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赏秋之旅(2)奥利洪岛篇

鸳鸯马

第三天 <p class="ql-block">9月21日早餐后(伊尔库茨克州地处东八区,与北京时间无时差),我们旅行团乘大巴离开伊尔库茨克北海酒店,出城后向东北方向行驶,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贝加尔湖中的奥利洪岛。</p><p class="ql-block">从伊尔库茨克市区前往靠近奥利洪岛的码头距离约260公里,这里没有高速公路,45座旅游大巴以六十码时速行驶在这条与我国二级路差不多的公路上,沿途看到森林、牧场、草甸、丘陵等不同景观,风景更迭,满目秋色。</p> <p class="ql-block">途中停车半小时在路旁餐厅吃俄式中餐后继续前行。下午14点40分,我们到达贝加尔湖西岸靠近奥利洪岛南端的码头,等候乘渡轮上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狭窄的湖湾,两艘渡轮在湖岸与奥利洪岛两个码头之间来回穿行。</p> <p class="ql-block">排水量千吨级的混装渡轮不允许运载旅游大巴,团友们拖着行李箱上船,古德娅、李宜男两位女士在渡轮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湖湾宽度只有两千多米,渡轮行驶十五分钟即抵达奥利洪岛南端码头,几辆俄罗斯面包车停在码头等候我们。</p> <p class="ql-block">上岛后三十四位团友和领队、导游分乘四辆被称为“小钢炮”的俄产УАЗ面包车前往胡日尔村,另有一辆小货车专门为团队运行李。</p><p class="ql-block">七年前在相同的季节我曾与另一批旅友来到贝加尔湖旅游,也登上了奥利洪岛,上岛后也是乘坐这样的面包车。</p><p class="ql-block">那时岛上的道路非常狭窄且凸凹不平,由于路况太差,车速仅为每小时三十公里,从码头到胡日尔村三十公里的路程耗费了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下午三点,阳光铺满大地,小钢炮平稳的行驶在新修的公路上,道路左侧是养眼的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半小时后我们抵达胡日尔村。</p><p class="ql-block">胡日尔村是奥利洪岛上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位于奥利洪岛中段紧邻西岸,常住人口约1500人,以布里亚特族为主。</p><p class="ql-block">被誉为“西伯利亚蓝眼睛”的贝加尔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揽胜,作为“贝加尔湖心脏”的奥利洪岛是贝湖观光之旅的必游之地,而绝大多数游客上岛后都要入住胡日尔村的木屋中。</p><p class="ql-block">七年时间一晃而过,村子北面新建了数十幢可接待旅游团队的楼房;我们被安排入住照片中靠近森林的那几幢红色木屋组成的小院中。</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介绍这是胡日尔村最大最好的“酒店”——“游牧人之星”。</p> <p class="ql-block">面积三万一千五百平方千米的贝加尔湖中有22个岛屿,奥利洪岛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p><p class="ql-block">奥利洪岛长71千米,最宽处15千米,面积超过700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南部平原、中部带状沙丘和北部原始森林‌和草场,俄罗斯人称其为“神秘岛”,被誉为贝加尔湖的心脏。</p><p class="ql-block">我们将在岛上中间位置的胡日尔村入住两个晚上,用两天半时间分别游览北线和南线。</p><p class="ql-block">图片中黑色长箭头表示从码头乘车到胡日尔村路线;红色箭头表示上岛第二天(9月22日)游览北线路线;紫色箭头表示第三天(23日)游览南线路线。</p><p class="ql-block">图片上标明了奥利洪岛上各景点的大致方位,对应南北两端,奥岛左侧是西岸,右侧是东岸。</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木楼外墙和内墙全部用木板修建,中间填充了保温材料,这样的房屋可在冬天接待来贝加尔湖观赏蓝冰的小众旅行团。</p><p class="ql-block">蓝冰堪称贝加尔湖最美的景观之一,但零下四十度的极寒不是普通人可以体验的。</p><p class="ql-block">院子中间形如蒙古包的木屋是游客登记入住的场所,李婷等五位团友在台阶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游牧人之星”院内几幢木楼屋顶均为红色,在胡日尔村中非常显眼。</p><p class="ql-block">这些屋顶与俄罗斯绝大部分建筑的屋顶形状一致,都设计为角度陡峭的歇山顶,这样的屋顶在漫长的冬天可防止厚厚的积雪将屋顶压垮。</p><p class="ql-block">朱琼女士在木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游牧人之星院外是一片平坦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湖畔的树林边。</p><p class="ql-block">徐滔先生在草地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办理入住后团友们相约兴冲冲地前往湖畔游览。</p> 村里的建筑形状别致,团友们各自寻找位置拍照。<div>李婷女士在这座小木屋前留影。</div> <p class="ql-block">房屋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颇有观感。</p> 惠芳、惠丹两姐妹在这幢蓝色民居山墙前合影。 这幢房屋前的围栏上绘着彩色的卡通画,徐建蓉等四位团友在围栏前合影。 <p class="ql-block">在湖畔小山上看得见我们入住木楼红色的屋顶,胡日尔村后面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p><p class="ql-block">它不是普通的树林,是受到保护的“萨满林”。</p> 前面就是奥岛最负盛名的打卡点——萨满岩和萨满柱。 <p class="ql-block">在蔚蓝色的贝加尔湖畔,矗立着两块形如小山的巨石,它们</p><p class="ql-block">就是北方萨满教徒心中的圣地——萨满岩。</p><p class="ql-block">说到萨满岩必须先说一说萨满教。</p><p class="ql-block">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以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称巫师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公社后期,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布里亚特族,中国满族、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历史上曾普遍信仰萨满教;东北地区的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中,也相当流行萨满教。</p> <div>奥岛自古就是萨满教中心,屹立在贝湖之滨的萨满岩,是萨满信徒公认的天神居住地。</div> 每年7月下旬,奥岛就会成为全球区域性的萨满巫师聚会之处;来自乌兰乌德、阿泰勒和蒙古的巫师们都会集聚在那里祭祀。<div>刘琼芬、陈金国伉俪在萨满岩前留影。</div> 从地质学角度看,萨满岩是湖岸山脊向贝湖延伸的一部分。<div>朱琼女士在萨满岩前留影。</div> 两块萨满岩就像情侣,相依相偎。<div>张海鹰、赵声辉伉俪在萨满岩前合影。</div> 亦如同姐妹,形影不离。<div>何云女士在萨满岩前留影。</div> 2011年,享有“音乐诗人”美誉的音乐人李健受俄罗斯大使邀请并亲自陪他同来到伊尔库茨克,游览了贝加尔湖。<div>李健被贝湖优美的景色折服和感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在伊尔库茨克写下几段旋律记录在手机中。</div><div>回国后经李健一直沉浸在对贝湖迷人景色的回忆中,不可遏止的激情催生的歌词伴随着空灵委婉的旋律油然而生,一首抒情歌曲《贝加尔湖畔》自此诞生。</div><div>王葆新先生在湖畔掏出口琴演奏《贝加尔湖畔》,他的夫人李宜男为他轻声伴唱,这画面太温馨应景啦。</div> 李健创作并首唱的歌曲《贝加尔湖畔》,歌词极具诗意,表达的情感细腻动人,旋律优美动听。<div>经他清澈、纯净,具有独特空灵感的嗓音演唱后,这首歌深受广大歌迷喜爱,在中国乐坛一夜走红,迅速风靡国内外。<div>除国内多位知名歌手翻唱外,英国国王歌手合唱团、美国圣歌旋律阿卡贝拉合唱团、奥地利约翰.斯特劳斯演奏家乐团等世界著名音乐团体都演唱(奏)过这首歌曲。<div>何华女士在萨满岩前留影。</div></div></div> 电视剧《无心法师》就以《贝加尔湖畔》为片首曲。<div>这首歌曲吸引着无数的歌迷来到这里咏唱,借歌抒怀。<br></div> 沿斜坡可步行至萨满岩旁的湖畔,脚下的湖水碧波荡漾。<div>李恒、惠丹两位女士在湖畔合影。</div> 萨满岩附近的湖岸线,蜿蜒曲折。 奥利洪岛的名字是来自布里亚特语的词“Oikhon”,意思是 “小森林”或“多树的地方”。<div>徐滔先生提着相机在湖畔找寻美景。</div> <p class="ql-block">现在是下午六点,夕阳西垂,金色阳光照耀着萨满岩。</p><p class="ql-block">顾忠生先生站在湖岸边凝神眺望。</p> <p class="ql-block">肖洁女士斜靠在萨满岩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奥岛上没有食肉动物,也几乎没有蚊子和蠓虫。</p><p class="ql-block">龚学敏先生蹲在湖畔聚精会神的拍照。</p> 湖畔高地上竖立着十三根高大的木柱,木柱顶端被镌刻为三层造型的圆锥体,柱身上缠满了彩色布条,这些木柱名为"萨满柱”。<div>刘卫女士在萨满柱前留影。<br><div><br></div></div> 萨满教认为上帝有13个儿子,十三根柱子代表着上帝的13个儿子。<div>刘琼芬、陈金国伉俪在萨满柱前留影。</div> 上帝派他的大儿子在天堂、人间和地狱巡查,当他来到人间时就寓居在奥岛萨满山上。<div>肖婉萍、肖洁两姐妹在萨满柱前合影。</div> 萨满岩、萨满柱和萨满林是奥岛上最神圣的象征。<div>古德娅女士在萨满柱下留影。</div> 徐滔、赵声辉、笔者和龚学敏四位男士在贝加尔湖畔合影。 萨满岩北侧湖岸怪石嶙峋,这里是游人喜欢驻足拍照的地方。 湖畔堆积着一排巨石,刘卫女士坐着留影。 龚学敏、戴廓伉俪亲昵地坐在巨石上合影。 徐建蓉女士坐在湖畔巨石上留影。 李婷、李恒两姐妹坐在湖畔巨石上合影。 顾忠生先生坐在湖畔巨石上留影。 <p class="ql-block">马敏莉女士在湖畔留影,她的衣服与湖水和蓝天浑然一色。</p> 一只野鸽子不知从何处飞临,看样子它是向昵称也叫“鸽子”的戴廓女士索要食物。 <p class="ql-block">黄昏已至,太阳西沉。几位团友们依然停留在萨满岩前的湖岸上,等待拍摄日落美景。</p> 落日的余晖照射在湖面上,微风抚过的湖面金波闪烁。 陈卫华女士将双臂举成环状,欲拥抱夕阳。 此时只有少数游人还不舍离去,湖畔非常静谧,听得见波浪拍击湖岸的声音。 夕阳终于缓缓落下,天边的晚霞格外艳丽。 这段视频记录了我们行程第三天的活动轨迹。 第四天 <p class="ql-block">在安静的木屋中睡了个好觉,李宜男女士一早起来在房外查看天色。</p> 住楼上的李婷女士也探出头来,她身旁的玻璃窗映出了蓝天白云。 陈金国先生与笔者是第二次出游,我们在游牧人之星院外草地上合影留念。 早餐后团友们将乘坐“小钢炮”前往奥岛最北端的合波角,沿途游览北线几处景观。<div>古德娅女士在小钢炮前留影。</div> 向北行驶约十分钟,我们来到第一个停靠点。<div>这里是奥岛西侧中段,一条细长的山脊伸入湖里,就像巨人伸出手臂环抱着湖湾。</div> 奥岛沿岸有多处湖岸伸入湖中,形成了难以计数的湖湾。<div>陈卫华女士在湖畔留影。</div> 何华女士与姐姐何云背对湖湾留影。 湖畔是一片平坦的草地,一圈栅栏内有几幢木屋,这里也是一家接待游客的民宿。 刘卫女士观赏湖湾后从民宿小屋旁走过。 研究资料表明,贝加尔湖是在地壳断裂活动中形成的断层湖,湖中地形复杂,有为数众多的岛屿和礁石。<br>顾忠生先生在湖畔留影。 湖面上的两块礁石具有独特的造型。<br>前面一块礁石前端隆起,很像一头雄狮的头部,后半部分好似狮子的背脊;远远看去,这块石头就像一头狮子在湖中游行。<br> <p class="ql-block">后面这块长条形的礁石前端扁长就像鳄鱼的大嘴,隆起的中段覆盖着很多石块,犹如覆盖着鳞甲的鳄鱼身躯,最后一段变得又细又长,恰似鳄鱼的尾巴。</p> 把两块礁石放在一个画面中,观者仿佛看到了一只鳄鱼在湖中追逐一头落水的狮子。<br> <p class="ql-block">其实,七年前伊尔库茨克的女导游塔莎就告诉我,这处景观名为“鳄鱼追狮”。</p><p class="ql-block">李宜男、王葆新伉俪在湖畔留影。</p> 朱琼、李宜男、古德娅三位女士在湖畔观赏美景。 车辆继续前行,我们来到第二个停靠点。<div>这里地势平缓,湖岸略高于湖面,晨风推波助澜,湖面波浪翻滚。</div> 湖畔有个面积很大的牧场,为防止牲畜进入湖中,整个牧场被栅栏围得严严实实。<div>付兴林先生依着栅栏留影。</div> 陈卫华、余天德伉俪在湖畔留影。 这里是一个已弃用的小码头,七年前我曾看到岛上渔民从这里乘船下湖捕鱼,时过境迁,现在已看不到一丝码头的痕迹。<div>李婷女士在湖畔观赏湖景。</div> 团友们在湖畔徘徊观景,脚下沙滩柔软而细腻。<div>余天德先生湖畔留影。</div> “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李健的歌声在我们心头唱响<br>何云等五位女士与亚历山大在湖畔合影。 “这一生一世,有多少你我,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笔者与妻子在湖畔留影,用镜头记录这美好的瞬间。<br> 前面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小钢炮在林间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缓慢行驶,车身时而弹跳时而下坠,我们在车上抓紧扶手,跟随车身的起伏,做着强制性的跳跃运动。<div>这条未经人工修筑的路与七年前一样难行,不同之处是车轮碾压出来的“辙沟”变得更深,最深处超过四十厘米。</div> <p class="ql-block">动力强劲的小钢炮在这段艰难的“道路”上颠簸了约一刻钟,终于穿过森林,前面是一片平坦的原野。</p><p class="ql-block">奥利洪岛的地貌以丘陵、草甸、森林和草原为主,这片宽阔的草原上金黄色的牧草立刻吸引住我们的目光,真想下车在牧草中走一段。</p> <div>俄罗斯属于畜牧业大国,畜牧业在俄罗斯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饲养着难以计数的牲畜,对牧草有大量的需求。</div><div>与其他畜牧业国家一样,每年秋季都要为牲畜越冬收割贮存充足的牧草。</div>不过,像奥岛这样牧草已黄透了才开始收割的情景我是第一次看到。<br>金黄色的牧草让人赏心悦目,牧民在草海中忙碌着。 <div>半小时后车子在道路尽头停下,陈金国先生在小钢炮旁留影。<br></div> 简易停车场右侧竖着一块巨幅标识牌,咖啡色的标识牌上用白色颜料绘制了奥岛的图形。<div>徐建蓉等七位团友在标识牌前合影。</div> 合波角(又译为哈伯伊角)是奥岛最北端的尖角,从我们停车处还要走大约一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合波角。<br>华学平女士在标识牌前留影,她手指处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br> 陈卫华、余天德伉俪在标识牌前合影。 一条蜿蜒的木栈道通往合波角。 这条方便游人前往合波角而建的栈道七年前已修建完备。 <div>合波角是奥岛最北端,狭窄的尖角下是陡峭的悬崖。<br></div> 栈道旁修建了多个观景台,戴廓女士在观景台留影。 徐建蓉女士在合波角留影。 观景台护栏上也缠绕着彩色的布条,这些布条与藏传佛教经幡的寓意大致相同——向神灵传递信息。<div>何云女士在观景台留影。</div> 贝湖湖面南北向长东西向窄,中间位置最宽,形状犹如弯弯的新月,总蓄水量23.6万亿立方米。<div>张海鹰女士在合波角留影。</div> 登上奥岛后,很多团友对贝加尔湖面积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们无论在码头、渡轮上,还是在萨满岩、“鳄鱼追狮”等地方看到的湖面最宽处也能清晰的看到对岸,直线距离充其量也就十多千米,难以称其为“海洋般辽阔”。<div>刘卫女士在合波角留影。</div> <p class="ql-block">产生这样的疑问是正常的。</p><p class="ql-block">之前我们一直在奥岛西岸游览,在这几个地方只能看到奥岛西岸与贝湖西岸之间的湖面,而奥岛在湖中处于偏西的位置,奥岛西岸距离贝湖北岸最宽处也只有十多千米,观查点位置限制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看到的湖面确实不能感受到贝湖的巨大,甚至有人产生“贝湖好像与我们云南的抚仙湖差不多吧?”这样的认知。</p><p class="ql-block">陈卫华女士在合波角留影。</p> 在合波角看到的贝湖则完全不同。<div>从后方往前看,三面环水的合波角就像一条匍匐在贝湖中的巨型恐龙。</div> <div>在合波角可从左边、正前方和右边三个角度观看贝湖。</div><div>由于这里是贝湖最宽处(东西向距离约七十一千米),向左边看到的湖面宽度超过二十千米,视力好的人勉强能看到贝湖北岸的湖岸线。</div><div>向右侧眺望,五十千米外的贝湖南岸线根本看不清,只能隐约看见岸上起伏的山脉。</div> 放眼看向正前方,视力再好的人目光穷尽,也只能看到左侧西岸和右侧东岸的山峦;就算借用高倍望远镜瞭望,也不可能看到数百千米以外的景象。<div>刘卫女士在合波角留影。</div> 只有站在合波角亲眼目睹蓝天与湖面在天尽头逐渐汇合消融,才能感受到贝加尔湖的巨大与辽阔。<div>笔者与妻子朱琼在合波角合影。</div> 在合波角看到的贝湖让人联想到“水天一色”这个形容词。<div>马淑芬女士在合波角观景台留影。</div> <div>肖洁女士与姐姐肖婉萍在合波角观景台合影,她们衣服色调搭配得非常抬色。</div> 戴廓女士在合波角查看拍摄的照片。 合波角所在位置不仅是贝湖最宽处,还是贝湖湖水最深的地方。<div>朱琼女士坐在合波角最高的山崖上留影,她脚下是让人心惊肉跳的绝壁悬崖。</div> 贝湖最深处达1637米,就在合波角右前方几公里。<div>华学芳女士在合波角留影。</div> 贝湖平均深度744米,存储着世界上最多的淡水,总容量达到23.6万亿立方米。有人计算过,贝湖中贮存湖水可供全世界人类饮用50年。<div>李宜男女士在合波角留影。</div> 合波角竖立着一根萨满柱,这里也是萨满教祭拜神灵的地方。<div>龚学敏先生在合波角留影。</div> 萨满柱上的彩色布条充当着信徒向神灵传递信息的介质。<div>笔者在合波角留影。</div> 合波角左侧是一泓宁静的湖湾。 一条绿色林带间隔在蓝色湖水与黄色荒草之间。 华学芳女士在湖畔针叶松下留影。 李恒、李婷两姐妹在合波角合影。 何华、何云两姐妹在合波角合影。 陈卫华女士在合波角留影。 顾忠生先生在合波角观景台留影。 李恒女士在合波角观景台留影。 朱琼、吴厂林伉俪在合波角观景台合影。 顾忠生等六位团友在合波角合影,他们身后的山坡上长满了黄色野草。 何华女士在合波角湖畔留影。 中午一点半回到停车场,四位司机已为我们准备好午餐。<div>司机们用随车运来的炊具烹饪了味道鲜美的鱼汤——鱼当然是来自贝湖中,切了几条黄瓜,几个西红柿,还有从胡日尔村带来的面包、甜饼。</div><div>团友们吃着这顿算不上丰盛的野餐,感觉特别好!</div><div>朱琼女士与一个蹭饭的俄罗斯美女合影。</div> 全体团友在合波角合影留念。 离开合波角,小钢炮拉着我们行驶一段路后向左拐弯,来到奥岛右侧(东岸)的一个景点“爱情山”。 爱情山‌,也被称为男孩女孩山,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点。<div>陈金国、刘琼芬伉俪在爱情山前合影。</div> 爱情山耸立的两座山丘形如女性双乳,余天德、陈卫华伉俪在爱情山前留影。 爱情山的名称还来源于一个传说:如果已婚夫妇长时间没有孩子,他们会来这里许愿求子;走左边一侧代表想生男孩,走右边意味着想生女孩‌。<div>朱琼、吴厂林伉俪在爱情山前留影。</div> 观赏爱情山后小钢炮又将我们拉到奥岛西岸,在这里我们游览的景观是“三兄弟山”。 三兄弟山其实就是耸立在奥岛西侧湖岸峭壁上的几块巨大岩石,它被赋予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后就演变成了神奇的地方。<div>李婷、李恒两姐妹在三兄弟山合影。</div> 三兄弟山的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岛上生活着贝加尔一家三兄弟,他们捕鱼,打猎,放牧,勤劳勇敢热爱生活。<br><div>惠丹、惠芳两姐妹在三兄弟山合影。</div> <div>三兄弟在生活劳动中同时爱上了一位姑娘,姑娘也喜欢这三位兄弟但还没有向其中的一人发出表白。</div><div>华学平、华学芳两姐妹在贝加尔湖畔留影。</div> 姑娘的家庭不同意这件事情他们希望姑娘嫁个贵族,有地位,有权势的人家,姑娘坚决不从离家出走在风雨交加的一天纵身从悬崖上跳入了贝湖。<br><div>何华女士在三兄弟山留影。</div> <div>三兄弟闻讯后跑到悬崖边呼喊很久终究没有回音,他们爱之深,情之切,携手从悬崖跃入贝湖去寻找姑娘,追寻他们的爱情而去。</div><div>刘琼芬女士在湖畔红色岩石前留影。</div> 这段传说感动了贝湖中的“湖神”,湖神找到他们将他们送到岸边立为岩石,从此他(她)们相对而立,遥望对方长相厮守。<div>华学芳女士在三兄弟山留影。</div> 返程时我们再次途经这片金色的牧场,亚历山大与司机商量后在这里停车,满足我们在牧场中驻足的愿望。 在奥利洪岛上最先感受到瑟瑟秋风的是茫茫草地,远处的森林依然翠绿,牧场已被秋风画上浓浓秋意。<div>肖洁女士与姐姐肖婉萍在奥岛牧场合影。</div> 奥岛的牧草高度不足五十厘米,无须等候秋风吹过就可以看见大群的牛羊在牧场中漫步。 领队邓建辉先生与刘琼芬等四位团友在穿过牧场的道路上合影。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黄色的牧草让人心旷神怡。<div>龚学敏、戴廓伉俪在牧草中秀恩爱。</div> 牧场在秋季失去了青青绿草和五彩缤纷的花朵,放眼之处皆是黄色。<div>肖洁女士半卧在牧草中留影。</div>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枯脆的牧草发出沁人的清香,马敏莉女士欣喜的躺在牧草中。 金秋的牧场色彩浓郁,刘卫等五位女士在牧场合影。 牧草在秋天为奥岛覆盖了一幅黄色的地毯,李宜男、王葆新伉俪在牧场合影。 黄色的牧草已经枯萎,但依然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来年春天这里将再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div>陈卫华女士在牧场留影。</div> 何华女士行走在黄色为基调的原野上,奥岛的秋天别具一格。 这段视频记录着我们游览奥岛北线的所见所闻。 第五天 清晨,奥岛上空云层汇集,天气似乎就要变阴。 几位团友六点就起床来到湖畔拍日出,遗憾的是太阳躲在云彩里,只拍到了满天的朝霞。 刘卫女士在湖畔练瑜伽,一条当地人豢养的小黑狗对来自远方的老外已熟视无睹,静静地卧在她身旁。 太阳继续躲藏在云中为身边的云朵描上金边。 徐建蓉女士在晨曦中留影,天上云卷云舒。 李婷、李恒姐妹早早的来到湖畔,希望拍到阳光照耀的萨满岩,可惜变幻的风云让人有点失望。<div><br></div> 刘卫女士站在贝湖畔凝望远方。 华学平女士在民宿接待厅前留影。 今天早餐后我们就要告别胡日尔村去奥岛南线游览,之后下岛,乘车返回伊尔库茨克。<div>虽然贝湖上空风起云涌,胡日尔村却洒满阳光,“东边风雨西边晴”的画面呈现出别样的美。</div> 第一小组团友与领队邓建辉和导游亚历山大在游牧人之星院外合影。 第二小组团友在游牧人之星院外合影。 第三小组团友与领队邓建辉和导游亚历山大在游牧人之星院外合影。 陈卫华、余天德伉俪在游牧人之星院外合影。 何云、何华姐妹在游牧人之星院外合影。 龚学敏、戴廓伉俪在游牧人之星院外合影。 刘琼芬、陈金国伉俪在游牧人之星院外合影。 与前天上岛时一样,我们乘坐四辆小钢炮离开胡日尔村,一辆小货车为团队拉着行李跟在后面。<div>小钢炮轰鸣着爬上胡日尔村南面的山头,山头上有个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胡日尔村全景和远眺贝湖。</div> 天上的云彩形状很美,就像我们云南的天空一样。<div>惠丹女士在山头上留影。</div> 蓝天白云是旅者出游最喜欢的天象。<div>刘卫女士在观景台留影。</div> 赵祥云先生与妻子姜荣菊和孩子赵恒参团到贝加尔湖观光,一家人在山头合影留念。 朱琼、吴厂林伉俪在山头留影。 这座山头上的野草非常茂盛,华学芳女士半卧在草坪上留影。 何华女士坐在山头留影。 徐滔先生酷爱摄影,他在山头上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徐滔先生拍的这张照片构图堪称完美。<div>蓝色的天空和贝湖占画面三分之二的比例,剩下的三分之一是黄色的奥岛;几片白云将画面点缀得静中有动。</div> 顾忠生先生开心的邀请古德娅女士在山头观景台合影。 戴廓、龚学敏伉俪在山头合影留念。 车队载着我们前往下一个景点。 向南行驶约十公里,我们来到奥岛西岸的“石头公园”。<div>石头公园——其实是位于贝湖南端、奥岛西岸一片有很多奇形怪状石堆的区域,在这里可以遥望贝湖中的一个小岛——奥戈伊岛。<div>徐建蓉女士在石头公园留影。</div></div> 登上奥岛的游人,被贝湖和奥岛美丽的湖光山色和原生态自然风光迷醉,其中有人希望在这里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div>岸边随处可见的石块,既环保又经得住岁月的沧桑磨砺,为这些有心人提供了充足的材料。</div> 其实在很多自然丰景区都能看到有人用石块堆码“小石塔”,形状各异,寓意当然也不会相同。 <div>我猜测有的人在堆码石塔前是不是先构思图形,然后按图索石。</div>何云等六位女士在石头公园合影。 这座石塔是不是可以看做一位带着圆帽的女士? 找到材料还需要平心静气的堆码,一气呵成可能性不大。<div>刘卫女士在石头公园留影。</div> 这两块相依相偎的小石塔必定出自一对恋人之手,这是他们的化身,承载着祈祷两人爱情天长地久,永不分离的愿望。 堆码石塔要掌握平衡度,实际操作过程需具有足够的耐心,否则可能前功尽弃。<div>朱琼、吴厂林伉俪在石头公园留影。</div> 刘琼芬女士在石头公园留影,她身后贝湖中靠近西岸的位置可以看到奥戈伊岛,这个小岛又名“蜥蜴岛”。 这座石塔的作者可能对蘑菇情有独钟。 <div>随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参与,奇形怪状的石塔也越磊越多,最终在贝湖畔磊出一片人造景观。</div>华学芳女士在湖畔眺望蜥蜴岛。 经常带团到奥岛的导游中有人将这里命名为石头公园,这名字顺理成章的流传开了。<div>亚历山大在湖畔徘徊。</div> 太阳慢慢升高,天边的浮云挡不住明媚的阳光,贝湖在蓝天衬映下碧蓝如玉。 这座石塔造型让人联想到一位头戴钢盔守护在贝湖畔的哨兵。 陈精国先生在石头公园留影。 戴廓、龚学敏伉俪在石头公园留影。 马敏莉女士在石头公园留影。 离开石头公园我们继续向奥岛南端行驶,湖畔是一片野草稀疏的草地。 草地中长着一颗白桦树,树叶已全部变得黄灿灿的。 这是一棵孤独的白桦树。<div>放眼四望,整片草地乃至更远的山丘上全部光秃秃的,我们目光能及的地方,只看到这棵白桦树。</div><div>何华女士在独树草原留影。</div> 看着草原上这棵孤单的白桦树,我想起多年前读过的《苏武牧羊》。<div>刘卫女士在独树草原留影。</div> <div>苏武(公元前140年 -公园前60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div><div><div>徐建蓉、何云两位旅友在独树草原合影。</div></div> 史书记载,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奉汉武帝之命,持旌节出使匈奴,因使团副手张胜参与匈奴宫廷谋反败露,张胜被杀,苏武则被匈奴单于扣留。<div>朱琼女士在独树草原留影。</div> <div>单于惜苏武才干,多次威胁利诱欲使苏武投降未果,一怒之下将他逐到北海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br></div> 公羊生子当然是天方夜谭,四十岁的苏武孤身一人在贝加尔湖畔放羊十九年,一直手持汉朝旌节,不忘使命。<div>他渴饮雪,饥吞毡,历尽千辛万苦,坚韧不屈。<div>李宜男、王葆新伉俪漫步在独树草原。</div></div> 直至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匈奴老单于去世,继位单于欲与汉朝交好,苏武方获释回到中原大地。<br>此时他已有五十九岁,头发胡子全白。<div>肖婉萍女士在独树草原留影。</div> 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br>苏武牧羊寓意深远而丰富,它象征着面对威逼利诱时忠心耿耿、不畏强权、爱国不屈的精神,是历朝历代歌颂和推崇的历史人物和故事。<br>笔者与妻子走过荒凉的草地。 <p class="ql-block">这段视频记录旅友们第五天上午的游览轨迹。</p> 下午一点半,我们来到奥岛南端一个湖湾,这个小小的湖湾不同于之前游览过的任何一个湖湾,它四面八方都被凸起的山峦接近360°包围,唯有西南方向有个小豁口与贝湖联通,湖水才得以流进湖湾。 更奇妙的是这个湖湾旁边距离不足五十米处又有一个“心”形迷你湖。<div>一位小钢炮司机(通过亚历山大翻译)向我们介绍:这个小湖就叫“心湖”,心湖与湖湾并不相连,心湖中的水也不是从湖湾中渗透进来的,而是源于奥岛地下水,它的水质与贝湖湖水完全不同。</div> 四辆小钢炮就停在将心湖与湖湾分隔开的天然堤坝上,司机们从车上搬下简易餐桌、条凳和炊具,忙着为我们准备中餐。 心湖后面是一座与湖面相对高度不足百米的乱石山,几位团友开饭前爬上小山登高望远,惠丹女士途中在一个石堆上留影。 团友们坐在湖湾之滨聊天等候中餐。 肖洁等四位团友坐在餐桌旁等待进餐。 姜荣菊、赵祥云伉俪坐在餐桌前等候就餐。 李婷、亚历山大和朱琼三人等候进餐。 开饭啦!这顿湖畔野餐的主食与昨天中午在合波角差不多,还是面包加甜饼,蔬菜也是黄瓜加西红柿,热汤换成了罐头牛肉汤,司机在汤里加上伊尔库茨克地区特有的香料,团友们都认为味道可口。 肚子填饱啦,在王葆新先生口琴声中,龚学敏先生等团友跳起了热舞。 团友们在异国他乡的秀山秀水间跳得不亦乐乎。 离开心湖车队来到一处高地停下,在这里可观赏这泓湖湾全景。<div>西边的湖面上风云变幻,阳光透过云层辐射下来。<div>徐滔先生与刘卫女士站在石块上观赏湖湾。</div></div> 贝湖之滨这片山丘峰峰相连,色彩斑斓。 这几座山丘与湖面的垂直高差算不上很高,但山形陡峻。<div>李宜男、刘卫两位女士在山丘下合影。</div> 西边天空乌云密布,似乎马上就要下雨;东边的山丘上却风轻云淡。<div>这里的岩石颜色和形状都不寻常,肖洁女士在山丘前留影。</div> 这堆黄绿色的小石山高度超过十米,何华女士站在石山上留影。 古德娅女士登上山岩挥舞红色围巾。 我们乘车来到奥岛南部东岸,在这里游览的景观是临海的一座小山丘。 这座小山丘上半段形似圆筒,直径不到五米;下半段像个巨大的谷堆,远看它的整体形状很像个倒扣的“漏斗”。<div>李宜男女士在小山丘前留影。</div> 不过在当地人眼中这座小山丘另有其名——亚历山大告诉我们这里名叫“金雕角”。<div>肖洁、肖婉萍两姐妹在金雕角合影。</div> “相由心生”这个词语有两种释义:其中一种解释是指人们内心所想会影响对外在事物的看法,尤其是在观看山丘、奇石、土林、怪树等自然景观时,你觉得它像什么就会越看越像。<div>当地人站在不同角度看这座山丘,认为它就像一只傲立在贝湖畔的金雕。</div><div>马敏莉女士在金雕角留影。</div> 徐滔先生体力很好,他登上“金雕”背部留影。 金雕两侧的山梁构成一个倒三角形的“窗口”,李婷女士坐在“窗前”留影。 朱琼、古德娅与亚历山大在金雕角留影。 下午四点二十分,车队来到奥岛南端码头,稍事等候,我们乘渡轮告别奥利洪岛,今晚将返回伊尔库茨克北海酒店。<div>王葆新先生在渡轮上留影。</div> 这段视频记录了旅行团游览奥利洪岛南线在湖畔午餐的欢乐时光。 <p class="ql-block">再次感谢美友们耗费很长时间读完这集美篇!</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1日至23日,“贝加尔湖赏秋之旅”全体团友登上被誉为“贝加尔湖心脏”的奥利洪岛。</p><p class="ql-block">在奥岛三天两晚的时间里,我们深度游览了紧邻胡日尔村的萨满教圣地萨满岩,次日前往奥岛北线,先后游览了“鳄鱼追狮”、合波角、爱情山、三兄弟山,并在奥岛金色牧场漫步。</p><p class="ql-block">第三天前往奥岛南线,领略了奥岛和贝湖迤逦的湖光山色。</p><p class="ql-block">登奥利洪岛是贝加尔湖之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美篇,将记录团队前往俄罗斯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的过程,敬请等候。</p><p class="ql-block">鸳鸯马 </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