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闻】第48期(总第146期)

青藤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习近平指出,过去4年,中美关系虽然历经跌宕起伏,但也开展了对话和合作,总体实现了稳定。我们指导双方团队通过磋商确定了中美关系的一些指导原则,共同推动两国对话和合作重回正轨,恢复和新建了20多个沟通机制,在外交、安全、经贸、财政、金融、军队、禁毒、执法、农业、气候变化、人文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过去4年的经验值得总结、启示需要记取,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是要有正确的战略认知。“修昔底德陷阱”不是历史的宿命,“新冷战”打不得也打不赢,对华遏制不明智、不可取,更不会得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是要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中方都是说到做到,但如果美方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对美国的形象很不利,也损害双方互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是要平等相待。中美两个大国交往,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对方,也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压制对方,更不能为保持本国的领先地位而剥夺对方正当发展权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是不能挑战红线、底线。中美是两个大国,难免有些矛盾分歧,但不能损害彼此核心利益,更不能搞冲突对抗。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恪守。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4条红线,不容挑战。这些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栏和安全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是要多搞对话和合作。在当前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在经贸、农业、禁毒、执法、公共卫生等领域,还是面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挑战,以及在国际热点问题上,都需要中美合作。中美双方应该拉长合作清单,做大合作蛋糕,实现合作共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是要回应人民期待。发展中美关系应该始终着眼两国人民福祉,汇聚两国人民力量。中美双方要为两国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架桥铺路,也要排除干扰和障碍,不要人为制造“寒蝉效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是要展现大国担当。中美两国应该时刻考量人类前途命运,为世界和平担当,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为世界团结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开展良性互动、不搞相互消耗、不胁迫别国选边站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中美建交45年来的经验和启示。如果两国做伙伴,求同存异,中美关系就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如果把对方当对手,恶性竞争,中美关系就会遭遇波折甚至倒退。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冲突频发,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国竞争不应是时代底色,团结协作才能共克时艰。“脱钩断链”不是解决之道,互利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小院高墙”不是大国作为,开放共享才能造福人类。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既关乎两国人民,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中美要继续探寻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实现中美两国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和平共存,多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提供正能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习近平强调,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中方愿同美方继续保持对话、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延续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企稳势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习近平就台湾、经贸科技、网络安全、南海、乌克兰危机和朝鲜半岛等问题阐明中方立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习近平强调,“台独”分裂行径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美方想要维护台海和平,关键是要认清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的“台独”本性,慎之又慎处理台湾问题,明确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不可剥夺、不容无视。各国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不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对别国恶意设限打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谓中国实施网络攻击,既没有证据,也没有道理。中方本身是国际网络攻击的受害者,一贯反对并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方坚决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当事方对话协商始终是管控南海争议的最佳方式。美国不应介入有关南沙岛礁的双边争议,不应纵容和支持挑衅冲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和作为始终光明磊落,就是穿梭斡旋、劝和促谈,为和平而奔走,为推动局势降温而努力。中方不会允许朝鲜半岛生战生乱,不会坐视中国的战略安全和核心利益受到威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拜登表示,美中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仅事关两国人民,也事关世界的未来。确保美中竞争不演变为冲突,这是美中两国政府对于两国人民和世界肩负的责任。过去4年,美中双方共同努力恢复和新建了一些对话和沟通渠道,包括双方外交和安全团队保持经常性战略沟通,开展坦诚深入对话,为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发挥有益作用。特别是我们一年前在旧金山会晤以来,双方在军事、禁毒、执法、人工智能、气候变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美中双方相互支持对方主办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展示了美中合作可以给人民带来的福祉。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寻求同中国发生冲突,不会利用台湾问题同中国竞争。美方也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美方愿在过渡期同中方加强沟通对话,增进彼此相互认知,负责任地管控分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国元首重申双方就中美关系指导原则达成的7点共识,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保持沟通、防止冲突、恪守《联合国宪章》、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双方愿秉持这些原则,继续稳定中美关系,实现平稳过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国元首积极评价中美战略沟通、外交安全团队经常性接触、两军、经贸、金融等领域对话机制的重要作用,同意继续保持沟通势头,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两国元首回顾了旧金山会晤以来禁毒、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人文交流等领域对话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国元首认为,双方就人工智能治理进行了坦诚和建设性对话,在联合国大会相互联署各自关于人工智能的决议,确认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向善普惠,应维持由人类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决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国元首都认为,这次会晤坦诚深入,是建设性的,愿继续保持沟通联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奇、王毅等参加会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中国气象局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月15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主持召开党组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的重要指示精神、关于社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丁薛祥副总理在“加强早期预警,共筑气候适应的未来”高级别会议上的要求,研究部署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气象工作实际,做好三方面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要科学把握气象工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使命任务,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扎实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气象篇章。各级气象部门要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围绕地方发展大局、特色产业、百姓生产生活等需求,做好服务保障。要落实好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各项改革任务,突出高水平、高质效,抓好科技创新、强化人才支撑、打牢业务基础,聚焦保安全、助发展、促治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赋能增益作用。要在做优做强科技、业务上深耕细作,对标世界一流、国际领先,推进气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业务型研究改革,不断提升气象综合实力。要在做精做细服务上奋发有为,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气象文旅品牌、发展新型气象文化业态等方面发挥优势、贡献力量。要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建强战斗堡垒,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和行动抓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把握新的形势与要求,找准突破点,优化体制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方法,以改革谋发展,以开放促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坚持党对行业协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以党的建设新成效引领保障全国性行业协会高质量发展。要树牢风险意识,因地制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风险源头防控;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加强信访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信访问题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同时组织做好群体意见建议征集和合理转化运用等工作。要加强气象科普和新闻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发出权威声音,助力提高新兴领域气象灾害防灾避险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要持续发挥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和品牌效应,推动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要锚定《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要求,全方位共建中非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全领域打造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和品牌,总结分享中国特色气象防灾减灾立法实践、部门联动机制、递进式气象服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有效做法,基于中国自主研发的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实现中国方案和品牌的价值传递;多维度提升全球气象早期预警综合能力,加快推进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业务能力提升,强化与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的合作,推动实现气候风险普查及评估知识共享、气候风险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共建、气候韧性社会建设政策措施共享、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能力提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陈振林在干部学院调研时强调 为党育才 为党献策 推进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月19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一行到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以下简称“干部学院”)调研并慰问干部职工。陈振林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新时代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责使命,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校长张祖强参加调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认真听取干部学院汇报和与会人员交流发言后,陈振林充分肯定干部学院在思想引领、培训保障、改革示范、人才支撑、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和实践经验,并代表局党组对气象教育培训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感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围绕准确把握当前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大力推进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陈振林提出两方面要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责使命。面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新时代党校建设新要求、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新形势、气象国际合作新态势,气象干部教育培训责任更加重大、重要性更加凸显、工作使命更加重要。要坚持为党育才,在培养造就高素质气象干部队伍上积极作为,切实提升气象干部“七种能力”“八项本领”,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持为党献策,发挥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作用,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局党组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要强化面向气象卫星、雷达、数值预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四大支柱”的课程设计,通过培训助力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支撑,推动气象业务技术迭代进步,为提升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打牢基础;加强气象干部政治能力、履职能力、综合素养能力全方位培训,更多开发气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课程,助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取得新成效。要强化国际培训,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提高全球服务能力;加强国际治理人才培养,为我国在国际气象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坚实人才和智力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要大力推进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气象干部人才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要牢牢把握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气象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好党校智库作用,强化决策咨询功能;深入推进气象培训体系改革发展,全面深入谋划干部学院自身改革发展任务,充分发挥好干部学院在“1+2+6”培训体系中的“领头羊”作用,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切实打造人才引领发展新高地,坚持把培训质效作为衡量培训工作的唯一标准,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培养锻炼,强化激励保障,让教师及时了解、全面融入气象改革发展相关环节,为气象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强化国际培训与服务新功能,依托干部学院建设气象国际培训与交流中心,推动气象全球多边治理更加公正合理,继续提升国际培训质量和国际气象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守好气象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责任阵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气象局相关职能司有关负责人,干部学院及分院负责人、教师代表,围绕改革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国家气象中心对创新团队进行年度考核 推动业务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月20日,国家气象中心组织专家对9个由国家气象中心牵头的中国气象局创新团队进行年度考核和首批重点创新团队中期评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智能预报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强对流天气重点创新团队、远洋气象导航重点创新团队、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重点创新团队、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与模拟青年创新团队、暴雨精细化分析和预报青年创新团队、强对流短临预报青年创新团队、流域水文气象预报青年创新团队、CZ铁路建设气象服务保障关键技术青年创新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围绕年度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及下一年度任务计划等方面进行工作汇报。专家组一致认为,团队运行管理机制高效、创新成果显著,达到预期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各创新团队聚焦气象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在推动预报业务发展、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国家气象中心作为依托单位将继续多措并举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为团队建设注入新动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确定文化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近日,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凝练出“自信、笃行、创新、卓越”的文化精神内涵。这一文化精神成为中心成员的方向引领和奋斗动力,为数值预报事业提供坚强精神支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四个词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数值预报事业发展的文化脉络。自信是迈向卓越的精神基石,为笃行注入信念;笃行是践行创新的保障,以实干开辟发展道路;创新则是实现卓越的最优路径,为数值预报注入活力。中心鼓励全体干部职工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以自信引领方向、以笃行夯实基础、以创新驱动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新篇章贡献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信是前行的基石。中心鼓励全体干部职工正确认识自我,坚定对技术方法和发展路径的信心,以充分的自信和清醒的认识,以“数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沿着全球数值预报的发展趋势稳步前行。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中心将汇聚内外部资源,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合作,力求在全球数值预报技术创新与发展中找准坐标、夯实基础,做实主动互动联动,协力唱好雄壮有力的数值预报研发机制“大合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笃行是践行的保障。中心倡导“知行合一”,鼓励每位干部职工在实践中锤炼能力,在实干中推动发展,以久久为功的定力和只争朝夕的干劲,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围绕中国气象局党组提出的集约化发展下一代模式新格局,守好圆心拓展半径,推动数值预报模式实现与国际先进模式的“并跑”甚至“领跑”,画好又大又稳的数值预报技术“同心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中心将创新视作文化建设的关键支柱和核心生命线,鼓励各岗位开展创新实践。从简化流程、优化代码到改进制度,通过创新,推动数值预报业务流程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同时,中心将聚力关键技术突破,致力于下一代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力求打造国际领先的数值预报模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卓越是奋斗的目标。中心积极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部署,按照《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要求,提出到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数值预报中心的战略目标。通过营造适宜事业发展的“卓越”环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卓越”人才队伍,共同追求“卓越”的目标和方向,为科研人员搭建成长平台,激发创新潜能,凝聚团队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未来,中心将继续在党的领导下,以文化建设引领数值预报事业高质量发展,将“自信、笃行、创新、卓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国数值预报模式,为全球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提供“中国智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今日小雪,转载气象诗社发表的两首诗词与大家共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绝/小雪遣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青藤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日前身染小恙,在家休养,今日小雪有感而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霜英凌瘦叹花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寒月无眠倦长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几度曾游寻旧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窗前远眺释愁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卜算子 •残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闫之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竹苑已初冬,一叶枫梢挂。冷雨寒霜染色红,炫彩园如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独自对西风,寂寞兼潇洒。岁月蹉跎又一秋,往复皆无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期编辑/青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