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1月22日,星期五,小雪,红石榴战队和清华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修班的学员们,在北京市万丰路餐饮街晨练太极拳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同时研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 class="ql-block"> 万丰路餐饮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是一条新晋的美食地标。长达1600米的万丰路,汇聚了上百家各式餐馆和小吃摊位,美食种类繁多,口味各异。这里有传统的北京小吃如炸酱面、豆汁等,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川菜、湘菜等。这里的餐馆装修风格各异,有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式餐馆也有现代时尚的玻璃房式餐厅。</p><p class="ql-block"> 11月16日,红石榴战队水滴君创作的回族小说《神通下凡》,获得了第十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国家级文学奖——骏马奖,并且在南宁市参加了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同举办的颁奖典礼。</p><p class="ql-block"> 闹同学闹腾晚上要给小水滴设宴祝贺,所以一大早特地拉扯红石榴的战友和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先来万丰路餐饮街踩踩点,看看哪家更合适。</p> <p class="ql-block"> 蹓跶到“海码头—蒸海鲜—山东菜”楼前小广场,袁大拿稳稳地提膝蹬脚,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做着转身左蹬脚,详细讲解道:转身左蹬脚的动作和右蹬脚一样,只是换了一个方向。蹬脚要求具有较高的腿部柔韧性和支撑平衡能力。学练时要重点抓住“稳”和“协调”两个关键。要做到“稳”,提膝抱手时首先要稳,稳住的重点在蹬脚,要逐步做到直接提膝不落地也能控制好重心。还要做到“协调”,抓住几个一致——穿掌与收脚一致、弓腿与分手一致、提膝与抱手一致、蹬脚与分手撑臂一致。两臂分手与抱手,是一个完整的两臂立圆回环过程。全身还要注意紧字诀和束字诀,全身一紧、一束,然后松活发劲蹬脚,这就叫做阴阳互生。定势时顶头立腰,蹬脚高于腰部,重心保持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两个核心概念组合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意识”属于思想观念层面,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客观存在的主观认知。</p> <p class="ql-block"> 行至“九俗燕堂——私房菜”楼前,姚校长蹬住路边的石墩,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讲:转身左蹬脚这个式子的名字是说明动作和作用的,原先叫做“左蹬一根”,原因在于陈家沟人当时练拳是为了练出实战功夫,就在地上埋了很多的木桩练蹬劲,通过这种方法——左右脚交替的练习,将这个木桩蹬倒,功夫好的会将木桩蹬断,所以叫“蹬一根”。目前各式太极都统一叫做“左蹬脚”,但陈氏太极拳现在仍然叫做“蹬一根”。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个共同是纵览古今数千年民族演变、洞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而得出的历史定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共同性是主线和方向,差异性是要素和动力。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民族文化宫正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我们索性去那里研讨吧。</p><p class="ql-block"> 裴迅一挥手,大家施展戴宗神行术,直奔民族文化宫而来。</p> <p class="ql-block"> 立足馆藏资源,国家民委从馆藏的15万余件文物和51万余册古籍中,遴选出体现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四个共同”的1500余件文物古籍,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p><p class="ql-block"> 铸牢展展览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展现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p><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走进民族文化宫一层左大厅“大一统”单元,极富特色的展陈设计让大家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 头顶是古星空图,点点繁星勾勒出一幅古星空图;脚下是中华文明河,“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等字样缓缓汇入中华文明河。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的人们仰望同一片星空,脚踏同一片热土,铸就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从厅门口连接到最远处由几千个花瓣组成的硕大古籍墙,犹如一幅打开的卷轴。上千朵花瓣是一个个小书盒,里面藏有中华各民族的珍贵古籍复制本,供观众阅览。</p><p class="ql-block"> 龙飞按下花瓣上的“小机关”,花瓣瞬间向上翻起,从“花心”中弹出一本古籍复制件。</p><p class="ql-block"> 漂亮的女讲解员用双手做了一个花瓣造型,不失时机地讲: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每朵花瓣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心都连在一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p> <p class="ql-block"> 花瓣墙上方,灯光颜色不断变化,投射出反映中华民族共同理想信念的词句,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汇入正前方的“集思柱”。“集思柱”屏幕上,由不同字体书写的“中华典藏”4个大字循环呈现,汇聚成一条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p><p class="ql-block"> 在“集思柱”不远处,讲解员站在“大一统”单元重要位置的玻璃柜前,手指展出的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北京刻本藏文版《大藏经·甘珠尔》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讲:《大藏经·甘珠尔》是我们民族文化宫馆藏的重要古籍,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段文字出自《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这是目前可以考证的“大一统”这个词最早出现的记载。从此以后,“大一统”的印记深深铭刻在中华文化之中。回溯历史,“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p><p class="ql-block"> 彝族妹两掌交叉抱胸前,左脚蹬住讲解员的屁股,接龙讲:转体穿掌两臂展,两掌交叉抱胸前。 分撑两掌匀脚蹬,左右蹬脚紧相连。铸牢展展示了多种少数民族古籍,其中重点是国家民委系统所藏的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的古籍,并辅以百余幅古籍图片。展出的古籍涉及多种民族文字,包括蒙古文、藏文、回鹘文、察合台文、古彝文、满文、于阗文、八思巴文、东巴文和西夏文等。通过展览,我们可以一览中国文字百花园的盛况,感受中华先民在创制发展文字过程中的非凡智慧和广泛交流。比如,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古壮文、古布依文等,都是借用和仿照汉字创制的,在形态上看起来和汉字一样。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藏文和蒙古文大藏经《甘珠尔》,有着“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称的《格萨(斯)尔》《江格尔》《玛纳斯》,成书于19世纪的托忒文《西游记》、满汉合璧《西厢记》……从震撼人心的鸿篇巨制,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经典,展览让古籍走出“深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看见古籍、走进古籍、认识古籍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两枚公元9世纪建立的喀喇汗王朝的铜币前,老神通手指铜币背面铭文中的“桃花石可汗”字样,告诉清华大学的学生们:“桃花石”是古代中亚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呼。宋、辽、西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政权纷纷仿汉制进行改革,争夺“天下正统”,共行“中国之法”。</p><p class="ql-block"> 诗词通看着展柜中静静陈列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之乎者也道: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桃花石”,就是中国的意思。这个美丽的名称,东罗马史学家早在7世纪就曾经使用,汉文文献则首次出现在古籍《长春真人西游记》中, 向观众讲述西域与中原之间久远深厚的交往交流交融往事。</p> <p class="ql-block"> 在战国时期的鱼形铜扁壶前,史老师伸出左脚,托住2021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溪 最佳编剧奖杯,大声对清华大学的学员们讲:铜扁壶样式是北方游牧民族喜欢用的扁壶形制,却吸收借鉴了中原地区传统酒器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充分体现了农牧文明的融通互鉴。</p><p class="ql-block"> 在《大明一统志》书中古拙质朴的地图前,董教授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讲:《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地理总志,体例源自《大元大一统志》。从京畿府州、直隶六部、全国十三布政司,到边疆的都司卫所及宣慰、招讨、宣抚、安抚等司,《大明一统志》都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大明一统志》突出了皇朝总志寓含政治观念的意识,反映了将“大一统”思想融入国家意志,推动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多元一体格局发展,已成为儒家盛世的重要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 琴同学补充讲:《一统志》是记载全国性的总志,是古代朝廷组织编纂、审定认可并发行的地理类志书。《一统志》取材于各地上报的舆图和方志,集四方之志于一志,是一个时期内官方记载的地理文献,为后世学者研究历史地理沿革的重要工具书。按朝代来说,有《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明天顺二年(1458)八月,明英宗朱祁镇敕谕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士彭时、翰林院学士吕原三人纂修了《大明一统志》。英宗在序文中明确道出修志在维护国家一统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走进一层右大厅“大交融”单元,基诺看到中心区域,“铜声共振,鼓舞中华”特色展区展出了一组铜鼓,器型巨大,纹饰精美,排列成墙,便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讲:我是基诺族小伙儿,擅长敲鼓。我就是水滴君2021年7月18日撰写的《擂响韩国申闻鼓》一文中记载的大杀韩国的鼓舞秀。我国是世界上铸造、使用铜鼓历史最长的国家,目前发现较早的铜鼓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我们眼前的这些铜鼓,古朴大方、庄重神秘,年代涵盖从汉代至清代。铜鼓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创造的极富特色的礼器、重器和乐器,有“北鼎南鼓”之誉。在古代,铜鼓用于战争、祭祀、娱乐等活动。青铜的原材料来自南方,但铸造技艺受到中原的影响,所以这组铜鼓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也是中原与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 在“同心共振”互动专区,6面铜鼓依次排列,鼓面上绘有太阳纹、十二生肖等各民族融聚共享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 基诺用手一触碰,“鼓面”便变幻出绚丽色彩并播放各族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6名清华大学学生同时触碰鼓面,背后大屏幕上“召唤”出仙鹤、麒麟、凤凰等中华传统瑞兽。</p><p class="ql-block"> 基诺感慨道:每一面铜鼓都像一本记忆的书卷,记载着不同的故事,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交融汇聚,横向传播、纵向传承。</p><p class="ql-block"> 位于铜鼓内里位置的,是“四大民族走廊”,大家头顶上方是古丝绸之路地图。</p><p class="ql-block"> 穆华驻足观瞧“洛阳家家学胡乐”展区,二胡、琵琶、箜篌、唢呐等正是跟随胡乐从西域传到中原,如今成为中华民乐的代表性乐器。展品中一架麒麟状铁制箜篌文物,给穆华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驻足在一册薄薄的小书前,讲解员讲道:在这一单元,我们将看到各民族是如何团结融合的,多元是怎么样聚为一体的?我们面前的这册小书,非常特别,有两种不同的文字,一侧是汉字,而另一侧是形似汉字却非汉字的文字,这是一部跨越千年的珍贵辞书——西夏文汉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番汉合时掌中珠》是党项人骨勒茂才1190年编写的,是现存最古老的双语教科书。骨勒茂才在这本书中序言中说,学会“番言”,是中原团结“番人”的重要途经;学会汉文,则是“番人”学习中原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学习中原文化,无疑是“番人”发展进步的重要一步。只有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最终做到“以仁利物”“经世济民”,成为真正的谦谦君子。</p> <p class="ql-block"> 在“大交融”单元,一系列文物古籍充分彰显着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相互影响、彼此交融,语言相通、文字互学,艺术共美、生活互融,在互鉴融通中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汉文、满文、蒙古文3种文字版本的《孟子》前,达娃唐宗跳着锅庄舞,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讲:我是藏族,水滴君2021年5月8日撰写的《泸定桥头夸成武》一文,记录了我当时加入红石榴战队的情景。各民族在历史上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典籍,各民族之间互译典籍、互学互鉴,共同传承中华文脉。藏族唐卡《福寿》、哈萨克族嵌银刻花“寿”字火镰、蒙古文“寿”字铜盘、畲族“福”字木雕,表达了各民族对“福寿双全”的共同向往和追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几千年来,各民族历经迁徙、贸易、婚嫁甚至冲突,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融程度不断加深。这次展览,“大交融”单元着重从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3个方面深入诠释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大家拾级而上,走进一层中间大厅“大团结”单元。</p><p class="ql-block"> 大家首先看到,中间核心区域是象征思想伟力的红旗造型,1921、1949、1978、2012年各个代表性年份矗立波浪之上,层层推高的波浪代表着党在蜿蜒起伏的历史长河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新时代。波浪后方,是一个用各民族乐器精心打造的“乐器墙”,意为“万方乐奏”,寓意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大团结。</p><p class="ql-block"> 彝族妹停步在一张饱经沧桑的黄纸油印布告前。</p><p class="ql-block"> 这张布告一尺见方,标题为“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落款是“红军总司令 朱德”。这件珍贵文物是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冕宁县境内后,在县城张贴的安民布告。</p><p class="ql-block"> 彝族妹声情并茂地告诉清华大学的同学们: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参观,我们深刻把握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大团结”单元展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布告内容强调“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还明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布告深入浅出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准确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任务、政策和纪律。布告全文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彝汉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阿鲁串串香补充讲:近代以来,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共同伟大斗争中,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并肩作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从自觉走向自立、自信、自强,发展成为更具包容性、凝聚力、统一性的命运共同体。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中国日益富强起来、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越来越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必将牢不可破。展览中的“大团结”单元,从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开辟新天地、建设新中国、奋进新时代3个方面,深刻阐明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保证。</p><p class="ql-block"> 彝族妹拿起一件云南禄劝彝族群众献给毛主席的两肩贴有五角星的麻布衣,手指前襟两侧线缝黑布剪制的“毛主席留念 云南禄劝江头村农民敬献”字样,告诉同学们:这些字是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真情实意,印证了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以心换心”,密切了党和国家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在“大团结”单元,停在藏文、蒙古文、朝鲜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前,裴迅告诉清华大学的同学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也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扎根,藏文、蒙古文、朝鲜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见证了信仰与担当、使命与初心。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和丰富实践。</p><p class="ql-block"> 穆华重点瞻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厅关于接收上海等地孤儿的文件、巴林右旗保育院保留的孤儿衣服、孤儿们在草原新家庭的合影,诉说着草原额吉的无疆大爱,书写着各族人民血浓于水的殷殷深情……。</p><p class="ql-block"> 看到库尔班·吐鲁木写给毛主席的信、中央办公厅给库尔班·吐鲁木的回信,阿鲁串串香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讲:我们维吾尔人心中的楷模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两封回信,是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衷心热爱共产党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玉兔姐姐对同学们讲: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历史主动和文化自信谱新篇、开新局。</p> <p class="ql-block"> 看完展厅内反复播放着一段火遍全网的短视频:在新疆喀什地区,一名网友骑行路上偶遇当地小男孩,问“你们是塔吉克族还是维吾尔族?”小男孩脱口而出“中华民族!”</p><p class="ql-block"> 闹同学闹腾道:现在,逛展览、买文创,已经是一种时尚、一种精神追求和一种文化生活。这儿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相关的文创产品吗?</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小姐笑着答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策展阶段,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延展文物古籍的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出文创产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我们民族文化宫已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推出了28款文创产品,让创意与文化相结合,将消费与体验相结合,以文化创意的形式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满足观众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p><p class="ql-block"> 说完,讲解员送给闹同学一件“中华”纹样T恤,递给塔吉妹一个“各民族大团结”帆布包。</p><p class="ql-block"> 塔吉妹好奇地问讲解员:您是怎么当上讲解员的?您是哪所大学毕业的?</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笑道:我是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水滴君一样,我也是水族。当看到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招聘志愿讲解员的通知时,我马上报名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的志愿讲解工作。,这项工作并不简单,近8000字的讲解稿,还包括很多文言文,不仅需要熟记并面对诸多陌生人面带微笑地流畅讲出,还要时刻谨记讲解员礼仪以及灵活处置现场突发的各种情况。时间紧任务重,以至于那段时间我常会在梦中梦到向观众讲解的情形。也正是经过集中学习,我了解到,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展览的立足之基。在每一场的讲解中,当讲到“煌煌二十四史,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生动体现”时,我总是十分骄傲;讲到“桃花石共为中华”时,我的心里也认为用桃花石指代中国既美丽又形象;当讲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我更是充满激情。每一次观众给予我的掌声,都成为激励我带着这份热情将“大一统”理念传播给更多人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件件文物古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生动见证。而我们将文物古籍中的优秀中华文化讲给群众听,正是讲故事的人。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