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千里探寻古刹,并非悲观厌世,也非超凡脱俗看破红尘,只为看上一眼,因为喜欢。喜欢寺庙红墙灰瓦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画面;喜欢古刹里那斑驳的老树,高大的银杏,苍劲的松柏……枯老的虬枝,曲径通幽的小道;喜欢寺庙那古朴、肃穆的氛围,每一次跨过厚重的门槛,仿佛可以穿越到那遥远的时空;喜欢瞻仰佛像时那种宁静平和舒缓的感觉;喜欢僧侣们念佛打坐的背影和咏经转读唱赞的梵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佛光寺</b><b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第一国宝的前世今生</b></p><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处的佛光山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唐朝时,寺内建有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一时僧徒众多,香火日盛,名声大噪。到了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毁于唐武宗李炎掀起的灭佛行动,寺内仅剩一座祖师塔。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京都佛教女弟子宁公遇出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建成佛光寺的正殿东大殿,因为寺院坐东朝西,正殿在寺院最后一进,故称东大殿。</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坐东朝西,东、南、北三面环山,可谓背有靠,两边有护,前有望,环境优美,灵气十足,很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很是适合修行。站在寺内向西眺望,视野非常开阔,寺外青山环绕,寺内古木参天,环境非常优美。</p><p class="ql-block"> 寺院顺山势而建,由低到高建有院落三层,座落在梯阶式的寺基之上,寺内现有遗存殿、堂、楼、阁百余间,其中东大殿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为金代建筑,其余均为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是佛光寺的精华,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之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他的存在,打破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大地上现存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的断言。也是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遗存的实证场所,这些遗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被称为“四绝”。</p><p class="ql-block"> 大殿外观给人以简朴大气、斗拱硕大、宽敞有力的观感。殿内供有唐代彩塑35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胁侍菩萨及金刚33尊,另外还建殿施主宁公遇和建殿工程主持者愿诚和尚。殿內彩塑给人们的感觉很新有点艳俗,缺少时间沉淀的那种厚重感,那是因为上个世纪20年代寺内主持请工匠重妆过,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大殿原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500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毁掉了一部分,现在只剩296尊。</p> <p class="ql-block"> 文殊殿,座落在寺院山门内北侧,建于金代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代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殿内供有塑像七尊,中间骑青狮者为文殊菩萨,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遗存245尊。这些塑像和壁画,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重新妆绘过。</p><p class="ql-block"> 寺院山门内南侧原建有普贤殿,可惜毁于清末火灾。</p> <p class="ql-block"> 寺内建有关帝庙一座,内供关羽、关平、周仓、王甫、赵累塑像五尊。</p> <p class="ql-block"> 唐代经幢两座,分别置于东大殿前和文殊殿前,上面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造型秀美,雕工精致,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从文殊院到东大殿,需从这个通道攀爬而上,坡度很是陡峭,年纪大点往上爬很是费力。</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被誉为“中国古建第一国宝”,“亚洲佛光”,寺内被认定为“四绝”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殊不知此殊荣从发现到确认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且不说该寺曾毁于“会昌法难”,后得女弟子宁公遇襄助才得以重建,此后1000余年默默无闻藏在深山人不识,直到上个世纪30年有一个叫林微因的奇女子与一个1000年前叫宁公遇的女人不期而遇,才使佛光寺重见光明大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20年代,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日本学者宣称,中国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要想看就得到日本的京都、奈良!对此言论国人虽感颜面扫地,但当时却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古建筑学权威的认同,你不服得拿出实证。</p><p class="ql-block"> 从1932年开始,梁思成和林微因率领考察队利用五年时间,实地考察县市地方137个,古建筑1823座,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37年6月发现了五台山佛光寺,否定了日本学者的论断。其考察过程见梁思成先生<b style="font-size:15px;">《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二十六年六月,偕社友莫宗让、林微因及技工一人入晋,拜褐名山,探索古刹。抵五台县城后,不入台怀,折而北行,迳趋南台外围。乘驮骡入山,峻路萦迴,沿倚崖边,崎岖危隘,俯瞰田畴。坞随山转,林木错绮;近山婉婉,远峦环护,势甚壮。旅途僻静,景至幽丽。至暮,得谒佛光真容禅寺于豆村附近,瞻仰大殿,咨嗟惊喜。国内殿宇尚有唐构之信念,一旦于此得一实证”。</b>梁先生一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抗日战争爆发!</p> <p class="ql-block"> 东大殿内金刚塑像旁边之下,当年资助建造东大殿的女弟子宁公遇的塑像。佛殿梁下唐人题字证明其为建殿施主。</p> <p class="ql-block"> 林微因女士与1000多年前的宁公遇塑像合影,穿越千年历史而不期而遇的风云际会!</p> <p class="ql-block"> 如今,佛光寺已经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去参观,在欣赏古代建筑的精谌技艺,感受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的同时,真诚的感念先辈们的奋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禅寺</b><b style="font-size:18px;">——隐于乡野的珍品</b></p><p class="ql-block">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西南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岸边,创建年代不详,寺内大佛殿重修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比梁思成、林微因夫妇发现的唐代建筑佛光寺还早75年,是目前国内寺庙中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遗存。如果当年能被梁、林二位先生发现,又能增添何等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 寺院规模不大,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形制,由于规模较小,地处偏远,历史上几次劫难都能幸免。寺院大殿为唐代原构,其余建筑为明清时期修建。</p> <p class="ql-block"> 寺院大殿外观合乎唐制,结构简练古朴,大殿内共有唐代塑像17尊,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为典型的一佛两弟子两菩萨加护法尊者及胁侍组合,整个佛像群组动静结合,生功活泼,人物形象丰满优美,姿态自然生动,动作造型准确,衣饰纹路简练流畅,主次分明得当,塑像不多,但佛教道场各尽其责肃穆和谐的氛围感很饱满。</p> <p class="ql-block"> 南禅寺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也是研究唐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