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礼记·曲礼》有载:“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这里“先生”指的是老师,只有在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方能称之为“大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很早的时候听的一个讲座提到:教师应该努力达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做学问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了达到这三个境界,教师成长就需要经过五项修炼,即意愿、锤炼、学习、创新、收获。</b></p> 修炼一:意愿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首先愿意做一名教师,这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其次要认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他面对的是正在成长中的生动活泼的儿童。儿童的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幸福和儿童一生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了这样的信念,教师才会逐步成长发展。</b></p> 修炼二:锤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改进完善。新教师从入职到成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熟悉学生、熟悉课程、熟悉教材、熟悉环境,向老教师学习怎样备课,怎样进行课堂管理。《学记》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要诚心施教,因材施教,否则就达不到这个目的。又说,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就是说,一个人学习的时候往往有四种失误:或者贪多,或者学得太少,或者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或者遇到困难就放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据此做出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要不断锤炼意志,提高业务能力,改进工作。</b></p> 修炼三:学习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教育中遇到问题怎么办?就要学习,向老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听老教师的课,和老教师一同备课,有困难谦虚地向老教师请教。向书本学习就是要读点书。读书有两类,一类读书是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学习所教学科的知识,了解课程的改革,钻研教材;还要学点教育理论,了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新经验。我建议老师读点中外教育史,可以得到启发和借鉴。另一类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我觉得这类读书更重要,它能长见识,悟道理。只有提高了文化修养,才能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提高教师育人的本领。我主张,理科老师读点文学艺术作品,文科老师读点科普作品,了解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从而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b></p> 修炼四:创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教育是日新月异的事业。教师每年都会遇到新的学生,他们越来越年轻,今天的教育对象已经是“10后”,以后还有“20后”“30后”。教师不能用老一套的办法对待新一代的学生,要有新思想、新办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引起教育的变革,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方式会不断地出现。未来教育最大的变革,应该是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只有教师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b></p> 修炼五:收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前四项修炼以后,教师就能成为成熟的、优秀的好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并使家长满意。看到学生的成长,教师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样,看到学生的成长,看到他们在事业上有成就,教师就会有幸福感。收获也需要修炼,因为教师的收获不是物质的回报,而是精神的满足,教师对儿童的爱不同于父母的爱,是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的爱的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就是经过五项修炼成长的典型例子。20世纪80年代,她开始进行情境教学实验的时候,就遇到过很大的困难,但她心怀教育、热爱儿童、不畏艰难、努力实践;她到华东师范大学拜刘佛年校长为师,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由情境教学发展到情境教育,创造了植根中华大地的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取得了育人和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成为著名的教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五项修炼,达到做学问的三个境界,不正反映了教师成长的规律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