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早晨,离开定南县城,去往西南方向,地处赣粤交界处的南武当山。8:40许,到达南武当山游客中心,这里除了门票外,还有玻璃栈道、凌空观景台、返回游客中心的观光车费等费用,免门票后共70元。<br> 南武当山,矗立在江西最南端的龙南市武当镇境内,赣粤交界处,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整个风景区东接广东省和平县,南邻广东省连平县,西邻九连山亚热带原始森林,北起龙南武当镇。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64米,九十九座奇峰平地突兀而起,绵十数公里,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沿105国道徐徐展开,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南武当山风景区已成为赣、粤、湘、闽及港、澳、东南亚等地的旅游热点。 <div><div><br></div></div> 与我们同时到达的就是一个来之澳门的老年团,导游介绍说,她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带团来南武当山一趟。聊天中,还得知,她带的这个团,最年长的超过80岁,平均年龄超过我们的团队。看来粤港澳人的身体素质普遍好,老年人比较活跃。当然,也说明广东境内能够称得上山并值得爬的山太少,以至于让这个南武当山成为他们趋之若鹜的理想之地(返回时在游客中心停车场的大巴与私家车,90%也来之广东各地)。<div> 比我年长一岁的队友少伟刚进入景区不久,还没开始爬山,就觉得身体不适,尤其看到遥远的高空栈道,主动放弃了继续上山。后来,在五泉山人的协助与督促下,退掉了相关费用。</div> 据说在国内,叫武当山的大小山体就有七、八个之多,就连我们甘肃境内的黄河边上还有一个叫北武当山的地方。江西的这个南武当山,早年是赣南粤北的佛教丛林,在香火鼎盛时期,也曾香客如云。但今天的南武当山,宗教色彩似乎并不太明显,反而是自然景观更吸引人的眼球。景区内群岩俊秀,峰峦叠嶂,形如剑戟,直指苍穹。浩瀚雄峻的石林长廊分别是“武当胜地、叠翠霞谷、南海行辕”三大区域、十大景区、九十四处景观。<div> 南武当山著名的“铁索云梯”,有“自古武当一条链”之说,据清朝(南武当山游记)所载“壁立80度,登松梯三十八,凿石为盘,阔五尺许,既登则坐慧于此,仰视铁索,袅袅如丝,风吹玲琅,声在半空,缘索石壁凿坎二、三寸仅容半尺,攀援而上,手握足悬,索摇身颤,汗濡手滑,几几谷坠矣。”以前游人香客欲上峰顶观光朝圣,必须鼓足勇气攀援而上。</div> 中途比较惊险的是玻璃栈道,好在我早已克服了走玻璃栈道的极度恐高症。路过另外收费的悬空桥,看着都让人腿脚发软。继续前行,过空中走廊玻璃桥(没有买70元票的走普通栈道),逐渐进入奇幻的一线天。一线天内怪石林立,有天然的“观看石”,紧靠岩壁的“回面佛”,穿过石洞门抬头仰视,只见天开一线。据说在其间可放声高歌,那美妙的声音在一线天内久久回荡。一线天内道路左盘右旋,那一环一坎既惊险又刺激,别有情趣。出一线天又进入小一线天,其路线不长,仅容一人通过。走出小一线天,眼前豁然开朗。便来到可以坐滑道下山的地方。这里另外收费30元,恰好澳门团的导游也到了这里,通过她,每人优惠了5元。 从滑道滑下山后,走路下山的随后也到了,说明走下来的路程并不是太远。看来又被忽悠了一回,就算多了份体验吧。乘观光车回到游客中心,已经有人开始吃午饭,看到吃饭的地方较多,就通知大家都在此吃午饭,饭后再去关西新围景区。因为有几位队友要了炒菜米饭,大家又多等了一阵。 关西新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市关西镇新围村。本来从定南县到关西新围路程更近,但考虑到是县乡道路,就把它改在了走完南武当山之后,从南武当山出发,经过龙南县城到达。如此则在游览结束后仅有16公里即可到达龙南县城住宿。头一天电话咨询景区,工作人员给的建议也是从龙南县城过来更保险。<div> 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1827年),系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后人为与其居老围区别,故称之为“新围”。关西新围的建造者徐名钧因经营木材生意而积累了大量财富,为了应对家族子女的增多,耗资百万,历时近30年建造了这座围屋,足见其规模之大。</div><div><br></div> 关西新围占地面积达7426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1477平方米。围屋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四角建有炮楼4座,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整个防御系统极为严密。围屋主体建筑有大小房屋282间,分为下厅、前厅、中厅、上厅,集家、祠、堡三大功能为一体。关西新围集宗、祠、堡为一体,分为三大区域,即防御区、生活区、娱乐区。围内曲径通幽、画彩鎏金、雕梁画栋,其主体建筑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天井、十八厅堂,呈九栋十八厅格局。<div> 龙南是赣南境内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也是客家围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如比较著名的燕翼围、鱼仔潭围、乌石围等等,而关西新围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功能最齐全、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和“散落在民间的故宫”。整个景区由关西新围、西昌围、田心围、鹏皋围等八座不同风格的客家围屋构成。其中,关西新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br></div> 围绕关西新围的关西围景区,是一个完整的村落,入口有关楼,迷宫。关西围屋群不仅展示了赣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的变迁过程,还清晰地记录了从村寨到村围再到围屋的演变历史。2012年,关西围屋群作为赣南围屋“三群四围”中的一员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赣南围屋获得了通向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2024年1月,关西围屋群还被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关西围屋群内的各围屋谱系清楚,传承有序,展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围屋不仅是防卫性的民居,更是富商巨室或地方名绅的象征,体现了客家人勤劳俭朴、正直厚道的精神。<div> 结束关西新围的游览后,返回龙南县城预定尚客优酒店住宿。4号早晨,特意晚走,给参观离酒店不远处的“世界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留点时间。七百多米的距离,很快就到。打问了一下,才知道9点才上班。这是龙南县举办“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的主会场。龙南县也因举办此次大会而成为具有国家化特征的县城。</div> 上午11时许,到达赣州市古浮桥附近。找到路边的临时停车点后,大家迅速下车,到达古城门拍照打卡,随后过城门洞,去看古浮桥。赣州城这一段城墙在城内公路上看,并不怎么高,到了江边看,才显出高大挺拔。在浮桥码头,我第一时间是放飞无人机,这是最适合无人机拍摄的景点,而且,也只有无人机的视角,才体现出浮桥的魅力所在。<div> 赣州古浮桥,也叫惠民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已有800多年历史。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过去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2018年3月21日,赣州古浮桥被列入第六批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结束古浮桥的游览后,返回预定的章江假日大酒店住宿。因为赣州市区内可供参观游览的地方较多,住下后,只能由大家自行选择,自由活动,选择吃午饭或直接乘公交外出参观游览。由于还要吃饭,在房间稍事整理后就下楼,几批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章江、贡江汇合处的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这地方,可以在酒店楼下乘11路公交车直接到达。一帮队友乘11路公交车7站后到达,下车后发现一溜参观,便分几波各自进入参观点菜吃中午饭。<div> 午餐后出了餐馆,就能看见宋城的出入口。之所以选择这里,也不是冲着宋城,而是为了看看蒋经国的旧居。蒋经国当年主政赣州,也是蒋介石一番苦心。但蒋经国并未能抑制住整个赣南及赣粤、赣闽、湘赣边界地带红色革命的如火如荼。</div> 进入宋城后,沿城墙先找到蒋经国旧居,随后又去往八境台,俯瞰两江合流。八境台所在地为赣州市章贡区的八境公园(宋城以此为基础而建),是赣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八境台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年),原为木结构,几次毁于火。八境台建成后,主持建设的郡守,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瀚绘图请苏东坡题诗。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图后序》。前一首诗中,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今天的八境台高三层,为1983年仿宋格式重建,成为赣州市的一个重要景点。<div> 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br><div><br></div></div> 随后,再次遇见走散的五泉山人,由他带路,我们找到了他已经游览过的郁孤台。郁孤台位于宋城内一个也叫贺兰山的山顶,是赣州市的制高点,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郁孤台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兴废,1983年按清代同治年样重建,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郁孤台不仅是赣州的文化象征,也是留住千年宋韵和赣南客家风情的特色文化窗口。登临其上,可以俯瞰赣州城区的全景,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iv> 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其中,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辛弃疾诗词原文:</div><div> 郁孤台下清江水,<br> 中间多少行人泪。<br> 西北望长安,<br> 可怜无数山。<br> 青山遮不住,<br> 毕竟东流去。<br> 江晚正愁余,<br> 山深闻鹧鸪。<div><br></div></div> 结束郁孤台的参观游览后,出宋城,五泉山人又带我们一行右拐至广东会馆与阳明书院做短暂的游览。广东会馆的精湛工艺,尤其它的屋脊瓦当给人印象深刻,而阳明书院早已下班闭馆。我们随后返回酒店休息,也有不少队友一直等到天黑,看了宋城的夜景。<div> 5号早晨,离开赣州,为了看高速出口处井冈山的标志性雕塑,多走60多公里,全程走高速,行车近230公里,从东北方向到达井冈山。这是我继2010年初次到井冈山后,第二次到达井冈山。听从预定井冈山凯景大酒店前台人员的建议,把车由游客中心开到酒店,实际证明被他们模糊的距离概念所误导。另一个被误导的距离概念是当晚聚餐的地方,他们说的不远,其实有约1公里。酒店离游客中心约500米,但时间有限,大家从酒店走过去,耽误了不少时间。</div> 这期间,又被游客中心导游误导,说可以开我们大巴看几个景点,实际上是几个免费景点。几经折腾,最后大家几乎都选择了多人包车,而不是买80元的观光车票。包车是6个人350元七座车。不知是当地人听不懂我们的话,还是数字概念普遍淡漠,说好了7个人一台车350元的,来的7坐车只能每车坐6人。<div> 上了车,车主服务倒也挺好,声明我们想去哪就送我们到那。先拉我们去黄洋界,因为同车几位不想买票进入,车主就拉我们到一处也属于黄洋界的地方,只给我们看,那就是黄洋界。黄洋界是我14年前到过的地方,上边有战壕之类的战争痕迹。我对此兴趣一般,在以车主指的黄洋界为背景拍完照片后,前往30多公里外的茅坪。这里也属于收费景点,主要看点就是毛泽东故居八角楼。顺便看了毛泽东贺子珍及袁文才雕像。</div> 随后去往象山庵,并顺利在红四军军部所在地打卡拍照。<div> 象山庵因庵后的山称象山而得名。此庵始建于清康熙癸巳年(即1713年),座东北,朝西南,初建时内设“大佛殿”、“达摩祖师殿”、“千斋殿”三个大殿。据传,当时整个庵堂设有99根大柱,香火鼎盛时,也曾有99个尼姑在此修行,是湘赣边界的名庵。这里后来就成了红军后方留守处的所在地。留守处自1927年10月上旬建立以来,主要从事后方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方设施的筹建及管理工作。在留守处同志的努力和根据地人民的支持下,后方工作进行得非常出色,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div><div> 象山庵是毛贺二人举办婚礼的地方。贺子珍也算是大户人家的大家闺秀,又有地方强人袁文才作后盾,不知为何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婚礼场所。在一个尼姑庵举办婚礼,除了条件有限外,只能证明革命者都是彻底的无神论者。最后,司机送我们到茅坪,参观了井冈山博物馆,想看毛泽东故居,因临近下班被阻隔在大门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