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的意外请求

乐融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暑假期间,孙女时常来我们这里小住几日,让我们忙且快乐着。8月29日约9时左右,她突然跟我说:“爷爷,带我去参观✘✘✘纪念馆吧。”(平台电脑审核文稿时不让出现不正确的简称,我只得作如此变通,下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的这个请求让我颇感意外,因为这个纪念馆所展示的内容比较沉重,我一直认为不适合读小学低年级的小孩去参观。孙女不满10岁,我们从没有带她到那里的打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怎么突然想要去到那里参观呢,是学校的要求吗?”我诧异问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是的,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好多家长带学生到那里去。”孙女答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既然想去,我们下午就去。你爸说下午四时半来接你回家,这样让他直接到纪念馆的西门等。”我接着说:“不过我要严肃地纠正你的一个语言上的错误。你刚才说✘✘✘纪念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个馆的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你若感觉这个名称太长,可以简称为‘江东门纪念馆’,因为这个馆就建在江东门这个地方,而不可简称为✘✘✘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能让刚读完二年级的小孩听得懂,我不得不思考一下。片刻后我问道:“你的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个暴徒无故活活打死了,你认为该怎么……”,话未说完她就叫道:“枪毙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暴徒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过还要经过审判的程序。事后有关部门为了警示他人,在同学被打死的地方立了一块碑,你认为碑上应该刻上同学的名字还是暴徒的名字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是我同学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现在可以回答你刚才提出的问题了,日本侵略者利用他们的强势,无故屠杀我们那么多中国人,为了警示后人,建造的纪念馆能叫✘✘✘纪念馆”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懂了,可我经常听到大人也这样说。”孙女说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以后不管在哪里,不管是谁说的,你听到了要大胆地给予纠正,告诉他侵华日军在攻陷南京后的六周内肆意屠杀了我们同胞30多万人,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我们纪念的是被无故夺去生命的同胞。你可以把这当作你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事去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可能是急于想当回纠错者,立即将在晒台上晾衣服的奶奶拉了进来,问奶奶江东门有个什么纪念馆?奶奶随口说出了纪念馆的全称,她不知道在不久前我和她奶奶一起议论过这个话题,奶奶当然不会说错啦。她又打电话给她爸爸,问江东门那个地方有个什么纪念馆,她爸爸随口说了不正确的说法,她大叫道你说的是错误的,她爸立即自我纠正应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表示歉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东门离我们居住的地方约4公里,我们决定骑电瓶车去,这样比较便捷。下午两时半,我们顶着似火的骄阳出发了,好在南京城区的行道树比较多,我尽量选择树阴下骑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到了纪念馆入口处一看,待进馆的人排成一条长龙,缓缓前行着,我们随后排队。不久有一位纪念馆工作人员用手中的喇叭喊话提醒,有预约的请将手机预约信息准备好,没有预约的请到南门凭身份证登记。我们没有预约,赶紧去南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门旁有个登记窗口,也在排队,我们走到队尾等待登记。虽然排队的地方有临时搭建的敞篷可以遮阳,但地表温度达到40度以上,还是让人热得受不了,我问孙女可坚持得住,她果断回答没问题,可能是她提出要来的,要是我们拉她来的,恐怕早就叫苦不迭了,平时她绝大部份时间都是在有空调的室内度过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久我们进入馆区,首先看到的是一群雕塑立在纪念馆建筑的南则,我告诉她,这些雕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物都是破衣烂衫、骨瘦如柴,因为这群雕塑反映的是100年前中国人的生活状况,那时我们国家贫穷落后,战火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有没有听进去、有没有听懂这不重要,既然主动要来这里我就应该讲一些相关的知识给她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在一组雕塑前停了下来,我瞄了一眼雕像底座的文字,问她是否看懂这尊雕像所诉述的内容,她说看不懂,我告诉她:这尊雕像反映了一个年幼的小孩坐在那里看着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捅死的妈妈尸体以及死在妈妈怀里想吃奶的小弟弟,而他自己也在饥寒交迫中被冻僵死去的惨状。孙女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气温太高,又在太阳下,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被晒得火辣辣的疼。我拉起她的手说道:外面太阳太毒辣了,咱们去室内馆参观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地下地上两层建筑,史料陈列室在地下一层,室内的灯光十分暗淡,营造出暗无天日的氛围。人虽多,但比较安静,只有少数讲解员用低沉的声音向参观者讲述着陈列史料所反映的那个年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大厅中间有一个尸骨坑,孙女趴在坑边围栏上看着,我告诉她,那白色的像棍子一样的就是人的尸骨,这些累累白骨就是遇难的同胞,你看尸骨横七竖八叠放在那里,是因当时日本鬼子将人群赶到大坑里用机枪扫射致死,后来人们用土掩埋起来。上世纪70年代,政府决定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同胞的遗址上建筑纪念馆,将掩埋的尸体的土扒开,露出腐烂不掉的白骨,供人观瞻,让后人们记住这个历史事实,记住这段屈辱的年代。孙女听后就围着尸骨坑边走边看,她想用她的手表相机拍照被我制止了,我告诉她这样的画面看看就行了,不必留存在像机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来到图片和实物展馆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问这问那,我分别对着图片和实物讲解什么叫残垣断壁,什么叫满目疮痍,什么是惨无人道,什么是尸横遍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span>在一幅尸体堆积成山、两个日本鬼子正狞笑着用布擦拭着沾满鲜血的军刀的油画前停下脚步看了许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昏暗中我看不清是在揉眼睛还是在擦眼泪,我想递块纸巾给她,可一摸口袋空空的。自此后她就不再问话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幅名为《屠、生、佛》油画是一位旅美画家李自健的作品,现为镇馆之物。作者自费将这幅油画在世界各地巡展,所到之处观者络绎不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铭记历史的展厅,灯光明亮了起来。在国家确定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公祭日的展板前,我拉住她,告诉她这个纪念馆的图片实物很多,所记述的内容也多,我们一时记不了,但1937年必须记住,南京大屠杀的惨案就发生在这一年;12月13日也一定要记住,国家已经将这天确定为公祭日,每年这一天以国家的名义举行公祭仪式,公祭遇难同胞;30万这个数字更要记住,在六周内我同胞30多万人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完史实展览,我们又观看了万人坑遗址,在祭拜处默哀鞠躬后出了纪念馆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爸爸已按照约定在纪念馆的西门外等候,以往要是她爸妈来接她,她一定是连蹦带跳地奔向车子,可今天她却一反常态,踱着步子向车子走去,上车坐好后放下车窗玻璃向站在树阴下的我挥了挥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她打来电话说,你昨天给我讲了很多成语,我一时记不住,请你将那些成语写好后发给我,对此我当然照办。开学后不久,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写的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日记得到了老师表扬,我让她读给我听,她居然将那些平时用不着的成语囫囵吞枣地塞进了日记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