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水磨村,神秘的圣人之居,理学探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初冬时节,寒意随着一场场冬雨悄然袭来,人们纷纷裹上棉衣,感受着冬天的步步临近。就在11月19日这个天合之日,洛阳理学研究会的9位老师以及理学爱好者们,满怀着对理学的热忱,奔赴洛龙区的水磨村,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调研与理学探源之旅。</p><p class="ql-block"> 水磨村,坐落于安乐镇域西南(现为定鼎门街道水磨社区),往昔曾称作古烟村,这里绝非寻常之地,而是有着深厚底蕴的圣人之居,堪称理学的神圣所在。回溯历史,北宋时期,三位杰出的理学家邵雍、程颢、程颐曾在此交流学习,并且生活居住,让这片土地承载了厚重的理学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皆是北宋声名远扬的理学家。1029年,他们的父亲程珦出任黄陂县县尉,因祖上程希振(曾任尚书虞部员外郎)逝世后葬于河南伊川,后来全家便迁居至洛阳。1072年,在外为官的程氏父子返回洛阳,在离安乐窝村不远的古烟村定居下来。彼时,学识渊博、才华盖世的邵雍正居住在洛阳安乐窝村,程颢、程颐兄弟与邵雍往来密切,邵雍的学术思想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邵雍曾留下这样的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文字质朴却意境悠然,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乡村生活的美好画卷。</p><p class="ql-block"> 而据说程颢也曾回应道:“出门六百有余步,见个村庄整九户。茅屋瓦舍十三处,二十七棵梅花树。”细细品味,这首诗饶有趣味,既如实描绘了当时的现实场景,又巧妙运用数字形成工整的对仗,实乃千古佳作。据水磨村的老者回忆,曾经村南建有二程祠,只可惜后来遭到了毁坏,令人惋惜不已。</p><p class="ql-block"> 在此次走进水磨村的调研活动中,还有一个值得铭记的环节。洛阳理学研究会特别邀请了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鸿斌为“二程故居”题写匾额,并将其郑重地赠送予水磨(村)社区,这无疑为水磨村的理学文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文化韵味。</p><p class="ql-block"> 随后,针对此次调研所了解到的诸多情况,各方举行了一场深入且热烈的座谈会。协会顾问郜正鹏、马正标,协会会长牛保平,副会长张宪超、谷站营,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闫共选,邵雍易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邵韵竹以及水磨社区的领导们纷纷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大家在交流探讨中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应当依据邵雍、程颐、程颢三位圣人留下的足迹以及丰富的历史史料,将其作为水磨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用心学习理学文化,大力弘扬并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使其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真正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我们对本国文化的坚定自信。整个座谈会由执行会长、秘书长邢原来主持,秩序井然,交流氛围浓厚,为水磨村理学文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水磨村这片神秘的圣人之居,将会让理学文化再次焕发出璀璨光芒,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耀眼明珠,吸引更多的人来探寻理学之源,感悟文化之魅。</p><p class="ql-block"> (原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