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从万荣县出发,至运城市盐湖区,骑行距离113公里,游览祭祀谷神的稷王庙和祭祀土神的后土庙。</p><p class="ql-block"> 万荣县因“万泉涌动、荣光幂河”得名,寓意“万象争荣”。</p><p class="ql-block"> 黄河、汾河在这里交汇,河东文化从这里孕育而出。</p><p class="ql-block"> 万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众多历史名人,我们熟知的有:两为秦相的张仪,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王勃,和平解放北京的功臣傅作义…</p> <p class="ql-block"> 昨天在稷山县看过稷王庙,今天去万荣县再看稷王庙。此稷王庙非彼稷王庙。</p><p class="ql-block"> 万荣稷王庙是2001年第五批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两座稷王庙,都是为纪念后稷而建庙。二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人将祭祀和战争看成是两件最重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因此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而祭祀的对象就是“社稷”。</p><p class="ql-block"> “社”是土地神,也称大地之母,“稷”是谷神后稷,从先秦开始,社稷就是国家的同义词,可见人们对土地神和谷神的敬仰程度。</p> <p class="ql-block"> 万荣稷王庙离县城不远,到达的时候才清晨七点多一点,望着紧闭的庙门也知道自己今天来的是有点太早了。</p><p class="ql-block"> 闭门羹吃了几回后心里蒙有阴影,幸运的是守庙大爷正好在庙里并给我开了门,同样是国保单位,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p><p class="ql-block"> 稷王庙免门票,只需登记一下即可。</p> <p class="ql-block"> 万荣稷王庙始建于北宋,并在元代重修,现存建筑只有正殿和戏台,配殿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p> <p class="ql-block">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穿过戏台一座庑殿顶大殿赫然在目, 一时间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千年前的辉煌岁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稷王庙正殿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宋代单檐庑殿顶建筑,屋顶山面收坡平缓且悠长,接近两间屋距离的侧脊使正脊很短 ,蓝天之下,整个屋顶犹如振翅欲飞的大鹏。</p> <p class="ql-block"> 2001年稷王庙被列为第五批国保单位时公布年代为“金”,2011年北大考古队在对大殿数字化测绘时发现大殿前沿一根坊木上有淡淡的墨书题字“天圣元年”(1023年),随后进行的碳十四检测也确认大殿木构建筑年代不晚于1023年。</p><p class="ql-block"> 至此,万荣稷王庙大殿正式被确立为宋代木构建筑且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单檐庑殿顶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有着明确的分类,庑殿顶是最高级别,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例如故宫太和殿,孔庙大成殿这一类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万荣稷王庙大殿使用了皇家规制的屋顶结构,由此可见古人对农耕始祖后稷的敬畏和尊重。</p> <p class="ql-block"> 梁思成、林徽因当年根据《营造法式》一书的记述三次来山西考察,始终未能寻找到稷王庙,无缘与书中记录的宋代庑殿顶建筑遗存一见,以至于遗憾终身。</p><p class="ql-block"> 《营造法式》一书诞生于北宋1103年,稷王庙大殿比它早80年。</p> <p class="ql-block"> 斗拱上彩画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建筑形制比较奇特,没有通常建筑中用来承重的通长大梁,因此被称为“无梁殿”。</p> <p class="ql-block"> 守庙大爷提醒我屋顶鸱吻是全龙造型,罕见。</p> <p class="ql-block"> 正殿前有一根彩色盘龙石柱。</p><p class="ql-block"> 石柱后面是守庙大爷在焚香准备敬神。</p> <p class="ql-block"> 历代重修稷王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 稷王庙原有大钟在1958年被大炼钢铁,建设新中国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宋宣和四年(1122年)大钟,因原址普照寺钟楼1942年被日寇摧毁, 一直被弃置于普照寺院内,2001年经文物部门协调后移置于此。</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游客可以随意敲响大钟。</p> <p class="ql-block"> 大钟上有明确的年代铭文。</p> <p class="ql-block"> 戏台创建于元志元八年(1271年)。现存建筑为民国十年时期依原样重建。</p> <p class="ql-block"> 戏台的精美雕花</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大爷邀请我喝茶。</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精神矍铄,收拾的也是干净利落,丝毫看不出已经八十高龄有余,老人家早年在东北的齐齐哈尔做生意,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难怪大爷说话方言不是很重,我基本上都听得懂。同坐的另一位老人家说话纯纯方言,我调动全身细胞也还是一句都没听懂 。</p><p class="ql-block"> 走出家门的另一个乐趣就是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 ,好多人都不知道或者不了解我的家乡—丹东,每逢这种情况我都会说说抗美援朝,再讲讲对岸可爱的邻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交谈中大爷说起一件令他郁闷的事情: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大概六、七点钟吧,有游客远道而来打电话想进庙参观,大爷从家赶来开门迎客,游客过意不去非要对大爷表示表示,大爷推辞再三说那就抽颗烟吧,游客也很敞亮,买了一盒烟送给大爷,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谁成想第二天送烟的事情被游客发到网上,变成了大爷索要,这件事情让大爷郁闷至极,几天都无法释怀。</span></p> <p class="ql-block"> 游览过祭祀谷神的稷王庙,下一站去看看祭祀土神的后土祠。</p> <p class="ql-block"> 万荣后土庙,又称万荣后土祠,古称汾阴后土祠,西、北两面紧临黄河、汾河。是1996年第四批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万荣后土祠是我国最早的后土发祥地,也是历代皇帝祭地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皇家庙宇。门票二十元。</p> <p class="ql-block"> 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p><p class="ql-block"> 后土祠被世人赞誉为“天下地神之宗,海内祠庙之冠”。</p><p class="ql-block"> 它是北京天坛之源,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有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从轩辕黄帝扫土祭坛开始,由汉至宋的汉武帝、唐玄宗、 宋真宗等九位皇帝共24次在此祭祀后土。</p><p class="ql-block"> 明成祖朱棣将祭祀后土的仪式迁至北京天坛,后土祠变成民间祭祀的庙宇。</p><p class="ql-block"> 后土祠的原址在汾阴脽(sui)上,从明至清,黄河河道三次决口,后土祠三次被冲毁,三次重建。</p><p class="ql-block"> 万荣后土祠被一次次重建,现存东、西配殿的一些石柱、献殿和碑亭陈列的石碑,都是水灾时被冲断、重建时被当地人从废墟中挖出来、拼接后重新立在后土祠中的,石柱、石碑上长长的裂痕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清同治九年(1870年),后土祠再次移建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后土祠山门,元代建造。</p><p class="ql-block"> 山门背面称过街亭也叫儒家戏台。</p> <p class="ql-block"> 楼上粉墨登场楼下过客匆匆。</p> <p class="ql-block"> 佛家戏台、道家戏台形成双联戏台。</p> <p class="ql-block"> 三座戏台组成罕见的“品”字格局,为全国独例。</p><p class="ql-block"> 三座戏台分别代表儒、释、道三家,同时也象征着秦、晋、豫三省。</p><p class="ql-block"> 每年庙会,同一本戏,同时用蒲剧,秦腔、豫剧三种曲目来唱,同台打擂,热闹非凡 ,也令观众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 萧蔷碑</p><p class="ql-block"> 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来此祭祀,亲撰并书丹《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遒劲有力的字迹,述说千年故事,是书法艺术与历史记忆的双重瑰宝。</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由皇帝书丹的碑刻并不多见,因而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p> <p class="ql-block"> 木雕,砖雕,石雕是后土祠建筑三绝。</p> <p class="ql-block"> 献殿</p><p class="ql-block"> 献殿有四个门洞和二十四根柱子,代表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p> <p class="ql-block"> 正殿与献殿间距小,只能给正殿拍个侧身照</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两殿的屋檐看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 献殿、正殿的雕刻是清代后期晋南古建筑雕刻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透雕手法雕刻的人物花鸟故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柱础石上的神态各异的狮子和舞伎。</p> <p class="ql-block">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的最北端,凭河而立,崇峻壮丽。 </p><p class="ql-block"> 秋风楼因楼上三层藏有元至元八年(1271年)镌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刘彻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阴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写下了充满悲壮与惆怅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p> <p class="ql-block"> 秋风楼坐落在高台之上,楼身分三层,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高32.6米。</p><p class="ql-block"> 秋风楼其实还是一座城门,著名的“张仪古道”贯穿其下,门洞东边匾额曰“瞻鲁”,西边匾额曰“望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助秦统一六国的名相张仪就是经此路入秦,故称“张仪古道”。</p><p class="ql-block">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命和亲,经张仪古道,远走塞外。</p><p class="ql-block"> 1937年朱德、邓小平等率领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东渡黄河,沿张仪古道步行至侯马北上太行。</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不同时空交错下的人们在同一个地方上演着不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秋风楼斗拱密结,造型古朴,飞檐如翼,凌空欲腾。</p><p class="ql-block"> 秋风楼的每一根木、每一块砖、<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处雕刻,都凝结着建造者的匠心。</span></p> <p class="ql-block"> 看到秋风楼就想起飞云楼,同在万荣,同是名楼,飞云楼以其精湛的木作技艺闻名于世,秋风楼则以厚重的历史和著名的《秋风词》碑扬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从后土祠出来已是下午时分 ,还有七十公里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途径荣河镇看见镇上一隅有一个招牌 ,“好吃运城,万荣味道”大赛一等奖,是一个烧饼的夫妻摊。</p><p class="ql-block"> 品尝之后觉得这个一等奖确是名至实归,油酥饼外皮酥脆,层层分明,咬一口满口留香,只是凉粉饸饹面口感寡淡,不太符合我的胃口。</p> <p class="ql-block"> 酥饼是煤火炉烤制作,趁热吃特别美味。</p> <p class="ql-block"> 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非机动车道变成了农民的苞谷晾晒场。</p><p class="ql-block"> 沿着这条大道很快到达运城市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