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堂,位于浙江义乌市,因佛得名,因水兴商,因商而盛。</p><p class="ql-block">相传南朝梁代(502——557)天竺高僧达摩云游,恰逢义乌江洪水泛滥,遂投磬江中,化为渡船,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百姓。后人感其恩情,于投磬处募建“渡磬寺”。因寺柱楹联中有“佛光透彩传万代,堂烛生辉照八方”和“佛堂市兴永千秋”,后人遂名此地为“佛堂”。</p> <p class="ql-block">佛堂老街</p> <p class="ql-block">在佛堂老街上,可以看到具有年代特征的各种店铺。</p> <p class="ql-block">剧院墙上的工农兵浮雕估计只有50后、60后才熟悉。</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以前存在的供销社</p> <p class="ql-block">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有一集在佛堂录制时,鹿晗骑过的自行车也成“特色”。</p> <p class="ql-block">佛堂古镇上的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街头修鞋匠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佛堂老街大门附近有棵古树。</p> <p class="ql-block">佛堂老街附近义乌江南岸有座浮桥。</p> <p class="ql-block">在浮桥上能看到义乌江上还有一座名为“伏虎桥”的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伏虎桥的一端。</p><p class="ql-block">伏虎桥东端,如今叫小江滩。历史上,这里曾是松树满岭的小丘陵,又称伏虎岭。传说是南梁著名尊宿傅大士锡杖伏虎的地方。故风雨桥取名为伏虎桥。</p> <p class="ql-block">丽水的云和梯田</p><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就是奔着云和梯田去的,没想到天公不作美,在云和梯田景区一直阴雨绵绵。</p> <p class="ql-block">云和梯田最早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海拔跨度为200米~1400多米,垂直高度1200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被称为“中国最美梯田”。景区内拥有梯田、云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雾凇等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云和梯田有“三千三万”的特点。:三千是指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三万是指万亩杜鹃、万亩云海、万亩竹林。</p><p class="ql-block">这次只到海拔800米处。</p> <p class="ql-block">每年稻谷收割后,农民们开始放水灌田,做田埂,以备春耕。田里灌水之后,就像一块一块的镜面,随着天空的色彩而变幻,是一年中梯田最美的时候。</p><p class="ql-block">2017年,云和梯田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在“陌上云起”观光平台,可以欣赏到远山近田、层层叠叠的梯田侧颜。</p><p class="ql-block">群山之间,阡陌交通;</p><p class="ql-block">梯田之上,云卷云舒;</p><p class="ql-block">陌上云起,异时花开;</p><p class="ql-block">可缓缓归,亦可重来。</p> <p class="ql-block">山上雾气蒙蒙,需要耐心等待刮风,才能看到梯田的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一阵风吹过,梯田露出真面目,站在上面往下看,整个梯田就像一幅天然的版画!</p> <p class="ql-block">村民们刚搭好的景。</p> <p class="ql-block">云和梯田景区附近有个坑根古寨。</p><p class="ql-block">坑根古村落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45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内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块石、卵石路面,建有泉水井、古道、古宅、茶坊等古建筑。</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明朝中期,朝廷设银官局,矿工在村内就地取材,采矿的同时建造了独具特色的村寨,历经百个年形成了石案,村内有红豆杉,乾隆年间古庙宇等历史文化遗迹、融合山、水、古建筑群为一体,是典型乡村民俗文化的集合地。</p> <p class="ql-block">坑根古寨坐落于白银谷景区。</p> <p class="ql-block">相传坑根古寨是开采银矿的矿工所筑,村庄地处山涧河谷之旁,主要由木头与石块构筑,道路小巷也是由石块铺成。村中古民居则采用石头奠基,墙体大多为黄泥夯筑。</p> <p class="ql-block">这里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原住居民巧妙的利用环境特点构筑成一个个独立的院落,形成独具特色的“坑根石寨”。</p> <p class="ql-block">坑根村有个老茶坊,是一幢建造于清代的古建筑,原为村中大户的祠堂,后被改建为坑根学堂,也做过村委办公楼。</p><p class="ql-block">该建筑内有两根红豆杉柱,为省内罕见,是云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和梯田一带广植茶叶,当地居民盛行喝老茶,采茶时间往往都在端午以后。景区开发后,将这里辟为老茶坊。</p> <p class="ql-block">因为下雨时把山上的泥沙带下来,所以雨水呈泥水状,天气晴好时则是清澈透明的清水。</p> <p class="ql-block">银官桥是一座美丽的风雨廊桥,坐落在坑根村的“水口”附近。相传当年矿工们将白银矿石挑下山时,都要走过这座桥接受银官检查,因此而得名。桥上原本也没有廊屋,银官们为了躲避风雨,才建造了廊屋,成为一座廊桥。</p> <p class="ql-block">风雨石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浙江瓯江江畔的古堰画乡。</p><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景区位于八百里瓯江最瑰丽河段,<span style="font-size:18px;">景区内三溪汇流、三山环抱,环境优美、景色宜人</span>。景区内还有1500余年历史的通济堰,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和水上立交桥,及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农田水利法规——《通济堰规》。</p><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古堰画乡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画家来此写生采风,古堰画乡成为丽水巴比松画派发源地,成为艺术画乡。</p> <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景区内的堰头村有个古樟树群,是华东地区最为壮观、树龄最长的千年古樟树群,现存10棵,均为一级保护古树,其中最长的树龄已有1500年,最大的胸径达2.64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堰头村内的文星阁。</p><p class="ql-block">堰头村在明、清时期是叶氏宗族的聚居地。明代,叶氏从松阳迁居于此,勤耕苦读。几代人的韬光养晦,至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叶氏宗族科甲不断,仕宦众多,鼎盛时期连出了五名进士,所以在此建造了一座文星阁。</p><p class="ql-block">文星阁的门洞旁有以下对联:</p><p class="ql-block">高阁文界齐北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书亮节映长虹。</span></p> <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内的堰头村,是“通济古道”的必经之处,因位于通济堰的首部,故得名堰头村。堰头村历史悠久,背山面水,千年古樟群浓荫蔽日,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村落的格局与通济堰密不可分,是通济堰主要的本体文物所在地,村内还尚存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20多处。堰头村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孕育了独特的古堰文化。</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樟树是舍利树。</p><p class="ql-block">古樟树干中空能容数人,此树曾多次遭雷击火烧,又奇迹生还,民间敬为"舍利树"。</p> <p class="ql-block">堰头村村落布局临通济堰大坝主干渠北岸而建。村落形态比较完整,至今还保存有二十多处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多为三合、四合式两层楼天井院落,门楣题额主要有“懋德勤学”、“南山映秀”、“玉叶流芳”、“佳气环居”、“景星庆瑞”、“三星拱照”、“光荣南极”等。</p><p class="ql-block">这是保留至今的“南山映秀”。</p> <p class="ql-block">堰头古樟树群现存10棵,树龄均在1000年以上,分布于渠首至三洞桥主干渠两岸,千年岁月沧桑,默默捍卫堰渠,成为历史的见证,也是堰头村的风水树。</p><p class="ql-block">这棵古樟树就是千年古树。</p> <p class="ql-block">通济堰,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由拱形大坝、通济闸、石函、叶穴、渠道、概闸及湖塘等组成的大型水利灌溉体系。拱形大坝为世界首创,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筱构筑,南宋时改为石坝,以铁水灌注石坝缝隙中。通济堰自流灌溉着碧湖平原约6万亩良田,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廊桥下面是通济闸。</p> <p class="ql-block">乘坐游船进入景区,沿途有很多雕塑和亭子,都是为纪念和颂扬当时对通济堰修建作出杰出贡献的官员而设立的。</p> <p class="ql-block">刘廷玑(约1654一?年),管任内阁中书、浙江括州(今丽水)知府、浙江观察副使。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和三十九年(1700年),两次修筑通济堰石堤,慨然捐出俸银五十两,石坝竣工之时,“乡之人且鼓舞欢呼,声震谷川”。</p> <p class="ql-block">樊良枢,江西进贤人。1607年任丽水(原处州)知县,于1608年3月开工修通济堰。1609年4月16日,樊良枢请汤显祖为修复通济堰写记,汤显祖在约1200字左右《丽水县修筑通济堰记》和320字的《铭》中,高度赞扬了樊良枢修筑通济堰的伟绩。现存碑刻为中国文物界专家谢辰生九十一岁时所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汤显祖是中国明代大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等,被称为“中国戏曲之父”。汤显祖曾在处州(今丽水市)为官,执政期间勤政爱民政绩显著。</span></p><p class="ql-block">亭中背着碑文的是传说中龙之九子的第六子,名为赑质,又名霸下,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相传上古时它常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来被夏禹收服为夏禹治水立下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将其功绩,刻碑让其自己背起。</p> <p class="ql-block">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中国古代著名诗词作家,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任处州知府,重修通济堰,首立堰规二十条,勒石立碑,沿用至今。堰规内容完备、科学,沿用时间之长为历史上所罕见,是世界最早的农田水利法规之一。碑文撰写、书写都出自范成大之手,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王褆,北宋政和初年(1111年),任丽水知县的王褆与县学助教丽水人叶秉心创造了石函引水工程,导引泉坑水入大溪,成功地实现了立体交叉排水,破解了干渠被山涧来水侵犯而壅塞的难题,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何澹(1146-1219),字自然,南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观文殿学士,赠少师。开禧二年(1205年)奏请朝廷调兵3000人,疏浚通济堰,开凿洪塘和改木筱堰为石堰。</p><p class="ql-block">清《丽水志稿》亦云:“梁詹南二司马创始于前,宋参政何澹垂久于后。”著有《小山集》,收入《永乐大典》及现代唐圭璋编《全宋词》。居住处州(今丽水市)十年间,还主持修撰第一部《龙泉县志》;为应星楼书碑;建万象楼,山因以名。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病逝,墓葬丽水西乡(碧湖)凤凰山之东。</p> <p class="ql-block">詹司马、南司马,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年),在松阴溪与大溪汇合处筑堰坝截水灌溉碧湖平原,世界首创拱坝形式得以建成。</p> <p class="ql-block">古堰所在瓯江江畔</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水墨瓯江段</p> <p class="ql-block">沿着江边走,经常看到在江畔写生的美术工作者和学生。</p> <p class="ql-block">当时是阴天,又是傍晚时分,只看到水墨瓯江,没有看到其最美的瞬间,有点小遗憾。</p> <p class="ql-block">回到游船码头已是华灯初照了。</p> <p class="ql-block">松阳县的酉田村,距县政府9公里,海拔413米。因地处高山,水贵如油,原名油田后改为酉田。村里以叶姓为主,系南宋尚书左丞、著名理学家叶梦得后裔。</p><p class="ql-block">元末明初,叶文清从桐溪迁徙至酉田。清嘉庆年间(1796-1820)至今,酉田叶氏出现了一个六代行医的中医世家,成为一段杏林传奇。</p><p class="ql-block">村中古道纵横交错,传统建筑分布集中连片,有叶氏宗祠等历史文化建筑11栋。</p> <p class="ql-block">叶姓先祖刚迁居过来时,一时未想好村名,也就暂时搁着。</p><p class="ql-block">第二年,想不到夏旱连着秋旱,庄稼枯死了不说,人吃的水也到处找不出来。没办法,就去邻村借水做饭。邻村人吃水也很紧张,说水是没办法借,油要不要呀?严重的干旱把叶姓先祖气得不行,就说这地方滴水贵如油,没法住家的。决定第二日去别的地方寻寻看,总得寻个适宜安家的地方呀!不想第二日下起一场大雨。叶姓先祖想,是不是这里的山神想挽留自己呢?就这样留了下来。从此把村庄取名为油田,就是滴水贵如油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这支叶姓人虽然坚持在这里繁衍生息,但吃水用水相对还是比别的地方紧张一些。缺水总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对家庭妇女来说,洗刷不方便。后来,怕年轻后生讨不到老婆,避免“滴水贵如油”的名声到处传扬,就更名为酉田。</p><p class="ql-block">八卦风水中的那个"酉"字,代表正西方向。酉田村正好位于三都乡西部。而村的西面,又有一座比较大的山叫三叉岗,不仅从风水学的意义上看去显得很好,而且土层深厚,可以栽种很多五谷杂粮,可以算得上是座宝山。</p><p class="ql-block">上述内容摘自酉田村简介。</p> <p class="ql-block">在酉田的叶姓人家中,有一门六代都研习医术,行医为业,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第一代名医叶起鸿(1810~1868年),名蔡泉,字如松,号秀亭,国学生。15岁那年拜本县名医詹忠先生学医,聪明勤勉,尽得师传。后来又到兰溪等地拜医求学,医术大有长进,20岁时就开始边云游边独立行医。由于医术高超,不多年,秀亭先生就在本县以及遂昌、丽水、云和、宣平等周边地区树立了口碑。清同治乙丑年(1865)年间,秀亭先生因治愈了松阳县知事汪荣夫人的厌食症,得赠其亲自题写的“术继天士”匾额。从秀亭先生开始,这个家族子承父业,代有传人,已延续至第六代共出了9位医生,成就了一则杏林佳话。</p><p class="ql-block">同治、光绪、宣统以及民国时期,先后有松阳、宣平等地的知县赠以“和缓同仁”、“著手成春”、“妙手生春”、“秘囊传家”、“功同良相”等匾额。</p><p class="ql-block">酉田六代医生名气大,外地人一般叫不出他们的具体名字,都统称“酉田先生”。</p> <p class="ql-block">酉田村头有棵年逾950岁的马尾松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酉田村的议事长廊</p> <p class="ql-block">酉田村里的叶家宗祠。</p> <p class="ql-block">在酉田村对面山上有个摄影亭,在此可以俯瞰酉田村全景。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摄影亭旁边的路标</p> <p class="ql-block">俯瞰酉田村全景,就是一幅天然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酉田村及周边种的大多数都是茶树和山茶树,图中开着白色花朵的就是山茶树,可以榨山茶油。</p> <p class="ql-block">石门圩廊桥由石门圩老桥改造而成,成为游客观赏松阴溪两岸风景的观景点,实现了“转危为秀,变废为宝”华丽转变。石门圩廊桥形态取自于丽水传统廊桥,设计增添现代感,朴素大气。</p> <p class="ql-block">石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圩廊桥就建在这座</span>石门圩老桥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门圩老桥</span>总长263.17米,于1974年建成,2017年修复加固。石门圩大桥是当时遵照毛泽东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建造的无筋无肋双曲拱桥。在老桥石栏上还能依稀可见当时雕刻的一些时代文字。</p> <p class="ql-block">午羊堰,又名石门堰、黄公堰,<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石门河段中,始建于明朝。</span>据现存石门村委会堂傍石门圳碑志记载,清道光年间,石门与黄公渡拼买十五里纪家杰水礁圳一条,共享水利。分三坝,名曰石门圳、下洋圳、莺嘴,后因河道变迁及下洋圳等水毁,合并三坝于石门圳(即石门堰)。</p><p class="ql-block">原午羊堰以干砌块石坝为主,屡经水毁,修复变迁。午羊堰<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建于1972年,修复于2009年,坝址位于石门圩老大桥上游10米的松阴溪干流河床上,堰坝长246米,堰顶宽9.2米,堰高3.1米,设置引水闸、放空闸和排沙闸各一道。堰后引水干渠长3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堰是黄公渡村、塔寺下村等周边四个行政村的重要生产和生活水源,灌溉下游4500亩农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门廊桥上看两边风景,特别漂亮,既有江南山清水秀的特色,又有其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石门河上的浅滩上布满青苔,有钓鱼爱好者涉水去浅滩附近钓鱼。</p> <p class="ql-block">处州府城,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的南明湖附近。</p><p class="ql-block">丽水,古称处州,别称括州、括苍。这里山川钟灵毓秀,文化源远流长,境设1个市辖区:莲都区、7县:青田县、缙云县、遂吕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县,代管1县级市:龙泉市。其中,景宁县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p><p class="ql-block">丽水市是浙江省首个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的地级市,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以独特的黄帝文化、剑瓷文化(龙泉市)、廊桥和香菇文化(庆元县)、<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雕文化(青田县)、竹炭和菊米之乡(遂昌县)、</span>畲乡文化、华侨文化、汤显祖文化等闻名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应星楼</p> <p class="ql-block">南明湖畔</p> <p class="ql-block">金华武义熟溪桥</p><p class="ql-block">熟溪,旧名武阳川,元至正元年(1341年)因取“溪有水则岁熟”之意,改名熟溪。熟溪全长26公里,是武义名副其实的母亲河。熟溪两岸植被茂密、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诗人孟浩然赋诗一首《宿武阳川》</span></p><p class="ql-block">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p><p class="ql-block">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p><p class="ql-block">诗中将熟溪两岸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熟溪两岸间,矗立着一座800多年历史的古桥——熟溪桥。熟溪古桥是江南廊桥的代表,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到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加修桥屋成了风雨廊桥。熟溪桥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桥下九拱十墩,桥身宛如长廊,长140米,宽4.8米,桥中楼阁高耸,重檐翘角,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桥身两旁设有独具江南特色的木栏杆,依栏远眺,尽览小城美景,可谓“遥见船从桥下过,恍疑人向镜中游”。</p> <p class="ql-block">廊柱与梁匾上,有沙孟海等名家的书法,各具风骨。</p> <p class="ql-block">熟溪河中,看到有一些人在河中清洗衣物,当时室外气温15℃,河中人好像一点不觉得冷,难道真如传说中的河水是温热的?</p> <p class="ql-block">熟溪桥下湍急的流水</p> <p class="ql-block">以上景点文字简述均摘自景点简介,照片均出自原图直出。</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