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磨盘和石磨球。</p><p class="ql-block">在卡若遗址中,曾出土了大量碳化小米,这表明卡若人以小米为食。那么,他们是如何加工小米的呢?答案就在石磨盘与石磨球上。</p><p class="ql-block"> 卡若人将带壳的小米,即“谷穗”放置于石磨盘之上,再用石头耐心研磨。尽管这一过程颇为费力,效率也不高,但在 5000 年前的当时,也只能以此种方式进行加工。</p><p class="ql-block"> 脱壳后的小米,口感更佳,香气扑鼻。不过,据推测,当时的人们或许也会直接食用带壳的小米。</p><p class="ql-block"> 考古研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众多遗址均有石磨盘、石磨球和石磨棒出土,其用途便是研磨谷穗。</p> <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球。</p><p class="ql-block">马家窑在甘肃,马家窑文化分布在甘肃和青海地区,年代比卡若文化稍早。</p> <p class="ql-block">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p> <p class="ql-block">福字斗方。</p><p class="ql-block">“福”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每年春节家家必有“福”字。</p><p class="ql-block">越南1945年废除汉字,但“福”字没有废除。</p><p class="ql-block">钤印/石柱(阳文)。</p><p class="ql-block">春节快到了,提前点个赞,增加“福气”。</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侯石柱,男,1950年生,山西定襄人,197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自愿进藏工作,曾任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调中国文物研究所(后改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任文物信息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职。长期从事考古学和文物信息化研究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