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百科》编者的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4年9月1日</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时光荏苒,《JS每日百科》到今天巳整三年了。非常开心有三百多万人次的读者与我俩一起通过美篇平台浏览大千世界,开拓眼界。澳大利亚原住民有一句美丽的谚语:"我们都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访客。我们只是路过。我们在这里的目的是观察,学习,成长,爱,然后我们回家。”(“We are all visitors to this time, this place.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 Our purpose here is to observe, to learn, to grow, to love, and then we return home.”)。我们很辛运处在这个信息时代,让我们即使足不出户还能欣赏无尽的自然和人文美。无论编者,还是读者,本质上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只要有乐意发现真善美的心灵,而且愿意在爱中分享。在这个意义上说,百科就是我们人生路上一起收获美好事物的手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感谢大家在评论和私信中给予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对我们身体的关心。的确,由于年龄和能力所限,百科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每天一期的安排,使得编辑上比较粗糙,内容也较零碎。故自本期起将《JS每日百科》改版为《JS百科》,不再每天一期,而为不定期发表。力求内容更系统翔实,並以期数编号,本期为1096期。期待美篇平台的读者继续相伴而行,也欢迎新朋友查阅往日的《JS每日百科》。</span></p> 开启今日百科之旅 <p class="ql-block">《JS百科》第1112期,2024年11月20日</p><p class="ql-block"> 一个古印加文明和马铃薯发源地的国度:秘鲁</p> <p class="ql-block">英文音频</p> <p class="ql-block">Peru: the country of ancient Inca civilization and the birthplace of potatoes
</p><p class="ql-block">Peru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varied countries. It is a multicultural nation, filled with traditions, a unique gastronomy and vast natural reserves. It is home to 12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and 84 of the planet’s 117 life zones. Peru is situ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South America and shares borders with Ecuador, Colombia, Brazil, Bolivia and Chile. Its enormous territory, covering more than 1.2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is composed of three regions: Coast, Highlands and Jungle. Its current population exceeds 32.8 million inhabitants. Spanish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Peru; however, 47 indigenous languages are also spoken in the country, including Quechua and Aymara.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Heartland of the Incas, Peru is still littered with sites that showcase this powerful empire’s prowess as master builders, most notably Machu Picchu. Visiting this citadel hidden in the mountains is inspiration enough for a first-time visit, but the Incas were just one in a long line of peoples with a surviving legacy to explore. The potato is native to the Peruvian-Bolivian Andes. It was cultivated in South America by the Incas as early as 1,800 years ago. The Spaniards who colonized South America introduced potatoes into Europe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6th century. Then it became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The landscape is equally varied: from the heights of the Andes down to the rainforest and quieter tributaries of the Peruvian Amazon. Peru feels like a country on the ascendency, reflected in the quality of hotels and a penchant for fine food.</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印加文明和马铃薯发源地的国度:秘鲁
</p><p class="ql-block">秘鲁(Peru,见译注1)是世界上多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充满了传统、独特的美食和广阔的自然保护区。它是1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和地球117个生命区中的84个的所在地。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玻利维亚和智利接壤。其广阔的领土占地超过120万平方公里,由三个地区组成:海岸、高地和丛林。其目前的人口超过3280万居民。西班牙语是秘鲁的官方语言;然而,该国也有47种土著语言,包括克丘亚语和艾马拉语。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为印加人(Incas,见译注2)的中心地带,秘鲁仍然到处都是展示这个强大帝国作为建筑大师的实力的遗址,最著名的是马丘比丘(Machu Picchu,见译注3)。参观这座隐藏在山中的城堡对于第一次访客来说已经足够鼓舞人心了,但印加人只是众多民族中的一个,他们有幸存的遗产可供探索。马铃薯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早在1800年前,印加人就在南美洲种植了它。16世纪下半叶,殖民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将马铃薯引入欧洲,转而风靡世界。景观同样多样:从安第斯山脉的高处到热带雨林和秘鲁亚马逊河较安静的支流。秘鲁感觉像是一个崛起的国家,这体现在酒店的质量和对美食的热爱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译注1:秘鲁共和国,通称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类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了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首都利马(Lima)。秘鲁人口约为3280万(2020年),预计2050年人口将达到4200万,是南美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72.6%人口居于城市地区,27.4%居于郊区。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为中等,全国约有3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秘鲁是多种族国家,在过去5个世纪由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印第安人原住民在西班牙人殖民统治之前已在秘鲁土地聚居数千年。现在的民族包括美洲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中国人在1850年代开始进入该国,并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族群。2008年秘鲁华人约占1%,多为广东和福建等省的中国移民。其他移民包括阿拉伯人和日本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证据表明,秘鲁在大约公元前11000年开始有人类的足迹。当地最早出现的复杂社会结构是公元前3000至1800年在沿海地区形成的小北史前文明(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其后又相继出现若干其它印第安文明。秘鲁是闻名世界的古印加文化发祥地,在公元15世纪,印加人建立了印加帝国,并维持了一个世纪。该帝国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第安社会建基于农业,使用灌溉和梯田等种植法;今天作为世界主粮之一的马铃薯就是1800年前,印加人首先种植,所以秘鲁被称为“马铃薯之乡”;美洲驼饲养和渔业也十分重要。因为没有市场或金钱的概念,社群的维系依赖互惠和再分配等机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秘鲁与邻国的边界的大部分纠纷都已在20世纪解决,但秘鲁和智利对于太平洋海域边界划分问题现在仍有争议。秘鲁是若干区域联盟的活跃成员,是安第斯国家共同体的创始成员之一,又有参与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秘鲁军队为南美洲一支中型军队,总计约14万人,其中陆军8.5万人,海军2.7万人,空军1.7万人。另有准军事部队7.8万人。军力规模不大,但拥有80年代向德国购入的多艘潜艇,以及10多架米格29、10多架幻象2000,使其成为南美洲一支让他国有所忌惮的军事力量。征兵制在1999年取消,改由公民自发参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秘鲁国土由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分为三个地理区:山脉以西的沿岸区是狭长的平原,除季节性河流河谷地区外气候干旱;高原区即安第斯山区,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和全国最高的山峰,海拔6768米的瓦斯卡兰山位于该区;第三个区域是占全国土地面积60%的亚马逊林区,区内是被亚马逊雨林覆盖的广阔的低地,位于山脉以东。秘鲁境内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三个主要流域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其他赤道国家不同,秘鲁的气候不是单一的热带;安第斯山脉和秘鲁寒流使全国各地的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沿岸区气候温和、湿度高但降水量低,但该区北部属于降水稀少的沙漠气候;高原区夏季多雨,气温和湿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亚马逊林区温暖多雨,但南端的冬季寒冷,不是四季都有降水。因为丰富的地理和气候形态,秘鲁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极高:截至2003年,该国发现21462种动物和植物,其中5855种是特有种。马铃薯起源的地方位于秘鲁南部和玻利维亚东北部之间,所以秘鲁被称为“马铃薯之乡”。秘鲁政府设立了几个国家公园进行保育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秘鲁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人类发展指数为0.723(0.8以上的国家才符合发达国家高),2010年人均收入折合为5027美元,31.3%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包括9.8%人口非常贫穷。在历史上,秘鲁十分依赖出口赚取外汇,以进口物资及偿还外债,整体经济表现也与出口息息相关。虽然出口为国家带来庞大的收入,但秘鲁无法发展出自给自足的经济,收入分配仍然不均。第三产业占秘鲁国内生产总值的53%,第二产业占22.3%,第一产业占15%,税收占9.7%。近年秘鲁的经济增长受惠于宏观经济稳定、贸易条件改善以及投资和消费的增加。2006年与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后,两国双边贸易额预期将会提高。秘鲁的主要出口货物有铜、黄金、锌、纺织品、鱼产品等;最大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中国、巴西和智利。秘鲁在 2024 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76位。</p> <p class="ql-block">译注2:印加人(Inca)指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他们与东亚人有部分相似的外貌特征。使用克丘亚语。“印加”的意思是“太阳的子孙”。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中段,中心在秘鲁的库斯科城。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克丘亚族的一支,讲克丘亚语。因为他们的“王”称为“印加”,早期西班牙殖民者与其接触时,错误的把他们“王”的称号来称呼这个部族,因此,印加人这个名字就延续了下来。他们在13世纪起开始向外扩张,并建立起历史上习称的“印加帝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译注3:马丘比丘是一座15世纪的印加城堡,位于秘鲁南部东科迪勒拉山脉的山脊上,位于马丘比丘山顶上,海拔2430米,通常被称为“印加失落之城”。距库斯科市西北80公里处。乌鲁班巴河流经它,穿过科迪勒拉山脉,形成一个具有亚热带山地气候的峡谷。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印加文明没有书面语言,在西班牙士兵第一次发现之后,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并没有多少欧洲人访问过该遗址。就历史知识而言,没有现存的书面记录详细说明该遗址在其活跃使用期间的情况。建筑物的名称、它们的假定用途和居民是现代考古学家根据实物证据(包括该地点的坟墓)得出的。最新的考古学认为,马丘比丘是作为印加皇帝帕查库蒂(1438-1472 年)的庄园建造的。很可能是在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之后,供他用作隐居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采用古印加风格建造,拥有抛光的干石墙。它的三个主要结构是太阳神庙、三窗神庙和 天文钟仪式石,该钟直接雕刻在山顶地区的基岩上。一根直立的石柱顶部有一个略微倾斜的平面,向北倾斜13度。它的特点是复杂的表面、平面和角度,其目的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被用作日晷,因为它在冬至期间与太阳的位置正好对齐。从1929年到1971年,马丘比丘进行了广泛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包括结构稳定和文物挖掘。印加人在1450年左右建造了这座庄园,但一个世纪后,即西班牙征服时放弃了它。根据新的 AMS 放射性碳测年法,它大约在1420年至1532年期间被占领。但也有可能在西班牙征服者到达该地区之前,大多数居民就死于旅行者引入的天花。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于1982年被宣布为秘鲁历史保护区,并于 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将其描述为“艺术、城市主义、建筑和工程的杰作”和印加文明的“独特见证”。2007年,马丘比丘在全球互联网民意调查中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考虑将马丘比丘列入其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但最终决定不这样做。2011年7月规定城堡的每日游客人数限制在每天2500人。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考虑将马丘比丘列入其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但最终决定不这样做。经过旅游业管理并减少遗址退化措施,2024年,每日游客人数上限正式提高到4500人,旺季期间最多允许5600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