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农历深秋的十月, 秋高气爽, 受我邀约, 浙江金华战友<b>徐志明</b>、安徽马鞍山市<b>孙善福娄天宝</b>战友、当涂县<b>陶绍木</b>战友一同去安庆市看望老连长<b>潘光荣</b>同志。11月8日, 我早晨8时从武汉出发开车前往安庆, 全程317公里, 家人和战友们分别从四地乘坐高铁到达安庆, 大约1:40 五位战友到安庆市人民路全季酒店会合, 开启了战友共叙友情的小聚会, 下面向大家展现的安庆之旅花絮,视频由战友徐志明制作, 美篇<b>《深秋安徽浙江行之一》</b>由本人整理完成, 欢迎大家鉴赏!</p> <h3> <b>安庆</b>,简称“宜”,别称“宜城”,是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说起安庆,安徽的“安”,就源于安庆。在当代的交通网络之上,安庆似乎并不起眼。但这座大别山南麓的城市,曾以安徽前省会的地位,见证了皖江一带近代史上的沉浮。“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安庆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其正好位于大别山与皖南丘陵山地之间,是长江中游通往长江下游的必经之路。扼守长江天险的安庆府,为南京上游重要屏障。除了地理位置险要,在古代也是重要的航运通道,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明清两朝专门负责守卫长江下游的安徽巡抚也都以安庆为驻地。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国长江流域的城市中,重庆、武汉、安庆(时为安徽省省会)、南京、上海五座城市经济繁荣、综合实力雄厚,并称为“长江五虎”。同时,振风塔下的这座名城,的确振兴了由清朝至今的百年文风。从桐城派到安庆内军械所,从陈独秀、邓稼先到朱光潜、海子,安庆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熠熠生辉的名字。今天,跟随我一起,走进这座城,了解这座城。</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庆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建立<b>中国第一个军工厂</b>——安庆内军械所,生产出<b>中国第一台蒸汽机</b>、<b>第一艘机动船</b>,制造出<b>中国第一部电话机</b>……安庆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工业基因。</p> 8日下午三时左右,我们一行五位战友在安庆人民路全季酒店门前见到了老连长潘光荣,大家分别40多年才相见感概万千,并合影留念(从右向左第4位是老连长)。 <p class="ql-block"> 潘光荣老连长是我的良师益友,自当年农村高中毕业在人民公社当通讯员时就结识了他, 在他征兵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我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后来他动员我应征入伍走进了军营并分配到他连队, 在他身边当上了一名文书, 回想在部队几年的军旅生涯中, 同他同吃同住同工作, 他严于律己、宽厚待人、 与世无争、 处事沉稳、 工作敬业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他是我人生起步中的楷模,虽然我们相继结束了军旅生活回到地方各自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我们仍然怀念部队生活的日日夜夜,彼此想念远方的战友们。回首往昔,是部队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兄长们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从不后悔当过兵,我为自己曾经拥有军旅生活倍感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8日晚上, 老连长的女儿为我们六位战友40多年的重逢, 在人民路一家酒店举办了庆贺宴,战友们相聚在一起举杯畅饮,共叙友情,喜悦当下,灿烂明天,辉煌未来!</p> 战友们一起参观游览安庆市人民路市荣市貌。 <h1><b><br></b></h1><h1><b> 参观安庆古城</b><br></h1> <p class="ql-block"> 安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也是有数不尽的老街故巷,如熟知的吴越街、程良路、玉琳路等等,每个名字背后,都藏匿着一段历史,也许是烽烟往事,也许是兴衰荣辱,也许只是民俗趣闻。</p> <h1><b> 五位战友在老连长的陪同下夜游安庆古城</b></h1> 说到安庆街巷,就不得不提国货街了国货街位于安庆古城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内而我们今天要聊的正是这条百年老街的“前世今生”。 时间流转,岁月更迭繁华重启,唤醒老街为了保存安庆味道,再现文化辉煌国货街已进行了保护性开发重现往昔盛景。 今日的国货街旧影依稀可见,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安庆的文化底蕴,仿佛瞬间穿越时空,品味曾经凝聚着安庆人民一腔热血的历史。 <p class="ql-block"><b> 9日上午潘连长和女儿带领我们五位战友及我的家人参观了安庆市集贤时空文创园,</b></p><p class="ql-block"> 集贤时空文创园位于安庆市大观区,集贤北路西侧,东傍民航机场,北依大龙山余脉,西与独秀园毗邻,南距黄金水道长江仅十公里,占地面积约120000平方米。主要结合水泥厂原有建筑及场地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利用其独有的特色进行文创改造和保护利用,做到了步移景异,一步一景,院中看馆,馆中赏院。四大主题艺术馆(根雕馆、长桌宴、中国民居场景馆、桩坑艺术馆),十八座特色文化小院,千米烟火街市,与艺术幻境、百米天街等颠覆性文创项目,共同编织成一个有戏安庆、迎来送往的城市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走进时空之门,好似真的将人们带到了数十年前。砖红色的墙面上印有图文,展示着上个世纪独有的风情。而除了极具年代感的书画外,文创园的墙面上也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展示。</p> 集贤时空文创园原身是1972年建成的原白鳍豚水泥厂,是以水泥厂现有建筑风格及周边自然山水为基础,以非遗文化、艺术展示为核心,结合集贤关片区的历史文化元素,打造的文旅创意项目。产业升级之后,曾经的水泥厂摇身一变,化身一座创意之苑,只要踏上这片土地,便会开启一场穿越之旅。 目前,文创园项目包含十大主题艺术馆,百座特色文化小院,千米烟火街市,在感受独属于70年代的复古风情时,路边的文艺小店和新式艺术馆又能瞬间将你拉回现代。城市里的文创园,是老场景里的新故事,在集贤时空文创园新与旧的交相辉映中,来一场浪漫的时空对话吧! <br> 文创园建设初期是为了挖水塘,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以前的建筑桩,找出原厂区的设计图,才知道来自熟料库,是水泥生产线的关键一环,后来为了保留历史遗迹,由最初的水塘规划调整为桩坑艺术馆。部分桩的前端被打掉改造成竹笋破土而出,生生不息的形态,体现出生命的澎湃。下沉式的景观,将不同层次的建筑空间融入景观体验动线,也为桩坑创造了更多空间维度的可能性。<br> 沧海桑田,岁月流转。如今,安庆仍保留着许多蕴含着工人记忆、工厂文化和工业精神的工业遗存。近年来,该市积极推动工业遗存活化利用,通过“空间重构”和“价值重塑”,将一个个工业遗存改造成主题公园、企业纪念馆、公共活动空间等,在传承工业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br><br> <h1><b> 参观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纪念馆</b></h1> <h1><b> 参观陈独秀墓园</b></h1> 牌坊中门上方书“独秀园”,左门上方书“民主”,右门上方书“科学”,体现了陈独秀一生追求的理想信念。 前行,是陈独秀6米高的全身铜像。只见他身着西服,内穿马甲,两腿分开,左手叉腰,手握杂志。他昂首挺腰,目视前方,显示出坚定和自信。铜像基座正面嵌着一块长方形的枣红色花岗岩,上面竖刻着“陈独秀”三个字。 模型背面,是一本打开的“内页”,用金黄色的繁体仿宋字,竖刻1915年发表在《新青年》创刋号上的《敬告青年》和六个小标题: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力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落款是“陈独秀”和“一九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过平台,甬道尽头,是《新青年》杂志模型。模型正面是《新青年》杂志的“封面”,顶端刻着“新青年”三个红色大字。下面是一行红色的“陈独秀先生主撰”。内层是用约厚一米,长短不一的若干块粗糙石条垒起的六层梯形。 <p class="ql-block"><b>陈独秀墓</b>位于安庆市北郊十多公里的十里铺乡火龙山叶家冲。 汽车从安庆市北门外亲贤北路出发,拐入用陈独秀的字命名的仲甫路。这条路长约一公里,路不宽,路边栽着香樟。这地方就是安庆市十里铺乡叶家冲,是一片低矮的小丘陵,宁静安详。 陈独秀的墓园叫“独秀园”,是一片很大的广场。 广场前,一座巍峨的六柱五门汉白玉牌坊,是独秀园的大门。牌坊宽19.19米,寓意陈独秀1919年领导了五四运动。牌坊最高点为10.09米,寓意陈独秀的生日。牌坊为五门,寓意着<b>陈独秀一生与数字“五”有着不解之缘:5次留学日本、5次被国民党逮捕、当了5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 </b></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陈松年考虑到生母高晓岚在九泉之下没人陪伴,也想让父亲叶落归根,便于1947年2月返回江津,将父亲陈独秀的灵柩起出,运回安庆。到老家后,陈松年将父母合葬于安庆市北关。 当时,为了安全起见,墓碑上未刻“陈独秀”之名,用的是陈独秀科考时的名字“陈乾生”。六十年代后,祭祀活动被制止,到1979年,陈松年再次前去,坟墓已不见。 陈松年在一位熟悉情况的老农的帮助下,在一片林中找到了陈独秀的坟墓。陈松年把墓旁的一株青杉剥去一溜树皮,作为记认。然而当他再去茔地,整片树林却都被人砍伐,只剩下一截残桩。 前思后想,陈松年决定公开陈独秀的身份,争取人民政府的保护。于是便向安庆市有关部门写信,报告原委。1979年10月,在陈独秀诞辰百年之际,安庆市政府拨款助陈松年重修陈独秀的坟茔。 </p><p class="ql-block">修复陈独秀墓是以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和陈鹤年兄弟四人的名义进行的。墓碑上镌刻着:陈公仲甫字独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 1981年,陈松年的女儿陈长璞上书中共中央。邓小平阅信后,立即批示:陈独秀墓作为文物单位保护,请安徽省考虑,可否从地方财政中拨款重修。 很快,土丘坟改成水泥,四周铺以石板,围以石栏;碑高及人,上镌“陈独秀之墓”,墓顶覆盖黄土。 又过了十多载夏雨秋风,新近又扩修了独秀园。加高了陈独秀墓,通体用汉白玉砌成。四周围以石板。墓碑也愈见高大,上面镌刻的墓主之名改成了“陈独秀先生之墓”七个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