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知道上甘棠村是从步赢桥的一幅照片开始的。</p><p class="ql-block">那是纳微摄影公社的领队发的一张步赢桥的风光片:破败、苍凉,与夜幕下星轨灿烂形成鲜明对比,远处文昌阁倒影于寂静的水面上,与星轨交相呼应。落寞但不寂寞,破败却不衰败,低调却从不失调,或许这就是我通过步赢桥理解和认识的上甘棠村。</p> <p class="ql-block">步赢桥筑建于北宋靖康(1126)年,又名度仙桥,据今已875年,桥全长30米,宽4.5米,原高8米,由于河床抬高2米,现高只有6米,三拱,每拱跨度为8.5米。步赢桥横跨谢沐河上,是上甘棠村的主要出入口上的一座石拱桥,据说每落下一块石头村子里就要出一名七品以上的大官,如今已经落下101块石头,也出了101个大官,其中京官18名,进士11名,最后一个是国民党时期毕业于黄浦军校的爱国将领周翰宗,曾跟随张治忠先生参加过“重庆谈判”。经年累月的落石,只剩半边桥了,半边桥长久不塌,堪称我国桥梁史上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为了复制这张照片,也为了体味上甘棠的低调与沧桑,我们来到步赢桥边,相机的咔咔声中,牛与老农把剪影留在夕阳的一抹嫣红里,留在步赢桥上泛着幽古光芒的青石板上,留在时光深处的辙痕中,留在即将落下的那块石块边,留在残绿斑驳的水面上,留在安逸低调的静谧中。</p><p class="ql-block">复制了这张照片,我徜徉在上甘棠村。</p> <p class="ql-block">我在寿隆桥边踟躇许久。</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古代现存最古老的榫卯石桥,作为一个公路桥梁工程师,我必然要去儋仰一下。寿隆桥始建于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潇贺古驿道”上,俗称“板凳桥”,单面平梁桥长约10米、宽约1.3米,四墩五孔;桥墩均由三块长条石呈子母榫上下、左右拼拢围砌,形似八字形板凳腿,高约1.85米,榫头露出桥面0.27米,上以单面(一处为双面)青石压合;5块长条青石厚度在0.2米以上,最长的一块3.14米,最短的1.83米,除最南的两块长条石(双面)宽度约0.6米,其余宽度大约1.3米。现在看来这样的简支梁式石板桥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不堪一提,但在那个年代能够想出墩+卯榫的结构的确算是奇迹,而且经历千年遭受N次各种洪峰的冲击没有大的损坏,更是一个奇迹!只是上世纪的一次特大洪水,将原桥中间的最大石板冲脱落,现在虽已修复但多少失去了昔日光彩,倒着实让我唏嘘良久。</p> <p class="ql-block">我在谢沐河边踟躇许久。</p><p class="ql-block">谢沐河,是谢水(雄水)和沐水(雌水)合二为一的交汇河流。据统计,上甘棠村双胞胎出生率高达1.0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00倍,所以这谢沐河又名“双仔河”。正是下午五六点钟的样子,孩子们在河中游泳嬉戏,我也拍了个不亦乐乎,偶遇一对长的非常像的姐妹,一问并不是双胞胎,游泳嬉戏的孩子群中间也并没有发现双胞胎,或许双胞胎没有来吧。</p> <p class="ql-block">我在古村中踟躇许久。</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千年古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县志里有记载,公元前111 年,上甘棠村一带设置了谢沐县治,归苍梧郡管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发现的年代特别久远的古村落之一,我在残破的古村落中循着古县衙的标识寻找,枝枝丫丫的巷子差点迷失了我自己,无奈地挤出挤女巷,拐了不知道多少个街巷里弄才算出来了。古村已经颓废残败了,大部分已经无人居住,倒成了圈养鸡鸭牛羊的场所,断壁残垣间草木皆是,遗留下些许摩崖碑林,大多是宋、元、明、清四代的,专门记录村子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再转几个弄口,沿着谢沐河一转弯,赫然便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湘南明清民居建筑群,老村人大多在此居住,据统计约有200 多栋建筑保存较好且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的居民大多周姓,据说村子的名称就是纪念周姓先祖召伯而来,《诗经 .国风 . 甘棠》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综合翻译下就是说“棠梨树啊,郁郁葱葱,这里曾经是召伯停歇、休息、居住的地方啊,请大家仔细用心养护啊,不要剪,不要砍,不要毁,不要折”,因此得名“上甘棠”。而历史上召伯姓姬,系周朝贵族,或许因此后代姓周吧。</p> <p class="ql-block">在先祖召伯的庇佑下,一代代周氏族人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繁衍,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体现劳动人民生于斯长于斯,与山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智慧。上甘棠村的周氏族人在这定居以后,一直延续了 40多代,村名、村址还有居住的家族一直都没有变过,这在全省甚至全国都特别罕见,实在是让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我在古村老街上踟躇了许久。</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潇贺古道,古时行商往来,在村落间便形成了一条商业街。三山环绕,一面临河的丰润之地,滋养了周家40多代人在此繁衍生息,100余位古今大官所涵养的文化也使其建筑的每一处都有着其特别的含义。登高望远,村落中的古建筑受地形影响呈坐东朝西布局,周边有高高的围墙并在南北两城门口设有瞭望口,以此来防洪防匪。围墙内便是周氏族人聚居了,“长幼有序”、“以左为尊”,一单、四单、五单、九单井然有序;“门当户对”,从门窗的圆形、方形一目了然,在身份的象征中,圆形是当官的有身份的人家专属,而方形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使用。除去“门当户对”外,门梁上的纹雕花饰也各有含义,例如在门梁两侧分别雕有凤与鹿,谐音“俸禄”,象征着升官的美好寓意,而雕有外圆内方的铜钱,则象征着为人处世要外圆内方。</p> <p class="ql-block">我在村子前面的广场上踟躇许久。</p><p class="ql-block">村子前面有清澈的谢沐河环绕着,村子后面是屏峰山脉,逶迤远去,村子西南面是一大片肥沃的良田,这风水布局也的确是良宅宝地了。据说还有龟山夕照、昂山毓秀、古衙遗址、月陂石亭、寿萱凉亭、步瀛古桥、文昌古阁、县治民居等“甘棠八景”,虽是后人演绎出来的,倒妥妥的绘成了一幅美美的画卷,只可惜有的有名无景,有的有名残景,真需要我们现代人以旧修旧、因景添新来认真修缮了。</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在谢沐河外的新村子踟躇许久。</p><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老村人都搬到谢沐河外居住,现代的建筑与河内的建筑迥然不同,村民们引谢沐河之水沟沟渠渠、弯弯曲曲地进入新村子,每隔不远就设石板石墩,便于居民洗衣浇水,贱内便欣喜地体验了一把河水洗衣的快乐。受旅游业的影响,很多都成了民宿餐饮,价格合理、服务热情,村民古风依旧,淳朴、善良、热情、大方、低调、睿智,真的配得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也是一个 3A级不收费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夜晚,在古村内一家农家菜里就餐,我依旧踟躇了许久。</p><p class="ql-block">餐厅因陋就简,面积不大却文艺范十足,一幅步赢桥的照片是我们必须评头论足的;还有一幅步赢桥的工笔画,足以弥补了摄影的不足,步赢桥和文昌阁主题突出,该留的绝对精彩,不该留的绝对没有;最吸引我们的还是一幅名为“江永女书”的书法作品,让我长了知识。</p> <p class="ql-block">江永女书起源于湖南省江永县,是一种流行于该地部分地区的特殊文字,仅限妇女使用,用于记录当地土语。它包括文字本身、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作品以及写有这种文字的物件。女书的形体和外观没有超出汉字范围,字体修长呈菱形,且为单音节文字。这种文字是汉语方言的音节文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即专门为妇女创造和使用的文字。女书的发展、传承及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风俗,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独特角色和文化贡献。</p> <p class="ql-block">(初稿于2024.07.17,终稿于2024.11.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