里很多农事,如锄地除草、栽菜施肥,就都落到家慈身上。这在当时的农村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大胆的举动,但是家慈总是把这些当作自己份内的事主动做好。往往是白天在地里干一天的活,夜深了,还在忙家务。总是地里家里忙个不停,又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家慈一生生养了十二个子女,因为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最后只把我们四姊妹抚养成人。仅此就可以想象到家慈一生的辛劳。家慈对我们四个总是关爱有加的。</p><p class="ql-block"> 她有一手好针线活,绣花做鞋,样样都行。她自己做一件新衣服收藏十多年还是新的。走亲戚,逢墟赶场穿一下,又洗好,整整齐齐折叠收好。平时总是穿旧衣服。尽管补丁叠补丁,但是干净整洁,仍然很大方。对孩子们的穿着,却是尽其所有,生怕自己的孩子因穿着太差在外面做人不体面。</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里的粮食历来就不宽裕。硬是要天天吃饱饭真是一件难事。干薯片煮粥,总是把薯片和稠粥舀给我们吃,剩下的汤水她才喝一些。有时候买一点肉,总是催着我们吃,待我们吃完了,她又把肉端走了。有客来了可以待客,没有客来,又是给我们解馋。不管什么时候,干饭和好一点的菜都是严父和我们几姊妹吃的,而家慈往往总是汤汤水水敷衍了事。</p><p class="ql-block"> 母亲不识字,但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只要看见我们在读书学习,再忙的时候也不会惊动,只会自己默默地干活。一九六三年我考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那时家里确实很困难,不可能为我准备什么体面的行装。临走前一天晚上,家慈为我通宵达旦,钉牢每一个纽扣,缝补好每一个破洞,检查每一个补丁牢不牢,然后折叠得熨熨贴贴,还为我缝制了个小背包。直到我要出发了,母亲才停手。我只见她双眼通红,泪流难忍。我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感激和羞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 class="ql-block"> 家慈和伯母与婶婶的关系很融洽,从不争长论短,和邻居相处极为和谐。母亲有一个好习惯,和邻居交往,说人好话记在心,听人坏话就落地。嘴巴不多,办事稳妥。</p><p class="ql-block"> 家慈为邻居排忧解难,从不说二话。帮人看小孩一天半天无所谓,帮人绣花做鞋子,农闲时节从不拒绝。家庭虽不宽裕,邻居要什么米、醋、盐、油、茶,是从不恪惜的。</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撰修的段氏家谱上是这样称颂家慈:“……事亲唯孝,驭下以严;相夫教子,邻里称贤;四德俱备,妇道克全。”被这样称颂的妇道人家,在我们段氏家谱上是不多的。</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对夫人的评价习惯用“贤妻良母型”和“志同道合型”来概括,这两个词用在家慈身上都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家慈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以此文纪念我们可爱的母亲!她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妇道人家,但她是我们子女心中永远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创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