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石灰

晓阳

<p class="ql-block">文:晓阳(原创)</p><p class="ql-block">图:取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时,正是强调“加强战备、准备打仗”的时候。为了防止“社会帝国主义”的突然袭击,人们战备的弦绷得很紧,不但家里和学校的门窗玻璃都用纸条贴成“米”字,以防震碎,且有时一天竟搞两次防空演习,警报一响,大家便跑出教室,挤在墙角,个别人嘻嘻哈哈不够严肃,便会遭到训斥。后来校领导说,光这么挤着不行,得挖防空洞。那时候城市兴起了挖防空洞的热潮,街道两旁、庭院深处,挖得到处都是。其中有许多是挖个土沟、浅浅的,再盖上点树枝,据说也能防原子弹的核辐射。但糟糕的是一下雨就灌进了水,十天半月也干不了。校领导是大炼钢铁过来的人,受那种砸锅炼铁求产量的启发,发动全校师生,自力更生烧石灰、拓砖胚,说是要“烧出志气灰,埋葬帝修反”,在学校修一条结结实实、像模像样的防空洞。动员令一出,全校师生便投入到烧石灰、拓砖胚的活动之中。</p> <p class="ql-block">  先说烧石灰。班里组织同学们到汾河滩捡石块,最好是鸡蛋大小发青的那种,然后拿回家,埋在自家做饭的炉火内,一次烧三四块,等到攒足了一书包就带到班里交纳。交得多便受到表扬,于是满脸自豪。我们家因“文革”中多少受点牵连,所以对这种有政治色彩的活动,总是表现得挺支持;可有的人家不是,我的一个同学,硬邦邦的工人阶级家庭,那天他悄悄往炉子里填了三块石头,险些压灭了火,结果被他老子着实扇了两巴掌,吼着:“石头蛋能当煤烧?成心不让老子吃饭!”其实这炉里炼的“石灰”多数像半生不熟的山药蛋,外面白里面依然是青的,根本无法用。</p> <p class="ql-block">  再就是拓砖胚。那时半天上课,剩下的半天我们就五六个人结为一组,拉平车从东山取回黄土,先将士中的小石块等杂物检于净,然后和好泥,再用手将泥一块块分开、揉好,捧起来对准用小木板钉的砖模子使劲摔下去,填实四角,用铁丝弓刮掉淤泥取下模子,砖胚便做成了。尽管歪七扭八,不够标准,但我们的热情仍然十分高涨,挥汗如雨,废寝忘食。记得一位女同学手上被划了一寸长的口子,硬是咬牙坚持,轻伤不下火线。</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那所小学周围商城、酒楼林立,当年挖防空洞的地方也盖起了饭店。时常听到电台广播要增强国防意识,就会想起小时候烧石灰的情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