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风采】毛泽东主席珍贵照片,值得珍藏!(五十七)

福全

<p class="ql-block">1920年5月8日,在上海半淞园,脚上穿着朋友赠送的新鞋。</p><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依次是:萧三、熊光楚、李思安、欧阳泽、刘盼伊、张怀、毛泽东、彭璜、陈绍休、魏璧(女性)、劳启荣(女性)、周敦祥(女性)</p><p class="ql-block">这是1920年5月8日,27岁的毛泽东在上海召集了即将前往法国进行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成员,在半淞园举行了会议,会议结束后合影留念,左七为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于1920年4月11日离开北京,前往上海,整个旅程耗时25天。在这段时间里,他兴致勃勃地攀登了泰山。尽管旅途拮据,毛泽东的“运气”却十分不错。</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1920年4月11日离开北京时,只持有一张前往天津的火车票。抵达天津后,他却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前行。尽管口袋里没有钱,也没有其他车票,他仍然勇敢地踏上了旅程,这种举动实在令人惊讶,唯有毛泽东才能如此无畏。</p><p class="ql-block">“天无绝人之路”,幸运的是,一位同学从北京孔德学校获得了一笔钱,借给毛泽东10元,这样他就能买到一张前往南京浦口的车票。</p><p class="ql-block">在前往南京的路上,毛泽东突发兴致,在曲阜停下了车,首先参观了孔子的墓,然后去看孔子弟子洗脚的小溪,探访了孔子童年生活的小镇,以及孔子当年种下的树木,颜回曾居住的地方,还有孟子的出生地。</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通晓经典,他来到这里并非只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研读“无字之书”。</p><p class="ql-block">游览完孔庙后,毛泽东便前往攀登泰山,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登临泰山。</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20年1月,展现了毛泽东与“辅社”的同事们在北京的陶然亭游玩。右侧第四位是毛泽东,和他同时期的照片中,他们看起来都比他更加富裕。</p><p class="ql-block">当毛泽东抵达浦口时,他身无分文,连去上海的车票都没有,更没有人能够借给他。情况更加糟糕的是,他仅有的一双鞋也被小偷偷走,可能是在离开泰山的火车上被拿走的,他只好赤脚行走。</p><p class="ql-block">就在我感到尴尬和困惑的时候,幸运降临了。</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火车站外意外碰到了一位来自湖南的老朋友,真是上天的恩赐。这个朋友慷慨地借给他一些钱,让他得以购买一双新鞋,剩下的金额则用来买了一张前往上海的车票。</p><p class="ql-block">在这段旅程中,毛泽东始终关注着自己的新鞋,担心会再次被人盗走。</p><p class="ql-block">抵达上海后,已经有人筹集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不仅能够将同学送往法国,还能帮助他返回湖南。</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毛泽东在游览泰山时没有拍照。看到上面两张同时期的照片让我感到格外亲切,我不禁想:是否有可能毛泽东就是穿着这套衣服登上泰山的呢?</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任何时刻都充满了乐观主义,不仅如此,他还怀有对过去的情感,这正是他伟大人格的吸引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来山东考察,这是在泰安火车站下车</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28日,从左到右依次是:杨尚昆、许世友、罗瑞卿和毛主席。</p><p class="ql-block">自1952年开始,毛主席的专列昼夜不停地穿行于中华大地。</p><p class="ql-block">在专列行进的过程中,毛主席常常会突然决定下车走一走,这种随性就像他当年攀登泰山时一样。这张照片正是在途经泰安时,于泰安火车站拍摄的。</p><p class="ql-block">然而,毛主席这次出行有一项并非临时决定,而是他在北京时就急于前往的目的地,他想去探望他在苏区时期的秘书黄祖炎。</p><p class="ql-block">黄祖炎(1908年~1951年),原籍江西省赣州市。1933年,毛主席在苏区遭遇排挤心情低落时,黄祖炎前来担任其秘书。1934年,他随毛主席共同参与长征。在这段艰辛的岁月中,两人朝夕相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持续了四年。</p><p class="ql-block">黄祖炎在担任毛主席秘书期间,正是毛主席政治生涯中的低谷期。黄祖炎不仅是毛主席的秘书,还成为了毛主席在这个艰难时刻的挚友。</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空闲时常与黄祖炎进行交谈,许多重要问题都与他探讨,毛主席总是乐于听取黄祖炎的看法。这一习惯延续到了延安时期,尽管黄祖炎已不再担任毛主席的秘书,他们之间的交流依旧频繁,谈话内容非常广泛。</p> <p class="ql-block">1959年4月13日,从左到右:毛主席、封耀松和李银桥在新泰县的华丰(现为宁阳县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令人震惊的是,1951年3月13日,黄祖炎同志在参加山东军区文化工作座谈会时,竟在会场内遭到恶徒枪击。</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得知黄祖炎遇害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恰好那时毛岸英也刚刚牺牲几个月。老人家虽然心中悲痛,仍亲自派人前往济南进行调查,并在相关报告上连续三次作出批示。</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比黄祖炎年长15岁,黄祖炎在25岁时来到毛主席身边,他们不仅是朋友,毛主席对他更像兄长般地关怀。</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26日,毛主席首次前往济南,令他意外的是,他首先想去黄祖炎的墓地瞻仰。在向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了解情况后,他立刻决定第二天前往四里山祭奠黄祖炎,这也是他在北京时就已打算好的。</p><p class="ql-block">在10月27日,毛主席在前往四里山的途中对许世友提到:“祖炎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既有文才也有武略,做事非常认真,并且具备强烈的组织意识,工作一丝不苟,从未犯过错误。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并且与同志们团结友爱,我对他非常怀念。”</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黄祖炎评价很高。</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在四里山向毛主席汇报黄祖炎的相关情况。</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毛主席正在高谈论阔的珍贵照片,注意看,主席的裤子有一个很大的补丁!</p><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在延安的一张老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大手一挥,正在谈论着什么,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裤子上有两块清晰可见的大补丁,艰苦朴素的作风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他内里穿的羊毛衫都有五个大窟窿。在开国大典如此重要的场合,毛主席都秉持着节约朴素的作风。</p><p class="ql-block">可想而知,在日常生活上,毛主席也是如此,他的睡衣穿了20多年,上面有大大小小70多个补丁,这套衣服至今保存在韶山的博物馆里。</p> <p class="ql-block">1936年初冬,一张拍摄于陕西延安的照片,记录了毛泽东主席在一片贫瘠山岭背景下的形象。这张照片在当代摄影美学中或许不被视为典型的“美感”作品,但它却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1937年的延安时期,一张珍贵的彩色照片记录下了毛主席站在窑洞里发表讲话的场景。那时的主席,穿着简单的衣物,手持讲稿,脸上展现了坚定的决心和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两位伟人的合影,曾出现在苏维埃刊物的头版上!</p><p class="ql-block">1937年,陕北的秋风凛冽。在延安的一个窑洞前,两位伟人——45岁的毛泽东和52岁的朱德——并肩站立,为历史的镜头定格了那一刻。这张照片的背后,是苏联的摄影师奥尔加的一次难忘的拍摄。</p><p class="ql-block">当时,奥尔加受邀到延安记录中国革命的重要时刻。而这张照片,是她在众多作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张。照片中,毛主席与朱老总虽然穿着朴素,但他们坚毅的目光和威武的气场,却展现出了中国革命领导人的坚定决心和不屈的斗志。</p><p class="ql-block">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同样引人入胜。这是奥尔加在延安停留的第三天,当天早晨,阳光透过薄雾,为这块红土地撒上了一片金黄。她被眼前的景色吸引,迅速地调整了相机的角度和焦距。正当她准备拍摄时,毛主席和朱老总恰好走到了她的镜头前。他们并没有刻意摆拍,只是自然地站立,与窑洞、红土地、和那片金黄的阳光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奥尔加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p><p class="ql-block">当这张照片发回苏联后,其影响力迅速扩散。苏维埃刊物选择它作为头版的封面,展现了两国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共同的革命理念。这张照片不仅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见证了东方大国和苏维埃之间的友好合作。</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时,不禁会为之动容。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镜头,更是中国革命的骄傲和荣耀,也是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周总理和毛主席的珍贵合影,二人的眼神异常坚定。</p><p class="ql-block">这张珍贵的双人合影照片拍摄于1938年,照片上的两个人正是毛主席和周恩来。两人身上都是普通的蓝色棉衣,站在延安杨家岭毛主席的住所旁。毛主席并没有看向镜头,而是盯着镜头外的某处地方,左手抬起,表情严肃;周总理则留着平头发型,双手背在身后,眼睛看向镜头,脸上带有微笑。</p><p class="ql-block">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了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指的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当时,这里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和解放战争的大后方,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生活、战斗了长达十三年。</p><p class="ql-block">这十三年便是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计二十八年,延安时期便占去了将近一半的时间。</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对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所得到的经验进行了概念性的理论总结,写出了数百篇光辉灿烂的革命理论著作。周总理等党内领导人在其中也贡献颇多,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毛泽东思想。</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一张珍贵合影,两人正在认真地聊着什么!</p><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与周总理在延安的一张老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两人面对面正在交谈,毛主席皱着眉头,似乎有些急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周总理笑容温和,目光坚定,正在耐心倾听。</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相比于周总理来说,是一个急性子,他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因此说话时总是妙语珠玑,周总理说话更倾向于慢性子。</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和刘少奇、毛主席等人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1938年,毛主席、贺龙,朱德在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台上交谈。</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一张老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虽然战士们住的房子破旧,衣着朴素,但是,他们的脸上充满着阳光,每个人的笑容富有感染力,尤其是站在前方的毛主席,正在手舞足蹈地跟战士们讲话,脸上笑得十分灿烂!</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他的家人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1938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正值壮年的毛主席神情疲惫,却又透露着一股坚定的光芒和革命必胜的信念。</p><p class="ql-block">在1938年延安,注定是血与肉的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里,加拿大外科医生白求恩率领医疗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同时也是在这一年里,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写下了《论持久战》这一军事理论著作,在当时打破了关于抗日战争速胜和失败的两种极端认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军队注入了抗战必胜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1939年,毛主席与杨家岭的农民进行交流,他始终关注着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正是毛主席将工人和农民的社会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陕北延安,毛主席的一张难得的留影,看着让人心疼!</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40年代,中国的历史画卷上出现了一幅令人难忘的影像:毛泽东在陕北延安的身影。这张珍贵的照片展现了他那时的形象:身着简单的服装,手里夹着烟卷,眼神虽显疲惫,却透露出坚定与深邃。这一幕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无论遭遇何种艰难,革命的火焰永不熄灭。</p><p class="ql-block">那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正处于艰难的时期,就像风雨中摇摆的小船。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提出了红军撤离苏区、与其他革命力量汇合的战略,开启了曲折而伟大的长征。这一决策不仅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也在随后的斗争中展现了智慧与勇气,走向了胜利之路。</p><p class="ql-block">长征不只是一次战略性的转移,它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历史事件不仅锻炼了红军,也为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政治洞察力和军事才能,为党和红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回望那张记录在延安时期的照片,仿佛能听到毛泽东的心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那朴素的装束和手中的烟卷,看似平凡,却彰显了非凡的意义。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领袖,为中华民族指引了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是1942年,延安时期,毛主席和李富春,一张罕见的留影,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天气寒冷,所以他把双手放在袖管里面,旁边的李富春披了一件军大衣,看起来也非常朴素。</p><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的毛主席和大家一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衣食住行,几乎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就拿拍这一张照片来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外套里面的衬衣,扣子都是不同颜色拼凑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辈子,一直保持着俭朴的作风,即便是后来有条件改善生活待遇,他也依然故我。</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1945年。这一年的8月9日,主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p> <p class="ql-block">1942年,在延安的某个简朴窑洞旁,历史的一刻被永久定格。毛泽东主席,身穿单薄的衣物,正坐着准备被吴印咸——一位杰出的摄影师,为他拍摄肖像。吴印咸,那时作为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的领头人物,承担着记录和传播革命形象的重任。他的镜头捕捉了毛主席平易近人的一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情感。</p> <p class="ql-block">1943年的一个晴好日子,延安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这天,摄影师带着他的相机行走在延安的大街小巷,碰巧抓住了一个特殊的瞬间——那是毛主席坐在一旁,轻松自在的样子。</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中,毛主席身穿那件旧棉衣,颜色已经被时间冲刷得略显失色,围巾的角落也泛起了微微的黄斑。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那满脸的笑意,那种深深的、温暖的笑,仿佛在告诉周围的人,尽管生活中有艰难,但只要有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p><p class="ql-block">他刚结束了一场对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的参观。那个展览会是当地人民为了展示自己努力工作的成果而筹备的,里面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创新与活力。毛主席的脸上显现出的是对人民努力工作的欣赏,也是对未来的充满信心。</p><p class="ql-block">看到这张照片,不难理解为什么毛主席在那么多人心中,始终是一个亲民的、深得人心的领导者。他没有追求个人的奢华与舒适,更多的时候,他关心的是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后来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不只是记录了一个人,更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领导者与人民心灵相通的美好瞬间。让后人看到,即便在困难的环境中,也有人始终坚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持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在1944年的冬天,一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毛泽东、聂荣臻、陈毅等革命领导人在延安的历史时刻。这张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那个时代艰苦卓绝生活的写照。</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身着厚实的棉衣,在覆盖着白雪的地面上交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陈毅嘴角叼着烟,这个细节似乎在透露着那个时代的粗犷和不羁。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革命的信念和人民的支持给了他们坚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延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也是整个抗日战争的精神象征。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不仅面临着日军的封锁和国民党的干扰,还要应对生活的种种困难。但即便在最艰苦的时刻,毛泽东也亲自下地种菜,与人民同甘共苦。</p><p class="ql-block">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推行的民主政策,确保了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尽管抗日战争和内部的破坏使得生活紧张,但延安的军民依然坚持着,展现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它见证了在艰苦环境下,革命领导人和人民群众如何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也是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会见美军观察组成员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1944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他们的到来很是欢迎,他与其中的一位代表握手,双方显得很是热情。</p><p class="ql-block">当时,正在举行八路军留守兵团军事技术表演,美方受邀前往观看,可以说,如果美方不继续支持国民党统治,那么我党胜利的筹码又增加了一个。</p> <p class="ql-block">1944年,美军代表团访问延安,毛主席与朱总司令热情接待了他们。此时,毛主席和朱老总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信心,二人神态自若,革命队伍日益壮大,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增强。</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朱老总接见美国客人,还有周总理在场。这位美国人是驻华大使。虽然桌椅简朴而整洁,但可以看出毛主席对这些生活条件并不太在意,伟人一向勤俭节约,把精力都集中在重要事务上。</p> <p class="ql-block">1944年,毛主席与一位美国记者合影。美国记者的真实报道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我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努力,尤其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的奋斗,这对我们大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国际友人合影,尽管条件简陋,椅子也是破旧的,但这并未削弱毛主席光辉伟大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1944年,毛主席与美国代表握手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44年,毛主席与朱老总一同与美国代表进行了会晤。</p> <p class="ql-block">1944年,毛主席与美国军方的人员拍摄合影,毛主席步伐稳健,神采奕奕。此时,伟人已经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信心。</p><p class="ql-block">延安的环境十分艰苦,但这并没有阻碍我党的发展。在敬爱的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党和我军迅速壮大,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许多土地政策让解放区的百姓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这支军队不仅保护百姓,还积极帮助他们。因此,解放区的人民纷纷支援部队,送子弟参军已成常态,大家也全力支持革命工作,革命热情空前高涨。</p> <p class="ql-block">图为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4年。照片上的主席戴着帽子,和蔼可亲。他目光睿智,具有伟人的远见卓识。沉稳的性格,尽显智者风范。</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4年。照片上的主席笑容满面,春风得意,一副闲庭信步、志得意满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4年。照片上的主席手里捏着香烟,目视远方,似乎是在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百姓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4年。1944年9月8日,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成为一篇经典文章。</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同框合影,周恩来紧随其后,默默地注视前方!</p><p class="ql-block">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拍摄于1945年,照片上的人正是毛主席和周恩来在陕甘宁边区,毛主席的站位离镜头最近,戴着帽子,眼睛看向镜头外的地方,周总理则站在毛主席身后的位置,眼睛直视镜头。在毛主席和周总理身后是陕甘宁边区的军民们,几个军人也好奇地看向镜头的方向。</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个伟人之间的情谊十分深厚,两个人同样作为二十世纪来中国的重要标志性人物,一同为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书写了碑文。这座纪念碑不仅是纪念在中国革命生涯为民族解放国家解放的人民英雄们,还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政治合作象征。</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曾在延安发表过《为人民服务》,周总理则是以身作则,始终和人民站在一处,两位伟人在人民问题上的看法立场一致,在其他大方向上也近似。</p><p class="ql-block">周总理在晚年病重的时候仍然担忧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逝世的时候,胸口上还佩戴着两枚像章,分别是毛主席的头像像章,和毛主席亲手写下的为人民服务像章。单凭这一细节,足以看出周总理的心中,人民和毛主席始终是最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重庆谈判,毛主席出发前的一张珍贵照片,邓颖超专门来送毛主席上飞机!</p><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朱德、邓颖超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1945年,延安军民齐聚延安机场,欢送毛主席等人。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三位伟人衣着朴素,平易近人,正在和延安人民告别。由此可见,毛主席深得民心。</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准备从延安机场赴重庆谈判。其实这次谈判非常艰险,虽然共产党想要和平,但是蒋介石不可能同意,他一心想要独裁。</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我党为了响应国内人民休养生息的愿望,在历经43天的谈判后,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议,国内取得了短暂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5年,主席在延安。主席头戴帽子,眯着眼睛,出神地望着远方,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样的笑容,透露出自信之情。</p> <p class="ql-block">1945年,毛主席乘飞机抵达重庆,这是他走出飞机和机场迎候的人员打招呼时候的场景。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老照片。但是,我们看到大部分是黑白照片。而这张是彩色的,看起来更清晰,主席的表情也更加丰富。</p> <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11日,重庆谈判结束。</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从重庆九龙坡机场乘飞机返回延安。夫人和李讷也在同一架飞机上。</p><p class="ql-block">上面这张老照片,记录了主席从重庆抵达延安,下飞机时的情景。注意看,照片上,主席已经站在地面,被人群包围。夫人在正从飞机里走下来,夫人身后,一位身穿军装的工作人员抱着李讷,正在等待下机。</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5年,毛主席在延安。照片上的主席戴着军帽,围着围巾,出神地望着远方,似乎在思考如何打败国军,取得祖国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三位伟人的珍贵合影,毛主席面露自信,周恩来风度翩翩,朱老总的笑容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这是三位伟人的一张合影,拍摄于1946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毛主席自信,周总理儒雅,朱老总忠厚。位于中间的毛主席随意系好围巾,神采飞扬,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位于左侧的周总理头发梳的一丝不苟,面容儒雅,风度翩翩。位于右侧的朱老总,披着一件军大氅,露出了忠厚温和的笑容。</p><p class="ql-block">当时,蒋介石已经撕毁“双十协议”,还假惺惺地表示要重新谈判,于是,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前往南京,后坐美军的专机回到延安,毛主席等人亲自前往延安机场迎接。</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6年,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工作。主席的窑洞十分简陋。蒋介石到延安,第一件事就是参观主席的窑洞。没想到,那是一口十分简陋的窑洞。看完之后,蒋介石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6年,主席在延安打乒乓球。</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7年,主席骑马转战陕北。1947年3月,胡宗南部占领延安。19日,胡宗南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内容是:“我部20万军队已经占领延安,歼灭俘虏敌人五万人。”收到电报的蒋介石异常开心。他情不自禁地说:“终于捣毁了他的老巢,消灭他们指日可待。”殊不知,他完全上了主席的当。</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7年,主席在陕北的窑洞里查看军事地图,指挥伟大的解放战争。</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7年,主席在陕北。他气定神闲,神情自若,展现了一个伟大领袖的气质和风度。</p> <p class="ql-block">1948年,毛主席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p><p class="ql-block">当时,毛主席正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照片上的毛主席躺在躺椅上,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此时,不由得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p><p class="ql-block">图为1948年,主席在西柏坡。1947年,主席离开延安之后,一直转战在陕北。1948年3月,陕北战局有所缓和之后,主席决定移驻华北。3月21日,主席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出发东渡黄河,离开陕北根据地,前往华北。于4月13日到达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总理提前抵达西柏坡。主席则于5月26日才进驻西柏坡。从此之后,主席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真可谓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9年,毛主席在七界二中全会上作报告。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结束之后,1949年3月23日,主席启程前往北京。</p><p class="ql-block">启程时,主席对总理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p><p class="ql-block">总理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p><p class="ql-block">主席回答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成绩相当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1949年拍摄的一张毛主席经典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毛主席双手叉腰,精神饱满,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毛主席同毛岸英在北京香山。</p><p class="ql-block">这是十分珍贵的一张老照片,展现了毛主席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情深。</p> <p class="ql-block">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p> <p class="ql-block">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p> <p class="ql-block">1949年,毛主席在政协一次会议上讲话,那次会议,他正式并当选为主席。</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9年,毛主席进京,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9年,毛主席在莫斯科庆祝斯大林70寿辰大会上发表讲话。</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0年,毛主席在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致贺词。</p> <p class="ql-block">1950年,毛主席在第八次政府会议上主持讨论国徽图案。</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二次会议,毛主席在这次大会上致开幕词。主席在开幕词中说:我们必须巩固团结,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参加会议的委员149人,其他委员25人,列席人员164人。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确定国徽图案。经过与会代表的讨论,最终确定下国徽的图案。这张老照片,记录了主席向参会代表解说国徽图案的寓意的情景。从照片上看,主席正拿着国徽图案,兴高采烈地向参会人员介绍。他兴致高昂,笑容满面。展现了一个伟人的雄伟风采。</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0年,毛主席在北京同新闻工作者谈话。</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0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上。</p> <p class="ql-block">1951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同小朋友们一起庆祝国庆。照片上,两个小朋友戴着红领巾,露出纯真可爱的笑容。他们一人拉着主席的一只手,主席则和蔼地站在他们身边。</p> <p class="ql-block">1952年,毛主席在济南视察。五十年代,主席经常外出考察。尽管很辛苦,但是他依旧不辞辛劳,为了的就是掌握实情,尽快把中国建设好。</p> <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某一日,天安门城楼上的风格依旧带着延安的尘土与风采。当天,毛主席接见了斯诺。与他站在一旁,为他翻译的,便是那位美丽而坚毅的龚澎。她,新中国的第一代女外交家,一个在国家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女性。</p><p class="ql-block">她的美不仅仅是容颜,更是她那坚定的目光与气质。那一头乌黑的长发,那清雅的脸庞,透露着她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国家的忠诚。她的眼神,更像是一位在外交战场上锻炼出来的战士,坚韧与庄重并存。</p><p class="ql-block">那天,会见结束后,毛主席转向龚澎,似乎想起了他们在延安时期共同度过的日子,他微笑着说:“龚澎同志,我们留下一张合影如何?”就这样,这张合影定格了历史的一刻。在那张照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两位为新中国付出巨大努力的人,更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合作关系。</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不仅是毛主席与龚澎之间的纪念,更是那个时代,那个为国家、为人民倾尽全力的一代人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1952年,毛主席在北京会见外宾。</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53年2月,毛主席在赴武汉视察途中。当时下起了小雪,主席肩头落了薄薄一层雪。</p><p class="ql-block">1953年2月16日至19日,主席首次视察武汉。考察期间,他登上了武昌蛇山。不得不说,老一辈革命家作风是真的好,考察时丝毫没有架子,不封路、不清场,不搞特殊,就走在老百姓中间。在蛇山半山腰,群众突然发现主席,他们十分激动,大声朝主席喊了起来。主席和蔼可亲,挥手向群众致意。当他登上渡船后,还脱下帽子,向岸上的群众挥舞。</p><p class="ql-block">这次考察,主席对陪同人员说:“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由此可见主席时刻把百姓、把国家放在心上。另外,这次考察,主席还明确表示,意修建武汉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主席十分关心武汉的发展。50年代,主席多次到武汉考察,还在武汉召开各种工作会议,多次过问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武汉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1953年,毛主席在选举中投下神圣一票。照片上的主席表情严肃,一只手自然下垂,一只手拿着票,器宇轩昂、气质超凡。</p> <p class="ql-block">1954年,毛主席在大会上致开幕词。主席左手弯曲放在胸前,高举右手,容光焕发,笑容满面。</p> <p class="ql-block">1954年,毛主席在北京。主席特别喜欢抽烟。香烟不离手。他笑容满面,显得特别开心。</p> <p class="ql-block">1954年2月10日,毛主席在杭州攀登北高峰。</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4年1月,在杭州视察的毛主席。这是主席在杭州登山时拍下的。照片上,主席戴着八角帽,身披毛呢大衣,用一根木棍作为拐杖,正坐在草地上休息。他笑容满面,可以看出心情很好。</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4年1月,毛主席在杭州视察。主席头戴八角帽,身披长呢大衣,双手插在裤兜里,伫立在雪地里,仰头眺望远方。主席身形魁梧,目光如炬,十分伟岸。</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1954年国庆节。当时,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照片上看,主席拉着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这个小学生正指着前方,嘴里不知道在说什么。主席弯下腰,亲切和蔼地顺着小学生的手指的方向,向前望去。主席牵着小朋友的手,一脸严肃,不苟言笑。他们旁边站着的老者是董必武。</p><p class="ql-block">董必武生于1886年3月,原名董贤琮,湖北黄安人。他父亲是一个教师,虽然家里清贫,条件艰苦,但是,董必武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八岁就考取了秀才。后来,他并没有沿着“读书、科举、做官”的人生路径来走,而是参加了革命,反抗压迫和专制。他是元老级人物,地位比较高,主席对他也很尊敬。</p><p class="ql-block">1954年,董必武已经68岁。照片上,他留着白胡须,戴着帽子,精神抖擞。他和主席一起,正朝着戴红领巾的小朋友手指的方向望去,也不知道是在望什么。也许是在望雄赳赳气昂昂的解放军部队,也许是在望我们的先进武器,也许是在望群众游行队伍,也许……</p> <p class="ql-block">1954年3月,毛主席在北京伏案工作。</p> <p class="ql-block">1954年,毛主席在北京,一只手夹着香烟,一只手扶着竹椅的扶手上,笑盈盈地看着镜头。</p> <p class="ql-block">1954年夏天,毛主席在北戴河海滨。</p><p class="ql-block">1954年,主席在北戴河海滨。北戴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这里面朝大海,有柔软的沙滩,轻柔的海风,自古以来就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而且北戴河离北京不远,从北京去很方便。于是,领导人们夏天就经常到北戴河疗养、消夏。即使有事情,也可以最快时间回到北京。主席一直很喜欢北戴河,曾多次在北戴河度假。1954年7月,主席又来到了北戴河,他喜欢站在海边,长久地凝望着波澜壮阔的海水,不知道在想什么问题。</p> <p class="ql-block">1954年,毛主席在北京,笑得像个小孩。他真的是伟人风采。</p> <p class="ql-block">1955年,毛主席视察黄河。</p> <p class="ql-block">1955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伏案工作。</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罗荣桓授衔。</p> <p class="ql-block">1955年,主席在视察途中和湖南省领导谈话。注意看,坐在主席对面,距离镜头最近的这个人,就是华老。当时,他还很年轻。</p><p class="ql-block">华老生于1921年2月,山西交城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年仅16岁的华老参加抗日游击队。1949年,他来到主席的老家湖南任职,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1956年5月31日,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p> <p class="ql-block">1956年,毛主席在北京。照片上,主席微微笑着,举重若轻。正如苏轼所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周总理交谈。</p> <p class="ql-block">1957年毛泽东主席接见团代会女青年。</p> <p class="ql-block">1957年毛主席在湘江游泳,上岸之后就被当地群众包围起来,他们亲切的和主席交谈,年轻的小伙听主席讲话,笑得很开心。主席身穿那件极具辨识度的浴袍,一只手夹着香烟,笑呵呵地望着面前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毛主席和陈毅在北京。</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毛主席视察解放军部队,和炊事班战士亲切交谈。主席戴着帽子,表情和善,显得十分亲切。战士们则注视着主席,聆听他的教导。他们笑容满面,显得十分开心。</p> <p class="ql-block">1958年5月25日,毛主席来到北京郊区的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毛主席在十三陵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周围的群众纷纷挤过来围观主席劳动。当时正在修建十三陵水库。这座水库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等功能的中型水库。1958年1月正式开工,为赶在汛期到来之前完工,众多领导人亲自到施工一线参加义务劳动。在领导人们的号召下,从1958年4月起平均每天有10万人在施工现场参加义务劳动。真是人多力量大啊,当年7月1日水库就建成了,主席还亲笔题写了水库名:十三陵水库。</p> <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毛主席到安徽视察。在安徽,主席特意到安徽省博物馆看了各种文物。安徽省博物馆成为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上图为主席在安徽期间深入工厂,和炼钢工人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亲切接见农民代表。照片上,主席正和农民代表们亲切握手。代表们一个个充满崇敬地望着毛主席。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毛主席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毛主席在天津大学视察。</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毛主席和贺龙视察工作,吴旭君跟随主席左右。照片右侧的女孩子就是吴旭君。</p> <p class="ql-block">1959年,毛主席和亚非拉各国青年朋友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在湖南韶山与乡亲们畅谈。</p> <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27日,毛主席在长沙和相关同志、亲友合影,右边第一位是周世钊。</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李淑一合影,主席一脸凝重,李淑一笑得很开心</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大家都熟悉。但是这背后的故事,很多人未必知道。</p><p class="ql-block">李淑一生于1901年,湖南长沙人。她是湖南长沙中学的语文教员。她的丈夫叫柳直荀,是毛主席早年在长沙闹革命时的战友。柳直荀于1932年在湖北牺牲。得知柳直荀被杀后,李淑一悲痛万分,写下了《菩萨蛮》一词悼念。</p><p class="ql-block">1957年2月,李淑一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写了她读主席诗词的感悟,还谈起了她的丈夫柳直荀。又把她写的《菩萨蛮》寄给毛主席。</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看到《菩萨蛮》一词后,回忆起1930年11月被敌人杀害的妻子杨开慧,感慨万千,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并给李淑一写了回信。</p><p class="ql-block">《蝶恋花·答李淑一》全词如下:</p><p class="ql-block">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p><p class="ql-block">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p><p class="ql-block">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p><p class="ql-block">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这首词,为纪念杨开慧和柳直荀两位烈士而作,赞他们是“忠魂”,堪称绝唱。</p><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湖南老家,在长沙看望了李淑一,并与她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27日,毛主席与李淑一在湖南长沙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毛主席穿着朴素,平易近人。他面色凝重,一脸严肃,仿佛是想起来了爱妻杨开慧。站在他旁边的李淑一一头短发,穿着朴实的衣服,笑容满面,显得很开心。</p><p class="ql-block">李淑一于1997年6月13日去世,享年96岁。</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柳直荀烈士遗孀李淑一的珍贵合影,这张照片中有一位干瘦的老先生“闯”入了镜头,看上去精神矍铄,神态自若。这位老先生叫曹典球,与毛主席的岳父、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好友和同科秀才,关系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1960年,毛主席在北京。</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张照片,是1960年主席和贺龙元帅亲切交谈时摄影师抓拍的。</p><p class="ql-block">贺龙生于1896年3月,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贺龙是开国“创业天团”中的重要成员。他和总理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长征时期,贺龙果断率部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于1936年10月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抗日战争时期,贺龙率部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伪军。</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贺龙负责整个西北战场后方工作和根据地建设,千方百计为前方筹集经费、粮草、被服、弹药。1949年2月,贺龙担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于11月率第18兵团翻越秦岭进入四川作战,以“先慢后快”的作战方针协同第二野战军发起成都战役,解放了西南广大地区。</p><p class="ql-block">从1952年起,贺龙担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他遵照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提出“体育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值得称道的是,贺龙大力提倡乒乓球。很快,我国的乒乓球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60年。照片上,主席和贺龙元帅坐在沙发里,贺龙元帅正向主席汇报着什么工作。主席一手夹着烟,一手放在沙发实木扶手上,专心听贺龙介绍。两人面色凝重,十分认真。</p><p class="ql-block">1969年6月9日,贺龙因糖尿病恶化而逝世。</p> <p class="ql-block">图为1961年毛主席在江西庐山。主席登上庐山,雄视天下,伟人风采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图为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此时此刻,想到主席的一句诗:</p><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p> <p class="ql-block">图为1961年毛主席在上海。</p> <p class="ql-block">图为1962年,毛主席在北戴河。北戴河是著名的度假胜地,主席每年都会到北戴河去住一段时间。在北戴河,主席公务比较少,会很放松。照片上,主席正走下台阶,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他看着镜头的方向,笑得十分开心。在他的身后,是挺拔的青松,风景优雅,十分静谧。</p> <p class="ql-block">图为1963年,毛主席在北京散步。</p> <p class="ql-block">图为1963年,毛主席在武汉。毛主席喜欢坐在藤椅里。他在庐山、在各地调研,经常坐在藤椅里拍照。</p> <p class="ql-block">图为1964年11月14日,周总理参加苏联十月革命四十七周年庆典后从莫斯科返回北京,毛主席带领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人到机场迎接。</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总理和主席正在校对手表,两人不约而同看向手表,主席似乎是在跟总理说话。邓小平站在他们两人面前,只能看到半边脸。</p> <p class="ql-block">1964年,第三届人大会议期间,毛主席接见陈永贵和钱学森。</p><p class="ql-block">钱学森是著名科学家,大家都熟悉。陈永贵,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生于1914年,山西昔阳人。他先是大寨村的领导,后来又当了昔阳县领导、山西省领导。1975年至1980年更是担任副总理,长达5年时间。从一个村一直干到副总理,古今中外怕也只有陈永贵一个人了。</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钱学森、陈永贵,三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人,他们三个一起交流,会说些啥呢?没有具体资料记载。但想必一定很精彩。</p> <p class="ql-block">1964年,毛主席接见解放军空军指战员。</p><p class="ql-block">照片上,主席迈着坚韧不拔的步伐,和官兵们亲切打招呼。官兵们见主席走进会场,纷纷鼓掌欢迎。</p> <p class="ql-block">1964年,毛主席在支持非洲人民群众反帝斗争大会上发表讲话。</p> <p class="ql-block">1964年拍摄的毛主席半身照。</p> <p class="ql-block">1965年,首都各界声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大会上,毛主席出席会议。会议非常盛大,红旗招展、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1965年,毛主席在武汉视察期间。主席特别喜欢坐藤椅。他经常坐在藤椅里思考。</p> <p class="ql-block">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p><p class="ql-block">井冈山是主席战斗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主席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965年5月,主席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写下了“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的千古名篇。全诗如下:</p><p class="ql-block">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p><p class="ql-block">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外国友人。</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外国友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彩色老照片,主席和林帅一前一后走在天安门城楼上。主席一只手夹着烟,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笑容亲切,扬起手和大家打招呼。林帅紧跟主席走在后面,他胸前戴着主席徽章,看起来精神很好。</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姚登山和毛主席、周总理、林彪合影。</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毛主席和林帅</p> <p class="ql-block">1967年,毛主席在吉普车上接见群众。</p> <p class="ql-block">“我们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广大革命师生。”</p><p class="ql-block">画面上,毛主席站在最中央,他老人家身穿军装,头戴帽子,目光睿智,表情严肃。几个年轻的女孩子拉着主席的手,笑容满面,显得十分亲切。</p><p class="ql-block">林彪站在主席的右侧,他有点儿驼背,脸上的笑容有些僵持。</p><p class="ql-block">周总理站在主席的左侧,他身穿白色短袖衬衫,双手鼓掌祝贺。他笑容淳朴,亲和力很强。</p><p class="ql-block">站在三位领导人身边的是年轻的“革命师生”,他们手中高举着《毛主席语录》,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显得很有活力。</p> <p class="ql-block">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196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依稀能够感受到当年热火朝天的氛围。</p><p class="ql-block">1966年8月18日这天,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庆祝大会,毛主席首次接见来北京的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从这张老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天,毛主席身穿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们致意。同时,他明确表示支持红卫兵。这使得后来又有多批红卫兵涌入北京。</p><p class="ql-block">当天,天安门广场上人群一望无际,长安街上人山人海,人们高喊各种口号,声音惊天动地。</p> <p class="ql-block">1966年国庆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群众代表。从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天空中飘着红色的大气球,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群众的口号震天响,真可谓是惊天动地。</p>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p><p class="ql-block">从1966年8月18日到1966年11月26日,毛主席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每一次规模都很大,盛况空前。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毛主席一手夹着香烟,一只手扬起来和大家打招呼。可以想见,此时的天安门广场上一定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p>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毛主席笑盈盈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他和蔼可亲,沉稳大气,展现出千古伟人的独特气质。</p>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p>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主席在大会上鼓掌致意。</p> <p class="ql-block">1966年7月10日,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在毛主席身边的是肖华和杨成武,小个子女生为吴旭君。</p> <p class="ql-block">1967年,毛主席观看现代歌舞剧《白毛女》,演出结束后,在后台和演员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7年,毛主席观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后,在后台接见演出人员。</p> <p class="ql-block">1967年,毛主席在北京。</p> <p class="ql-block">1967年国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庆祝新中国成立18周年的各界代表。</p> <p class="ql-block">1968年,主席在北京接见部队代表。这是他走进会场,同代表们打招呼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1968年,主席在会议上发表讲话。看起来很严肃。</p> <p class="ql-block">1968年国庆,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和群众一起庆祝新中国成立19周年。</p> <p class="ql-block">1968年拍摄的毛主席标准半身照。</p> <p class="ql-block">1969年,九大上,毛主席发表讲话。</p> <p class="ql-block">1969年,毛主席在会议上发表讲话。</p> <p class="ql-block">1969年,毛主席在九大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1969年,毛主席在天津视察。</p> <p class="ql-block">1969年国庆节,庆祝新中国成立20周年,毛主席天安门城楼上。</p> <p class="ql-block">1972年,毛泽东主席在书房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1972年2月21日,毛主席在他的书房里会见第一位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p><p class="ql-block">主席晚年把书房当作会客厅,很多外宾见主席,都是在书房里。</p><p class="ql-block">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和主席第一次会晤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我们都坐在长方形房间的一头围成半圆的软沙发上。当摄影记者还在忙碌的时候,我们彼此先寒暄了一会。基辛格提到,他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曾经指定他班上的学生研读毛泽东的著作。</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用典型的谦虚口吻说:“我写的这些东西算不了什么,没有什么可学的。”</p><p class="ql-block">我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可是毛回答说:“我没有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1973年,毛主席在书房,搀扶者为张玉凤。张玉凤生于1944年,黑龙江牡丹江人。1970年7月以后担任主席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长期陪伴在主席身边。</p> <p class="ql-block">1974年5月29日,毛主席与周总理最后握手告别。当晚周总理住进了305医院。两年后,两位伟人相继与世长辞。</p> <p class="ql-block">1976年5月,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第二天,便发布公告,宣布毛主席今后不再参加外事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