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京紫金山中山陵,这片静谧而庄重的土地,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与梦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遗体暂时安放在北京协和医院。陵墓的建设始于1926年春,历时三年,终于在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不仅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更是对孙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永恒纪念。</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山陵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绿意盎然的长廊,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在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圣地。</p> <p class="ql-block">陵园的入口处,一扇威严壮观的大门迎接着每一位前来瞻仰的游客。这不仅仅是一扇门,更是一道通往历史的门户,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牌坊上“博爱”二字熠熠生辉,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理想。这座石牌坊不仅是中山陵的标志,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由四座高大的柱子支撑,蓝色的屋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p> <p class="ql-block">“博爱”二字不仅仅是刻在牌坊上的文字,更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写照。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份博大的情怀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通往陵寝的路上,两侧种满了南京市树——雪松。这些高大的树木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走过长长的石阶,眼前是一座蓝瓦白墙的大殿。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在守护着这座庄严的建筑。大殿上方,“天下为公”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彰显着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理想。周围的绿树环绕,更添几分肃穆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蓝色的屋顶上点缀着黄色的装饰,显得格外醒目。这里是人们缅怀先贤、追思历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陵门横额上镌刻孙中山手迹 "天下为公” 四个大字,在向世人宣告着孙中山先生的崇高理想。陵门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三拱分别装有对开的镂花铜门。</p> <p class="ql-block">天蓝色的屋顶下,建筑上“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格外显眼。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孙中山先生一生奋斗的目标。无数游客在这里驻足,感受着这份伟大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走上祭奠堂的392个阶梯,每一步都仿佛在向历史致敬。这些台阶不仅象征着当时全中国的人口数量,更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心系万民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人们沿着石阶向上攀登,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坚定。这些石阶不仅是通往祭奠堂的路径,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孝经鼎“,鼎高4.3米,重万斤。壁上铸"智仁勇",内藏六角形铜牌,上刻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之母黄太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此鼎1932年由金陵兵工厂铸造,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与国立中山大学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人们沿着祭奠旁的这条通道行走,仿佛在追寻着孙中山先生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祭奠堂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无数游客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这些树木苍劲有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祭奠堂内,汉白玉的孙中山先生坐像端坐在中央,庄严肃穆。祭奠堂的顶棚上,青天白日旗图案清晰可见,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崇高理想。</p> <p class="ql-block">走出祭奠堂,向下望去,眼前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蓝瓦白墙的建筑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宁静,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希望每一位来到中山陵的游客都能在这片圣地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台阶两旁的石狮子威风凛凛,这些石狮子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尊青铜鼎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对孙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台阶两旁摆放着铜鼎,这些铜鼎不仅增添了祭奠堂的庄重感,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些游客在这些铜鼎前驻足,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 谢 欣 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