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在朔州,从小见证了农村小作坊。农村小作坊亦称家庭作坊,是一种传统而灵活的生产方式,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家庭成员劳动力和简单设备进行生产或加工,适应于农村当地资源和市场环境,有着强大生命力。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顺应国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机遇,农村小作坊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那时我在县乡镇企业局工作,据统计,仅我们一个县小作坊发展高达1000多家,主要产业有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包括农村小作坊在内的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小作坊在内的乡镇企业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抹。站到国家层面当时的全国乡镇企业曾被誉为“半壁江山”,突显其历史地位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家乡农村小作坊,历史远远流长,殊不知是那年哪月留传下来的,较为普遍留传下来的有豆腐坊、粉坊、油坊、磨坊、醋酱坊、糕点坊、纸坊、印染房……也有后来发展起来其它一些作坊。家乡农村一些常见的传统作坊,如豆腐坊、粉坊、油坊为什么久经不衰,世代相传?其主要原因:一是投资少,见效快,易发展;二是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其原料有来源,产品有销路;三是资金周转快,占用流动资金少;四是占地面积小,技术含量低,便于组织管理;五是农副皆作,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农业副业两不误,互为促进。这几年随着国家城镇化政策实施,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镇,原有农村作坊,除少数较为集中的村镇保留外,大批迁入城郊,实行新的“”固定加工生产,流动销售,零活经营”模式,适应市场变化。其它一些作坊,有的扩大生产经营,提高装备水平,实现规模经营。有的加强区域间联合,加盟合作,赢得市场,跨越发展。有的保留传统作坊模式,在“特”、“优”产品上做文章,下功夫,闯名牌。有的则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p> <p class="ql-block">家乡农村小作坊,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土到洋”的发展模式,虽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市场占有率不足等方方面面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在今后发展中,笔者认为,要认真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具体工作上要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一是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掌握好企业发展正确方向,以法经营,照章纳税,服务社会,搞好企业。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市场,不断深入细致地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和经营方略,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切忌肓目发展,肓目经营,以免造成损失。三是严格企业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稳步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坚持技术进步,不断引进人才技术,引进先进项目,由作坊型向企业型方向发展,提档升级。五是培育新兴发展项目,淘汰落后产业,新上项目起点要高,市场占有率要大,科技含量要强。</p> <p class="ql-block">家乡农村作坊,这一历史产物,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有的退出历史,有的仍保留其传统性,有的提挡升级,但在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值得肯定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部分照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