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随想(之二十九)再访白麓洞书院

老顽童

<p class="ql-block">到庐山,白鹿洞书院是必到之处,百看不厭。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一种超级享受。</p><p class="ql-block"><i>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白鹿从《诗经》走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白鹿洞"别有天地,成就一种文化奇观,涵养一段深厚文脉,从而与庐山、鄱阳湖一道被誉为"三不朽"。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千年学府,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庐山文化游览胜地和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主要景点。</i></p><p class="ql-block"><i>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四山环合,清邃幽深,俯视如洞,又因唐代李渤隐居读书,养白鹿自娱,故有白鹿洞之名。南唐升元四年(940),先主李知诰在此建"庐山国学",与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白鹿洞办学自此始,迄今已逾千年。北宋初年,白鹿洞书院正式定名,与岳麓、嵩阳、应天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淳熙六年(1179),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出任南康知军,兴复白鹿洞书院,使之成为南宋后书院教育的典范。元、明、清三朝办学不断,明代正统元年的维修,奠定明清以来白鹿洞书院建设的规模和基础,达到历史发展的顶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书院全盛发展,光绪二十九年(1903)停办。</i></p><p class="ql-block"><i>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白鹿洞书院保护极为重视,历代白鹿洞书院人用抓铁有痕的坚毅,在这里铸起了一座中国文化史上不朽的丰碑。伴随着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白鹿洞书院文脉重放异彩。</i></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它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代,朱熹曾在此讲学并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明确了教育目的和教学原则,成为天下众书院的学规范本。</p><p class="ql-block">读书人一定知道一句名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寸光阴一寸金</b></p><p class="ql-block">这句名言居然和白麓洞书院有关,它是唐代诗人王贞白在那里写成的一首诗的第一句,这首诗是:</p><p class="ql-block">读书不觉已春深,</p><p class="ql-block">一寸光阴一寸金。</p><p class="ql-block">不是道人来引笑,</p><p class="ql-block">周情孔思正追寻。</p><p class="ql-block"><i>这位诗人每天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已经过完了,生命里的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若不是白鹿洞修道人的说笑声,自己还沉浸在周公礼法、孔子儒学等经史钻研中。 其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劝人惜时,千古传颂流传至今。</i></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可见的庐山五老峰</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书院作为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白鹿洞书院是其中的重要景区。白鹿洞书院内环境雅致,文字印记和人文景比比皆是。现存有宋元以来的摩崖石刻50余处,有明清以来的碑刻150余块,名人匾额、楹联50多副,文物藏品13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近代名人字画400多件,各类藏书3000多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