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县域中国万里行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七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向西北行驶237公里2小时38分钟、我们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b><b>天峻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青海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域,州府驻德令哈市;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北临甘肃,西接新疆,东与青海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相连,南与青海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毗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着的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盆地从边缘至中心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湖沼5个地貌类型,属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州域面积32.58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0.29万人,常住人口47.1万人,下辖3个县级市、3个县,共计6个县级行政区域,另有一个大柴旦行政区,管理自治州直辖的柴旦镇和锡铁山镇。海西州是青藏高原的通衢之地,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曾是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辅道,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祖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境古为西羌地;两汉时辖境东部为先零卑禾等羌人部落活动范围、西部属若羌国;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置西海郡,辖境东部属之,新莽末郡废,复为羌地;东晋后期辖境西部为吐谷浑属地、东部为鲜卑乙弗国地(后并于吐谷浑);隋大业五年(609年)隋军击败吐谷浑,在其地设置四郡,辖境东部属西海郡、西部属鄯善郡;隋末吐谷浑复据故地;唐贞观十年(636年)吐谷浑成为唐属国;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王国灭吐谷浑据有其地;宋代辖境西部为撒里畏兀尔地、东部为吐蕃地方政权·角厮啰势力范围;元代辖境西北地区为甘肃行省沙州路辖区,其余大部为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明初辖境为安定、阿瑞、曲先、罕东四卫地,由西宁卫兼管;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东蒙古诸部开始进入青海,攻破塞外四卫,辖境成为东蒙古诸部统治地区;崇祯十年(1637年)居住在今新疆的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和硕特部进入青海,统辖辖境地区;清雍正三年(1725年)清庭编定青海蒙古左右两翼盟29旗,辖境划定9个蒙古旗,统归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辖;咸丰八年(1858年)藏族汪什代海部落迁入今天峻县境内驻牧,当地的蒙古北前旗北迁祁连;光绪年间(1875-1908年)藏族沟里、日安两个百户部落迁入今都兰县境内落居;民国元年(1912年)7月青海办事大臣改为青海办事长官,辖境地区属之;次年增设蒙番宣慰使,管理蒙藏事务;民国四年(1915年)改由甘边宁海镇守使兼管;1931年设都兰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今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设立青海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称青海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从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年(1935-1941年)生活在新疆的部分哈萨克族先后迁入辖境内落居;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后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辖今州境全境,直隶青海省;1952年9月撤销都兰县,设立县级都兰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4年1月改建为专区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都兰复改为县,同年天峻升为县级自治区;1955年12月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天峻改为县;1955年在格尔木设立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1956年2月更名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驻地迁至大柴旦,并设德令哈工作委员会;1958年德令哈改县,并设茶卡工作委员会;1959年1月海西州人委迁驻大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改茶卡工委为乌兰县;1960年设格尔木市;1966年4月州府迁驻德令哈;1973年设德令哈市;1984年5月全州的哈萨克族群众自愿要求,并经国务院同意,全部迁返新疆;1985年5月21日定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88年4月19日设立县级德令哈市;2018年12月27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正式挂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茶卡盐湖、无极龙凤宫、吐蕃墓葬群、二郎洞、热水墓群、塔温搭里哈遗址、格尔木将军楼、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茫崖翡翠湖、东台吉乃尔湖、大柴旦魔鬼城、察尔汗盐湖、昆仑圣泉、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八仙魔鬼城、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德令哈市外星人遗址景区、U型公路、格尔木湿地公园、唐古拉山口、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市外星人遗址景区、玉珠峰冰川观景点、俄博梁、茫崖艾肯泉、托素湖、可鲁克湖、昆仑山地质公园、黑独山、小柴旦湖、胭脂山、彩虹山、玉珠峰、西王母瑶池、沱沱河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爆焖羊羔肉、东乡羊肉手抓大王、曲沟酿皮、福牛火锅、白刺果酸奶、安多养生面、尕斯熏干牛肠、手抓羊肉、烤羊肉、奶皮子、糌粑、酿皮、甜醅、德令哈酸奶、青海翻跟头、杂碎汤、油泼面、狗浇尿、羊肉卷饼、德都蒙古全席、青海烤全羊、可鲁克湖中华绒螯蟹、 尕面片、德令哈炕羊排、冰抓羊肉、海西牛肉面、海西羊肉粉汤、海西炸酱面、海西糖油糕、老八盘、石头焖羊肉、藏牛肉馅饼、干拌、焜锅馍馍、发菜蒸蛋、麻辣牛肚、海西酥油茶、藜麦酒、草原黄蘑菇、柴达木枸杞、乌兰茶卡羊、格尔木蒙古羊、唐古拉牦牛、唐古拉藏羊、天峻藏羊、天峻牦牛、什锦人参果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段、将从天峻县开始,经乌兰县、都兰县、德令哈市、茫崖市,在格尔木市结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天峻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段、就从天峻县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天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部,东邻海北州祁连县和刚察县,南接海南州共和县和海西州乌兰县,西毗德令哈市,西北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交界;地处青海湖西北部、祁连山南麓、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形地貌可概括为六大水、五大山、丘陵沟谷间平原,中部高、两头低、东南宽西北窄、形似楔,境内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以山地为主,高山、中低山、山谷和山间盆地相间分布,属高原寒带气候;县域面积2570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36人,常住人口2.4万人,下辖3个镇、7个乡。天峻县因境内环青海湖的天峻山而得名;天峻县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是一个充满自然魅力和神秘气息的地方,拥有草原、雪山、湖泊和珍稀野生动物等景观,有布哈河、措纳湖和岗格尔肖合勒雪山等自然景观,适合喜欢爬山、观鸟和避暑的旅行者;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历史遗迹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有鲁芒沟的岩画和卢莽沟的生殖图腾等文化遗产,无论是探寻自然奇观还是品味民族文化,天峻县都能给人们带来满意的答案;天峻县入选了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天峻县地境汉代以前为羌地;西汉元始四年(4年)王莽诱卑禾羌献地,置西海郡,天峻归西海郡辖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海郡废,复为羌地;东晋十六国时为鲜卑己弗部地;北魏神麚年间天峻地区成为吐谷浑属地;隋大业五年(609年)破吐谷浑国置郡县,天峻地区为宣德县地;隋亡吐谷浑复其故地;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蕃攻败吐谷浑,天峻地区改属吐蕃国;北宋初期天峻曾为吐蕃角厮罗地方政权辖区;元宪宗三年(1253年)天峻地区为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明朝前期为西宁塞外四卫之一的罕东卫属地,后罕东卫西迁,属尕甘利都司;正德七年(1512年)东蒙古吐默特部进入青海破四卫,天峻遂为东蒙古诸部牧区;崇祯十年(1637年)又成为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辖区;清雍正三年(1725年)编定青海蒙古29旗,天峻东部为和硕特北前旗驻牧地、西部为和硕特北右末旗驻牧地;咸丰初年藏族部落汪什代海部迁至天峻县境驻牧;民国六年(1917年)天峻地区隶都兰理事;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都兰县管辖,称都兰县第二行政区;建国后1950年天峻被划为都兰县第二区;1953年8月都兰县升格为专区级民族联合自治政府,天峻升县级自治区;1954年7月25日天峻藏族自治区正式成立,隶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7月1日海西自治区改为自治州,天峻自治区改为天峻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天峻县有天峻神湖之源旅游风景区、扎西郡乃神山、天峻石林、二郎洞、茫沟、舟群神山、天峻沟、木里肖合力雪山、秀龙沟、天峻石林、哈拉湖、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织合玛乡国际生态摄影小镇、哈熊沟、西王母石室景点、岗格尔肖合勒雪山景点、扎西郡乃、夏日哈石经院、天棚鲁茫沟岩画、江河卢森岩画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青稞米饭、羊肉汤、手抓羊肉、酥肉、椒盐小鱼、土豆炖羊肉、天峻黄膘牛排、肚包肉、吉祥三宝、天峻十碗、青稞饼、酥油糌粑、草原黄蘑菇、嫩烤牦牛柳、格桑花锅贴、野血牦牛腩、香煎双肠、冰山火焰烤羊腿、金脖虫草养身汤、雪域牛充黄菇煲、手工酸奶、天峻藏羊、天峻牦牛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乌兰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天峻县向西南行驶82公里1小时18分钟,我们来到乌兰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乌兰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共和县,南与都兰县相连,西接德令哈市,北与天峻县交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波浪形狭长倾斜走向,四周环山、中间平坦,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川中夹杂着各类盆地,南北大山的褶皱将县境切割成茶卡盆地、希赛盆地和卜浪沟盆地三个闭流性山间盆地,属高寒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12858.1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42万人,常住人口3.15万人,下辖4个镇。乌兰县的名字乌兰在蒙古语中意为红色,乌兰县得名于其境内的乌兰布拉格(红水泉)和乌兰诺尔(茶卡盐池);乌兰县入选了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海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乌兰县地境周秦时为羌人驻地;汉元始四年(4年)安汉公王莽在环湖地区置西海郡,今乌兰县属西海郡;公元4世纪为吐谷浑属地;隋大业五年(609年)击败吐谷浑置四郡,今乌兰县属四海郡宣德县辖,隋末吐谷浑复据故地;唐贞观九年(635年)今乌兰县为唐朝藩属;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王国灭吐谷浑,今乌兰县地区隶吐蕃腊城节度使;北宋初为吐蕃唃厮啰政权辖区;元宪宗三年(1253年)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正德五年(1510年)东蒙古诸部开始入据青海,今乌兰县为东蒙古部落驻地;崇祯九年(1636年)固始汗率领西蒙古和硕特部进驻今乌兰地区;清雍正三年(1725年)将青海蒙古各部划为左右两翼盟29旗,今乌兰县为蒙古族左翼盟和硕特部西前旗、西后旗和北左末旗;民国4年(1915年)由甘边宁海镇守使管辖;民国6年(1917年)在都兰寺设置都兰理事;民国8年(1919年)改设都兰理事公署,今乌兰县归其管辖;民国19年(1930年)都兰理事公署改为都兰县;建国后1949年11月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今乌兰县为二区管辖;1950年6月今乌兰县改为都兰县一区;1959年1月设立乌兰县;1962年6月德令哈县并入乌兰县;1988年4月将乌兰县西部析出设立德令哈市,统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乌兰县有茶卡盐湖、都兰寺、茶卡天空壹号景区、金子海、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可鲁克湖、柯柯盐湖、乌兰县古城、哈拉湖村、塔尔寺村、石乃亥村、茶卡盐湖村、金子海水利风景区、河东村诸遗址、乌兰山、五彩山、公主湖、盘龙峡谷、盐山盐晶雕塑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托德、羊肉串、手抓羊肉、炸酥肉、青稞面、土豆炖羊肉、炕锅羊肉、藜麦粥、酿皮、羊肉泡馍、青海土火锅、狗浇尿、茶卡烤羊排、炮仗面、特色炕锅、驴肉黄面、伊穆耗牛壮骨汤、炕锅羊肉土火锅、退骨牦牛肉、青稞啤酒、手抓饭、野菜、肉串、炕锅肉、土豆宽粉、酸奶、风干牛肉、酸奶、乌兰茶卡羊等小吃美食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都兰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乌兰县向西南行驶145公里1小时59分钟,我们来到都兰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都兰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东邻乌兰县茶卡镇,西接海西工业重镇格尔木市,南邻青南牧区果洛州玛多县和玉树州曲麻莱县,北连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市;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平4527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05万人,常住人口6.70万人,下辖4个镇、4个乡。都兰县的名字来源于蒙古语,意为温暖;都兰县是柴达木盆地重点风沙分布区,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脆弱性和重要性特征;都兰县还是青海省的十大资源县之一;2017年10月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都兰县地境周秦至汉初属西羌之白兰羌牧地;公元4年(汉文帝元始四年)都兰属汉朝统辖;公元四至七世纪是鲜卑吐谷浑王朝的领地,后被吐蕃兼并;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都兰始归中央王朝版图,为东蒙古诸部、和硕特西右后旗驻牧地;民国六年(1917年)设置都兰理事公署,隶甘肃省西宁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为都兰县;1949年都兰解放,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1952年改设都兰自治区;1953年易名为都兰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联合自治区;1954年更名为都兰蒙古自治区;1955年改为都兰县,驻地由香日德区迁至察汗乌苏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都兰县有班禅行辕·香日德镇、高原金字塔·热水古墓葬、塔温塔里哈遗址、中国海虾蚌壳第一梁·贝壳梁、柴达木河流域湿地、戈壁农业发展第一乡·香日德乡、诺木洪文化遗址、香加巴哈莫力崖画、鲁丝沟岩画、夏日冰瀑、田格里湖芦苇区、海寺花海、九层妖塔景区、哇沿水库、都兰县博物馆、阿拉克湖、卓兰草原、诺木洪万亩枸杞园、柱状节理群、考肖图冰瀑、洪水川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青稞炸酱搓鱼面、羊肠面、羊排炒面、藏火锅、羊杂碎、焜锅、凉皮、酸奶、烤肉、甜醅饮料、 牛奶鸡蛋醪糟、人参果、杂碎、柴达木枸杞、花斑裸鲤、手抓羊肉、酿皮、草原黄蘑、都兰枸杞、九鼎牛肉面、牛肉炒饭、都兰牦牛肉、都兰藏羊肉军小吃美食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德令哈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都兰县向西北行驶200公里2小时25分钟,我们来到</b><b>德令哈市。</b></p><p class="ql-block"><b> 德令哈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海西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青海省北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部,东接天峻县,西连自治州直辖的柴旦镇、锡铁山镇,南界乌兰县、都兰县,北邻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宗务隆山东南麓,居于祁连山—阿尔金山区与柴达木盆地的交错过渡地带,地形北高南低,境内平原、丘陵及高山交错分布,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其中中南部地势相对平缓,适宜农业发展,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市域面积2.77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32万人,常住人口8.98万人,下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德令哈系蒙古语阿力腾德令哈的音译,意为金色世界,系因祁连山北麓山间盆地得名;德令哈市资源富集、产业支撑有力、区位发展优势明显,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6个品种65个矿床,探明石灰石储量7亿吨以上,是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的盐碱化工工业园,纯碱产能名列全国前茅;德令哈市入选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城名单。</b></p><p class="ql-block"><b> 德令哈市地境历史上曾是西羌、吐谷浑、吐蕃等古代游牧民族的驻牧地;周代西羌人就在德令哈一带游牧;4世纪初吐谷浑进入海西立国建都,德令哈为吐谷浑辖地;唐初吐蕃王朝势力伸展到青海湖畔,灭吐谷浑国,德令哈地区归吐蕃王朝辖;宋代前后五六百年内该地为藏族游牧部落驻地;13世纪初蒙古崛起,灭金亡宋建立蒙元帝国,德令哈为元帝国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明朝时为罕东卫辖地,后为蒙古诸部辖地;清朝时属青海蒙古北左旗、北右旗辖地;民国时期属都兰县;1939年民国政府在柯鲁沟建立西乐设治局,后于1945年改为德令哈垦务局;建国后1955年从都兰县析置德令哈工委;1958年撤销工委设立德令哈县,县治驻巴音河;1962年撤县后并入乌兰县;1973年设立德令哈城关区,归海西自治州直接领导;1983年10月改设德令哈镇,属海西州直辖;1988年从乌兰县析置县级德令哈市。</b></p><p class="ql-block"><b> 德令哈市有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德令哈外星人遗址、哈拉湖、柏树山森林地质公园、中国·青海清洁能源利用展示馆、海子诗歌陈列馆、托素湖、巴音河、德令哈天文科普馆、德令哈尕海国家湿地公园、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西海公园、大佛寺、怀头他拉水库、沙漠公路、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公山、天马山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德都蒙古全席、德令哈手抓羊肉、德令哈炕羊排、青海烤全羊、德令哈糌粑、土火锅、干拌、酿皮儿、甜醅、烤馕、德令哈酸奶、羊肉串、尕面片、狗浇尿、青海大饼、青稞酒、可鲁克湖中华绒螯蟹、德令哈酥油茶、杂碎汤、退骨牦牛肉、牛肉汤、牛肚、德令哈咸菜滚豆腐、八宝茶、青海冬果梨、白刺果、柴达木枸杞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茫崖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b><b>德令哈市向西北行驶680公里9小时,我们来到茫崖市。</b></p><p class="ql-block"><b> 茫崖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西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东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东北接甘肃省阿克塞县,东南接格尔木市;地处青海省西北边陲、柴达木盆地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重峰叠的阿尔金山雄峙其北,白雪皑皑的阿喀祁漫塔格山高耸其西南,形成山盆相间的地形格局,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市域面积4.99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4万人,常住人口1.88万人,下辖3个镇。茫崖市入选了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b></p><p class="ql-block"><b> 茫崖市地境汉代属若羌国;西晋时鲜卑人西迁至柴达木盆地一带;东晋太兴三年(320年)鲜卑人统一海西诸羌建立吐谷浑国;唐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占据吐谷浑;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人攻破甘州回鹘后属西夏沙州路;元朝元统元年(1333年)设曲先达林元帅府,镇守尕斯地区;明洪武八年(1375年)设安定卫、阿端卫和曲先卫三处指挥使司,阿端卫活动中心即在茫崖一带;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东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率部进入西海,占据曲先卫地;清顺治二年(1645年)蒙古和硕特固始汗统一唐古特四大部落后,尕斯一带为其右翼牧地;康熙年间清廷在尕斯屯兵防范准噶尔,尕斯成为军事要塞;雍正三年(1725年)属海西蒙古西右中旗尕斯陶海的牧地;民国六年(1917年)属都兰理事;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都兰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通新设治局;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哈萨克西部设治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复属都兰县;建国后1950年6月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是解放后在盆地建立的第一个人民政权;1952年9月更名为都兰自治区;1953年今茫崖镇、花土沟地区属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同年8月4日都兰自治区升格为专区一级自治区;1955年5月在格尔木成立了柴达木行政委员会;1956年现茫崖镇、花土沟地区成立茫崖工作委员会,柴达木行政委员会迁驻大柴旦;1957年4月都兰自治区改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自治州,同时为冷湖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在冷湖设立办事处;1959年6月撤消海西自治州并入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同时成立茫崖石棉矿、冷湖市;1962年6月改茫崖工作委员会为茫崖镇,撤消柴达木行政委员会恢复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自治州,撤消冷湖市改为冷湖镇、直属海西州领导;1984年5月成立茫崖行政委员会;1992年5月成立冷湖行政委员会;2018年12月27日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设立县级茫崖市,以原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所辖区域为茫崖市的行政区域。</b></p><p class="ql-block"><b> 茫崖市有有外星人遗址、张骞丝路、水雅子墩、石油遗址、翡翠湖、千佛崖、丹霞地貌英雄岭、阿拉尔湿地、雅丹地貌群魔鬼谷、七个泉解放军剿匪基地、艾肯泉(恶魔之眼)、冷湖石油小镇遗址、俄博梁火星营地、火星一号公路、黑独山、尕斯库勒湖、昆仑山口、冷湖石油基地遗址、阿拉尔草原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清汤羊肚、白切牛腩、尕斯手抓羊肉、牛肉粉丝汤、烤牛肚、揪面片、炕锅羊肉、烤羊肉串、土火锅、青稞酒、德都蒙古全席、风干牦牛肉、炕锅麻辣鲜香羊排、茶卡羊肉、第六茫崖刀削面、烤羊肉、狗浇尿油饼、大缸生坑羊肉、羊肠面、胡辣羊蹄、烤包子、尕斯熏干牛肠、白切羊脖、香辣牛排、卤牛腱等特色小吃美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格尔木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茫崖市,向东南行驶444公里5小时24分钟、就到了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段的最后一站 —— 格尔木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格尔木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全部辖区由柴达木盆地区和唐古拉山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地域组成,柴达木盆地区是市区的主体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南依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东与都兰县接壤,北部是大柴旦和茫崖市,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交接,唐古拉山区位于柴达木盆区之西南方向,南部、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北部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相邻;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境内辖区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盆地高原和唐古拉山北麓两部分,盆地高原在地形结构和地貌特征上大体呈同心圆分布,自盆地南侧边缘到中心,依次为高山、戈壁、风蚀丘陵、平原、盐湖等地貌类型,高山分布在格尔木市南部的东昆仑山东部布尔汗布达山及格尔木河以西沙松乌拉山和唐古拉地区的祖尔肯乌拉山,中山分布于布尔汗布达山脉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市域面积11926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3.97万人,常住人口22.53万人,下辖5个街道、2个镇、2个乡。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又译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历史上格尔木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羌中道的重要驿站,昭君入塞即途经此地;如今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格尔木已成为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自然景观;格尔木市入选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国净水百佳县市、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格尔木市地境汉武帝时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曾取道柴达木盆地返回,因这里是羌人活动区,故史称羌中道;西晋末年辽东鲜卑吐谷浑部迁入甘青地区,至南北朝时建立起以鲜卑人为中心与诸羌领袖的联合政权吐谷浑国,格尔木地区成为吐谷浑国属地;隋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国,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郡治吐浴浑故都伏俟城,郡下设宣德、威定二县,威定县治约在今都兰县境,从此格尔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统一王朝的版图;隋亡后吐谷浑便复其故地;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国,占吐谷浑故地;9世纪中叶吐蕃王国分裂后,格尔木地区如同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一样,处在部落割据局面中;元朝于13世纪中叶开始直接统辖整个藏区,结束了青藏高原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元顺帝时(1333—1368年)封蒙古贵族卜烟帖木儿为宁王,率蒙古兵士镇守柴达木地方;明朝设立定安、阿端、曲先、罕东四卫,史称西宁塞外四卫,格尔木地区曾属于四卫中曲先卫活动范围;明正德元年(1506年)东蒙古进入柴达木地区;16世纪中叶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数万人进入青海地区,约半个多世纪后蒙古喀尔喀部占据青海;明崇祯九年(1636年)秋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自今新疆伊犁进入青海,几年后统治了全国藏区;清雍正三年(1725年)将青海各部仿内蒙札萨克制度,统一编为二十九旗,分左、右翼两盟;民国六年(1917年)秋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在都兰寺设置都兰理事;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为都兰县,辖包括游牧于格尔木地区的西右翼中旗在内的蒙古十旗,还有藏族五族统归都兰县管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在德令哈设通新设治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裁通新设治局,台吉乃等旗仍归都兰县辖;1952年8月格尔木正式解放;1954年7月正式成立了海西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6年3月成立了格尔木工作委员会,为县级领导机构;1960年11月撤销格尔木工委,设立格尔木市;1966年3月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6月格尔木县又改设市;1992年设立省计划单列副地级格尔木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在新中国初期,青海省的西部以昆仑山脉为界,被分成相对完整的两大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位于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交界的唐古拉山北麓,西边、南边和西藏自治区相邻,北边和格尔木市中间隔着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且被山脉和无人区隔开,唐古拉山镇成为格尔木市的一个飞地,也是国内最大的一块飞地;1955年为了更有效的开发柴达木盆地,海西州分出一部分成立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同时从玉树州划出一部分区域设置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归柴达木工委直接管理,以加强对青藏公路的管理和维护;1963年柴达木工作委员会撤销,原所辖区域合并到海西州,而因唐古拉山镇到最近的玉树州治多县之间的交通非常不便,必须绕道约600公里,而从唐古拉山镇到玉树州州府所在地玉树市更要有约780公里的路程,相比之下唐古拉山镇到格尔木市只有约425公里,则要近了很多,还因为109国道和青藏铁路都经过格尔木市和唐古拉山镇,这种交通上的优势是玉树州和唐古拉山镇之间的交通条件所不能比的,为了能更好、更高效地管理唐古拉山镇,将唐古拉山镇划归格尔木市管辖,这一区划格局延续至今;唐古拉山镇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镇域面积约4.78万平方千米,人口只有一千多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之域;唐古拉山镇到格尔木市区的距离约为425公里,相距如此之远,中间还被可可西里和巍巍昆仑山脉隔开,故很少有旅游者到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来到格尔木市,在游览了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长江源、察尔汗盐湖、西王母瑶池、唐古拉山口、玉虚峰、玉珠峰、格尔木胡杨林景区、西王母瑶池、可可西里、万丈盐桥、柴达木盆地、昆仑圣泉、昆仑大峡谷、格尔木河、将军楼公园、各拉丹东冰川、东台吉乃尔湖、无极龙凤故宫、纳赤台清泉、金鱼湖、昆仑山纳赤台、昆仑天街、四季不冻泉等旅游景区景点;品尝了头锅菜、炸酥肉、凉拌面、沙葱炒蛋、土豆炖羊肉、珍宝鱼羊肉火锅、酸奶圆子、藏香高原羊排、纳木错鳜鱼、牦牛大骨汤、牦牛肉土火锅、青稞饼、手抓羊肉、糌粑、酿皮、尕面片、炕锅羊肉、杂碎汤、牛杂汤、老炒炮仗、牛肉面、狼牙土豆、肉夹馍、青稞米酒、酸奶等特色美食小吃后,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就结束了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6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线上神游,下一站将去往 —— 玉树藏族自治州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