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路边店

大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某大V的视频里,讲这么大的一个上海滩,最好吃的小马路,只有区区6条。这一定不是正确的数字,发布的人,好像并非土生土长,亦不可能是老上海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环线,即中山环路以内,长期以来,一直是上海的主城区,地狭人稠,空间局促。成百上千条小马路,连接着毛细血管一样的众多弄堂,通向密密麻麻的石库门、公寓楼、花园洋房,甚至棚屋,仿佛北京阡陌纵横的小胡同。这片不大的土地,是人们、尤其上海小市民生活的核心地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上海人都知道,想当年,浦东还没有大开发,市中心的商业集聚区,衣食住行,便捷购物,主要为三条大马路、一座庙: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和城隍庙。一般来讲,外地人游上海,就是兜南京东路,白相城隍庙,上海人自己逛街,就选淮海中路,或者南京西路,精明过日子的小市民么,“走走逛逛去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北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改革开放,每个区县各显神通,都搞起自己的商业中心,才有了静安寺,徐家汇、曹家渡、提篮桥、五角场、新客站、打浦桥,等等。好吃的小马路,所谓后街,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新的、老的,最好吃的,加起来60条,甚至是600条也不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拿本人曾经居住过的几个区域来说吧,小时候,我家住在永安里,周边就有山阴路、多伦路、长春路、江湾路 、海宁路、宝安路、虬江路等一系列小马路,小摊小店之中,美味食物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忆中比较清晰的,比如:“四新”的汤圆、小馄饨,记得店里肉馅、黑洋酥馅的大圆子,外形不同,方便厨师识别,能够一下子捞出来,不会搞错,只要5分钱一只,而鲜肉小馄饨,长期是1角4分钱一碗,只只饱满多汁。当初,只有考试成绩好,或者家里碰到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父母才让我们去吃一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四川路上,“清真”的牛肉锅贴、咖喱牛肉汤,偶尔来一客,再配一碗汤,味道相当独特,有一股浓浓的西部风。因此,店门口也像淮海中路上的“光明邨”一样,经常要排队才能吃到,很受大家欢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凯福”的银丝卷,一种京派点心,椭圆形的馒头白白胖胖,心子里却是一条一条的,吃起来口感松软,甜度适中。当年,父亲有一阵子生病在家,就喜欢这一口,于是,经常让我去买几个,快速地拿回家,趁热一丝丝地拉开来吃。顿时,嘴里就会甜丝丝的,这也是贫困时期的别样享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每逢周末,我牵着弟弟的手,从四川路,过海宁路,去长寿路,这需要先乘4分钱的21路,再换乘7分钱的13路电车,可以到达住在“大寺鸣钟”那里的外婆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会路、玉佛寺一带,小马路上,美食小吃聚集,记得小菜场边的店家“四如春”,大热天中,供应的冷面、冷馄饨等,绝对是消暑神器,让人趋之若鹜。面条是用高筋富强粉,加水、揉团、发酵、压制,经过多道工序而成。然后,切面、下面并捞起,要一边拿又长又粗的筷子,不停地挑起,一边用大功率电风扇,使劲地吹,直至面条热气消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盘优质冷面,还要把花生酱用冷开水调稀、调匀,作为底料备用。浇头中,清凉一夏,是难以忘怀又诱人的“炒三丝”,或者叫“炒五丝”,要把青椒丝、茭白丝、胡萝卜丝、绿豆芽丝,以及几十根肉丝,合在一起炒一炒,拌入冷面,淋上花生酱,这使人立刻就感觉到了满满的幸福感,清爽可口,吃了还想要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几年,我家迁居杨浦四平路、赤峰路口的社区,从小区后门出去,走不长的小路,就是区域商业中心,控江路这一带,也是小马路众多,街边小店林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印象深刻的是,鞍山路口的新华书店,一次我带儿子闲逛时,刚好遇见著名足球教练徐根宝,正在那里签名售书,我们马上加入排队,购买了一本。儿子拿着这本徐教头签字的书,兴奋地不得了,然后,我和夫人、儿子一起,好像还到附近的小饭店,吃了一顿,以示庆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到中年,我家分房在瑞南新苑,附近的小马路也不少,泰康路、思南路、绍兴路、建国路、瞿溪路、零陵路,诸如此类的马路边,早点、正餐,本帮菜、西点,各地特色,各种好吃的地方,吸引人的菜肴,真是数也数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围“宝泰、小管、大眼”等店的红汤面,多数是硬面,有韧劲,耐咀嚼,筋道得很,拌面、汤面均鲜美无比。点一碗面,再加上一、二只浇头,酱爆鳝丝、大肠、猪肝、腰花,或是酱汁肉、小黄鱼、炒素、雪菜肉丝之类的,盖在面条上,如若这时候,还有几根碧绿生鲜的鸡毛菜,那个更好,不仅美味,看上去爽心悦目,并令人胃口大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泰康路的田子坊,因一批画家在此开设画室、画廊,被慢慢开发了出来。弄堂里,小店一家接着一家,商业氛围实在太过浓烈。吃的、穿的、用的、看的、玩的,既热闹,又新潮,吃喝玩乐的饭店、食肆、酒吧,更是不计其数,一到夜晚,就会人声鼎沸,喧闹得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近年来,不但田子坊,而且,几乎所有上海小马路的街边店,由于受到电商冲击,外卖的迅速兴起,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看似无序的巨量增长。许多微小店铺,经不住这样的竞争,要么是关门大吉,要么搬进了各个大商场里,小马路似乎是越来越冷寂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吃的、最好吃的,一条条小马路,是上海人的基本活动范围,也叫作15或30分钟生活圈,日常生活不可或缺,是这座世界级大都市的基础,充满了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谢卫平</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