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哲理人生 辩证感悟(五百一十九)</p><p class="ql-block">——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下)</p><p class="ql-block">理平</p><p class="ql-block">(接上文)</p><p class="ql-block">“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p><p class="ql-block">致之:推而言之,即由治身之道推广到治国之道:执政者(天)不凭借朴治,使政治清明,国家将恐分裂;百姓(地)不凭借朴治,使社会安宁,国家将恐引发动荡;人们的精神(神)不凭借朴治,得以慰藉,恐将产生信仰危机;山川河流(谷)不凭借朴治,获得充盈,水利资源恐将枯竭;万物不凭借朴治,得以生长,恐将毁灭;侯王不凭借朴治,反而自视高贵,其统治地位恐将被推翻。</p><p class="ql-block">“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p><p class="ql-block">任何矛盾双方都是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守贱则贵,筑基则高,世间之所以有贵,是因为有贱为之衬托;之所以有高,是因为有下与之对应。正如当今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既得利益是寄托在贫贱者头上的;他们的贵,是用贫贱者的血汗铸就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执政者若不尊道贵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党将消亡,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p><p class="ql-block">“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p><p class="ql-block">所以,当既得利益者(集团)用孤、寡、不谷来称呼自己,表明自己是以民(人)为本,以民(人)为基的。对此,老子给予了彻底的否定:“这不是以贱(民)为本呀!难道不是吗?”,以民(人)为本的统治者应当施行的是“无为之治”、“无为而无不为”和“不言之教”,而不是在自己的称谓上作文章。他们自称孤、寡、不谷,只是欺世盗名的手段而已,真正目的不过是为了维护其高贵的统治地位罢了。因此,他们的统治地位也只能有数辈而已。其实,真正的至高至上的荣誉就是无誉,就是无为而治,就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地遵循“道”这个“一”的规律。</p><p class="ql-block">“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p><p class="ql-block">“不欲琭琭如玉,(而宁)珞珞为石”,是老子心目中理想的遵循道的人,也就是说遵循道的执政者要能“处下”、“居后”、“谦卑”,要象大厦的基石一般坚忍朴质。这种理想形象,反映着老子“无为而治”、“至虚”、“守静”的辩证思想。因此(遵循道的执政者应当)不愿意如玉一般华美,而宁可象石块一样坚实朴质。真正做到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没有老百姓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高贵的执政者。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本章开头就是讲“道”的普遍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长期存在下去。方向比努力更为重要,方向错了,努力所用的力越大,就越会朝相反方向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