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五国行 —— 奥地利篇(上)

老龙王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心,是一个内陆小国,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音乐氛围而闻名于世。国土面积83879平方公里,不及德国的四分之一,人口也只有900多万。 因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阿尔卑斯山脉横亘于境内,占据了约70%的国土,秀美壮丽的多瑙河从这里蜿蜒而过,境内还有众多美丽宁静的湖泊村庄和历史遗迹,故奥地利始终是最受欢迎的旅游佳地。 说起奥地利的历史可谓跌宕起伏,祖上从哈布斯堡王朝到奥匈帝国曾统治了大半个欧洲长达640年,鼎盛时其版图横跨东欧、中欧和南欧,国土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两千多万,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不过花无百日红,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后被纳粹德国吞并统治,二战纳粹德国战败后,又被苏美英法占领,直到1955年才成为真正的独立主权国家,并确立了永久的中立国地位。 历史如长河,兴衰浮沉皆过客。值得庆幸的是,走出战败阴影的奥地利如今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又于1999年加入欧元区,人均GDP已达5.65万美元,位列世界最富有的国家行列。<br>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br> 我们在奥地利四晚五天的行程相当丰富,除了首都维也纳,还去了莫扎特、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绝美的哈尔施塔特小镇,坐船游览了多瑙河最美的瓦豪河谷,乘蒸汽火车上山,深入400米地下盐矿体验......<br> 大体行程如上图所示,离开捷克 → 萨尔兹堡 → 圣沃夫冈 → 哈尔施塔特 → 韦尔斯 → 梅尔克修道院 → 瓦豪河谷 → 最后抵达维也纳。为了叙述方便,我还是把首都维也纳放在最前面介绍啦!<div><br></div><h1><b><font color="#ed2308">一、维也纳 ---- 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font></b></h1> 维也纳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维也纳还是除了纽约和日内瓦之外第三个联合国驻地城市,联合国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等其他国际机构都设在这里,是名符其实的欧洲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维也纳有着非常好的自然环境,多瑙河紧贴内城而过,四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并一直延伸到市区,已连续8年被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12年前我曾到过维也纳,现在故地重游,感觉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哦。 <b><font color="#ed2308">【美泉宫】</font></b>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历史上曾是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皇室的夏宫,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161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狩猎于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洌,遂命此泉为“美泉”,并在这里修建了狩猎时的寝宫。如今这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中仍保留着这个泉眼,整个夏宫也因此而得名。 1743年,玛利亚.特蕾茜娅女王下令把狩猎的寝宫扩建成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巨大的巴洛克式花园,面积达2.6万平方米,成为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的欧洲第二大宫殿。 一字排开的宫殿有着明黄色的外墙,这是特蕾茜娅女王最喜欢的颜色。 扩建后的宫殿有1400多个房间,如今有45间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记得我12年前来时宫殿内部是不让拍照的,现在只要不用闪光灯就可以啦。 宫殿整体建筑是巴洛克风格,内部房间装饰多为洛可可风格,再现了曾经强大的奥匈帝国当年的富足与辉煌。 1830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奥匈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出生在这里,成婚后与皇后茜茜公主亦长期在此居住,直至1916年在美泉宫与世长辞。 宫内展出的都是皇室当年的用品和收藏的画作等,基本还原了奥匈帝国时期的生活原貌,极尽纸醉金迷。 金碧辉煌的宴会厅,电影《茜茜公主》曾在这里拍摄。 以前来时是不让拍照,现在拍照全是人啊! 美泉宫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式园林,属于严格对称型的布局,据说是参照了凡尔赛宫。 可惜花坛绿地上正在翻土播种,看不到鲜花。 对比一下我12年前拍的照片,鲜花绿地,色彩多美。可惜那次时间不够,未能走到花园尽头最高处的凯旋门哦,这次总算可以弥补啦。 花坛两边是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丛中排列着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雕塑。 从两侧进入花园的拱道由蔷薇花枝缠绕编制而成,绿意盎然,十分漂亮。 在花圃的尽头与山顶的凯旋门中间是一组根据希腊神话故事塑造的海神喷泉群雕。 水池中央立于群雕最高处的是海神涅普顿,四周是他的随从们,他们各个手持海螺号角,驾驭着海马,似乎正跟随海神征战远方。 凯旋门位于海神喷泉群雕之后的山坡顶上,是整个花园的制高点。 沿着之字行的碎石山路缓缓上行,终于抵达12年前未及到的地方。 这座建于1775年的建筑原来是皇帝的早餐室,现在已变身为咖啡厅,也是登高望远的最佳位置。 站在这里不仅可以俯瞰整个美泉宫和后花园,远处的维也纳城市美景也尽收眼底啦。 从山下宫殿到山顶凯旋门之间单是往返一趟就得一个小时,可见花园占地之大。 由于花园不需要门票,所以好多本地人都在这里遛狗,散步或锻炼,昔日的皇宫后花园,现被市民所享用,也算是哈布斯堡王朝留给奥地利人民的福利啦! <b><font color="#ed2308">【圣斯蒂芬大教堂】</font></b>始建于1137年,作为天主教维也纳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维也纳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高137米,仅次于德国的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现在的大门和左右两侧的门墙,为最初的罗马建筑风格,此后几百年间不同时期的君主为教堂增添了不同风格的装饰,才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多风格糅合的教堂面貌。 教堂内部装饰豪华宏伟,有精美的壁画、雕塑、彩色玻璃窗等,还有77尊真人大小的石雕像,都是相当珍贵的艺术品。 如同其他古老的教堂一样,圣斯蒂芬大教堂也历经火灾、天灾和战乱,最大的破坏是在二战中受炮火袭击大部分被烧毁,直到1948年才重新修复开放。 看到教堂两侧各有一个高塔了吗?很特殊的是,南塔北塔居然是不对称的,右边是先建成的南塔,高达136.4米,而左边的北塔在盖到60米时因为国库困窘,只建成文艺复兴式的圆顶就匆匆收尾了,这个听起来很囧的故事造就了双塔的不对称。 两塔之间的彩色磁砖屋顶是哈布斯堡王朝时的作品,用23万块琉璃瓦片铺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屋顶斜度非常陡,即使在雨天也能自动清洗,冬天积雪也不会停留,很是独特哎。 <b><font color="#ed2308">【国家歌剧院】</font></b>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面积有9000平方米,原为皇家宫廷剧院,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也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 歌剧院正面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个拱形窗户上立着5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据说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 门楼顶上是骑着天马的戏剧之神的青铜塑像。 走进歌剧院内部,真是金碧辉煌啊! 观众进出大厅的顶部有着精美的图案。 回廊、拱顶及雕塑美轮美奂。 包厢与贵宾休息室之间的通道富丽堂皇。 整个剧场内部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有着极好的音响效果。 观众席共分六层,楼上楼下设有1600多个座位。 三层还有100多个包厢,正中间有红色栏杆的是皇家包厢,在电影《茜茜公主》里出现过哦。 精美的装饰和华丽的顶灯。 休息厅里不仅有介绍著名歌剧的剧照油画,顶部四周还刻有著名音乐大师的头像。 其中就有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据说在国家歌剧院每年三百场的演出中,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剧,都是提前半年就排定的,而且每晚必换,没有一天是重复的。 包厢外面这个画面有点熟悉吧,还记得《碟中谍5》中的歌剧院大战吗?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哦! <b><font color="#ed2308">【金色大厅】</font></b>全称是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采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用淡红、米黄双色相间,正门二楼有三尊音乐女神的雕像,古典雅致。 金色大厅原本不在我们的行程内,本想打个卡就离开的,结果大家对这个每年新年音乐会的举办地太想看看啦,导游答应带我们过去试试能否入内。 遗憾的是,由于没有预约,我们无法参观哦。不过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旅行社替我们搞到了今晚7:30钢琴独奏音乐会的票,于是大家又一片欢呼哎。 晚餐后,我们按导游的要求,正装出席,顺带也看看维也纳的夜景啦。 下车路过的这个教堂叫查理教堂,又叫卡尔教堂。传说1713年鼠疫流行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宣布,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够停止,他就建造一座教堂。后来鼠疫结束了,他兑现诺言建造了这座壮丽的巴洛克式建筑。在德语中查理就读作卡尔。 <p class="ql-block">教堂的正面是古希腊神庙的风格,有高达72米的蓝色罗马式圆形拱顶,两根对称的立柱,一根正在维修,看上去有点像中国的华表,面前的大水池是拍倒影的好地方哎。</p> 从教堂旁边穿过马路就是金色大厅。 灯光下的这座音乐圣殿更显得神圣高雅,宛如天堂里的仙阁。<div><br></div> 白天未及看清的正门上三座音乐女神像似乎正要飘然飞起。 我们提前进入大厅,办完存包存外套的手续,就可以上楼啦。 其实金色大厅并非是单一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莫扎特厅、以及金属厅和玻璃厅等。 我们所在的是勃拉姆斯厅,位于金色大厅的楼上,也是同样的长方形,不过面积要比金色大厅小一半,可容纳600座席,所以又叫金色小厅。 这是我从网上下载的金色大厅的图片,可供比较。 从装饰上看小厅没有大厅豪华,但也同样的金碧辉煌,屋顶是平顶镶板,两端有音乐女神的雕像,木质地板、扶栏和墙壁都有精致的吸音装饰,同样有非常好的音响效果。 可惜我们的坐席恰好在舞台的正上方,没法看到舞台及演奏,好在是钢琴独奏音乐会,主要靠听啦。 演出开始就不准拍照和录像录音了,演奏的曲目有贝多芬的降E大调十五变奏曲与赋格“英雄” Op.35;舒曼的降E大调主题与变奏曲WoO.24;还有李斯特的《但丁的演讲奏鸣曲》S.161等。 美妙的音乐,流畅的旋律,绝佳的音响,直到离开时我仍沉浸在这难得的感官体验与享受之中哦。 <b><font color="#ed2308">【维也纳城市公园】</font></b>横跨在维也纳河两岸,建成于奥匈帝国的末期1862年,是维也纳第一座向普通百姓开放的公园,由当时的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下令建造。 公园总面积为65,000平方米,这里是维也纳纪念碑和雕塑最多的公园,共有12座著名音乐家和艺术家的雕像,被誉为名人雕像的露天展览馆。 最有名的以及被拍摄最多的雕像就是圆舞曲之王 ——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铜像,俗称小金人,可惜正在维修。 就把我12年前在此拍摄的图片发上来吧。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名扬四海,他的作品以“音乐中的诗意,音乐中的表现力”形成独特的浪漫风格,为世人所推崇。 这个雕像有签名,领队韩老师帮我查了,是奥地利有名的轻歌剧作曲家弗朗兹·莱哈尔,他的代表作《风流寡妇》广为人知。 这些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家、作家和作曲家的雕像,包括弗朗茨.舒伯特、汉斯-坎能、埃米尔-雅各布-辛德勒和安东-布鲁克纳等,深受市民和游客欢迎。 美丽的花钟一如既往的走时准确,它后面是一座小音乐厅,可容纳150名观众。 这里也是举行露天音乐会的地方,从四月份复活节到十月底,每天都有免费的约翰·施特劳斯音乐会,而到了冬季,音乐会则在后面的音乐厅里举行,维也纳人的音乐情结可见一斑哦。 在维也纳到处可见气势恢宏的建筑和热闹的人群,而城市公园就是这么一个古朴典雅自然幽静的地方,让人有时间体会流动在空气中的音符、品味大师们艺术灵魂的场所,实属难得哦。 在花钟旁巧遇一群可爱的小学生正在排练合唱,很想听听他们唱得怎么样哎,无奈老师一直在讲课,我们也没有时间等啦。 <b><font color="#ed2308">【英雄广场】</font></b>位于霍夫堡皇宫前,因广场上立有两尊著名军事领袖的骑马雕像,而得名。 靠近霍夫堡皇宫的雕像是欧根亲王,曾在奥斯曼帝国包围维也纳时打败土耳其而战功赫赫,本来他是有波旁王朝血统的法国人,但他为支持哈布斯堡帝国的发展而率军与法国打仗,被誉为奥地利的英雄。 离霍夫堡皇宫稍远处的是卡尔大公的雕像,在战事频繁的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他作为奥地利的军事统帅活跃于欧洲战场,并曾打败拿破仑而成为抗法名将,被奥地利人视为战神。 霍夫堡皇宫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的冬宫(夏宫即美泉宫),始建于1279年,后经历代皇帝的改建扩建,汇集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仿古典式等多种风格,形成了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城中之城”。 七百多年过去了,它见证了哈布斯堡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如今已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 <b><font color="#ed2308">【维也纳市政厅】</font></b>是一座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外立面有精致优雅的图形装饰、高耸的拱形窗棱和带有曲线的阳台,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层次鲜明而壮观。 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正面那5座尖塔,相传当时教会规定,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100米,于是设计者就在中间那座98米高的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教会对此也只好无可奈何啦。 <b><font color="#ed2308">【玛利亚•特蕾茜亚广场】</font></b>位于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之间,广场中央矗立着“奥地利国母”玛利亚.特蕾茜娅的巨型雕像,只见她手持权杖,头戴皇冠,显得十分威严。 玛丽亚•特蕾茜亚女皇是哈布斯堡王朝乃至整个欧洲王室极其重要的人物,统治奥地利40年,尽管她一生只有女大公的头衔,但全欧洲都把她尊为皇后兼女王,她的至理名言是“最辉煌的胜利也比不上平庸的和平”。 女皇一生育有16名子女,为了和平,分别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缔结了婚约,被戏称为“欧洲丈母娘”,至今欧洲王室中还有她的血脉延承。 <b><font color="#ed2308">【奥地利国会大厦】</font></b>这座建于1874年的希腊式华丽建筑,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是奥地利国会两院的所在地。门前象征智慧的雅典娜女神像高达4米,她脚下的雕塑象征着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 每年的10月26日是奥地利国庆日,这里都会举行传统的庆祝活动,国会大厦内部、包括总统府、总理府及政府各部也会对普通公民开放。 <b><font color="#ed2308">【白水公寓】</font></b>是我们离开维也纳前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这栋住宅楼历史并不悠久,是维也纳政府于1985年为低收入居民修建的廉租房,因设计者是奥地利著名建筑师名叫白水而得名。 公寓最大的特色是用童话式的艺术观点和扭曲不对称的造型,加上五彩缤纷的色调所建造而成,其风格有点跟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类似哎。 <p class="ql-block">也许,正是这古典与新潮,历史与现代,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维也纳,这里既有皇室的厚重底蕴,又有平民的朴实灵动,既有音乐之都的高雅神圣,又有寻常百姓的艺术情结,这就是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维也纳。</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