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秀峰山

轻轻蝶语

<p class="ql-block">初冬秀峰山</p><p class="ql-block"> 文/杨柳</p><p class="ql-block"> 北国,小城渭源, 这样的初冬,还是秋的韵味——凄冷,无雪,叶落殆尽。田野寂寂,草木萧条。</p><p class="ql-block"> 冬日游秀峰山,似乎少了一份秋的热烈与美好。试想:在醉人的秋天,那不冷不热的气候,五彩缤纷的山林,行走山间,难免会发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我来的时候,已是初冬。叶落了草枯了,风裹着冬的威严冷冷吹过,只有满山的苍松,虽然尘满面,鬓含霸,却身披绿袍,一生挚爱一种颜色,这样的信念、坚守,是山的精神,树的执着,山树相偎相依,见证了历史,尘封了时光,成就了一方人文水土,留下永恒,一声轻语,一段传说。</p><p class="ql-block"> 朋友的车子停在山的一个拐角,我们沿着山脊小心地行走,午后的阳光穿过树林,洒下斑驳的树影。因为有阳光,林外的世界算是温暖的了,走进林间,突然感觉阴冷起来,刚刚愰如秋季,一下子着着实实妙变冬天。</p><p class="ql-block"> 右边的松林传来人语,循声望去,看见几个蹲在树下草丛中的人影,三女一男,一副农家打扮,好像仔细地寻找着什么。“你们在干嘛?采蘑菇吗?”我大声地问,她们答:“捡松子。”哦,原来是附近的农户,利用农闲来到山中捡拾松子,可以自己品尝,亦可招待客人,也可卖给游客,真是一种不菲的收入。那年在马鹿山,见到几个兜售松子的当地农民,市斤三十五元,价格还挺贵的呢。</p><p class="ql-block"> 这些茂密的原始森林,像一群忠贞、威猛的勇士,守护着这座富庶的山林,造福一方热土。这里不仅仅是旅游区,也是当地民众农闲时讨生活的地方。在旅游旺季,向游客出售商品,卖出一些小东西和当地特产,适时地增添一些收入;在夏秋季节,人们蜂拥而至,在山林中采蘑菇,买给游客、餐馆,又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现在,在寂寂的冬日,松塔果熟壳动,松子跌入树下、草丛,捡拾松子的人们,另是一番冬日增收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走过一段山径,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坐下来休息,阳光暖暖,让人惬意、安心。身旁,屹立一棵参天大树,是一株树龄374年的古油松,树身粗壮,得两个成年人携手环围,树皮粗糙,龟裂成片片鳞甲。它默默地挺立山顶,像一尊佛俯视众生。倾刻,我感到了红尘滚滚,肉身卑微。它是一枚活化石,经历了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才走到了现在,它只有沉默,无需骄傲,因为,做为一棵树,它已经一生圆满,无欲无求。</p><p class="ql-block"> 秀峰山原名五竹寺,因满山苍翠的古松自成一景,山中十里绿装,浩浩荡荡。传说山中有寺,是建文帝出家避难之所,又传寺中生有五色竹丛,故称之为五竹寺。</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烽火连天,狼烟四起,战局瞬息万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兵败如山倒,败了的建文帝会不会从温柔的金陵逃到粗犷的西北?还有,声势浩大的郑和下西洋,都是和寻觅建文帝的踪迹有关,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夺了皇位的朱棣夜夜恶梦,寝食难安啊!</p><p class="ql-block"> 我想:无论王朝如何更改,时代如何变迁,都是历史的小插曲,这山这水,永远属于众生、人民。</p><p class="ql-block"> 眼前,树影婆娑,松涛阵阵,崇山峻岭,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远处林中,人声喁喁,此情此景,正好重现了王维笔下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乘着夕阳,归去,路上,车窗外,三三两两的路人,手拿沉甸旬的提包,那是勤劳的捡果人,丰硕的收获,满满的幸福和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