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岱召问佛

格物致知~乔云飞

<p class="ql-block">引子:我们都是从历史里走来,我们都是向历史中走去,所以我们寻找那历史的足迹,记录这历史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  初冬时节,山明水秀,黄绿间杂,土默川一片宁静祥和。</p><p class="ql-block"> 我和杜同学在鹿城包头办完事,尚余大把时间供日落前返回青城呼市。他说,没有去过美岱召,希望借此去探寻一番。我呢,前些时听亲戚说老家雨涝,盛时积水过膝,不知那些久违的泉眼儿是否复活。不同的想法,相反的方向,逼我们作出一个“大胆”的选择:在地图上画一个大圈子!</p><p class="ql-block"> 脑痴路茫,交给导航。放开刹车轰上油,它叫怎走就怎走……</p> <p class="ql-block">  车过包钢,直达黄河浮桥。一块石碑映入眼帘,上面腥红的大字:金津古渡。关于这个渡口,父亲曾给我讲过:那年他拉了一“二饼子”牛车的羊皮到包头贩卖,结果包头解放了,羊皮没人要了,只能将它换了一车书拉回来。我家那本道光版的《康熙字典》作为父亲的遗物传给我,就是这么来的。关于这个渡口,我年轻时曾多次走过:夏天坐划子,冬天踩冰凌,为此还写过一篇《当年如此过黄河》的小文,备述其酸甜苦辣程度。关于这个渡口,影视剧里也曾经拍过:《百灵庙的枪声》中,后来成立的蒙骑独立旅夜袭黄河渡口,走进了抗日的烽火……但我不知道,不知道它还有这么个名字:金津古渡。据说此名来自北魏,因黄河沙里含金而得名,我不信!</p><p class="ql-block"> 车过浮桥,又一块石碑矗立:秦直道遗迹。遗迹好,遗址就不对了,因为它是从陕西咸阳到包头九原(麻池古城)的大道,笔直而宽阔,若被称为“秦代高速公路”,那是绝不为过的。据说此路为蒙恬所修,至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那也是绝不为过的。可是,可是秦代又叫前述渡口什么呢?不管它叫啥吧,“黄河古渡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呐。</p><p class="ql-block"> 抬头往上望,平地突兀出一座石山来,令人惊异,它就是昭君坟了。翦伯赞在《内蒙古访古》中提到过它,说只是城阙的高处罢了。小时候,听我妈讲,这里是王昭君灵魂归处。她说,人死后第七天,阎王爷就会来索要灵魂了。王昭君为躲避追杀,一路向南跑,将自己的粉盒子丢了,所以就有了白土梁,将自己的鞋子丢了,所以就有了城拐、二狗湾两块高地,最后到了黄河边,被阎王爷赶上杀了,所以就有了昭君坟。那肯定是传说,甚至是迷信,但已足见王昭君在普通百姓中的位置了。沿着蜿蜒小道、踏着怪石嶙峋直达山顶,极目远眺,只见库布其沙似弓,黄河流水如弦,西柳沟像是待发的一支箭,落雁崖上,王昭君在急切地招手呼唤:别……别……突然间想起翦伯赞那首诗: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一路向西,就是河阴古城二狗湾、城拐子。至于这里为什么就出来个“河阴古城”,我不知道。但据老人们说,这里是“蠕蠕刘王城”,汉代的应该无疑。老家有句寒碜人的话:“你个蠕蠕刘王”,不知是否与之相关呢?</p><p class="ql-block"> 折而向东,就踏上我的故乡—柴登草原了。说是草原,早已不复过去的光景了:当年起伏的沙丘推成了平畴,盐碱滩变成了米粮川,只有那一簇簇红柳、枳机还能勾起些儿时的记忆。哎,真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叹:and,我的蟋蟀们,and,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今年夏秋多雨,倒是随处可见一汪一汪的清水,至于那些泉眼儿复活了你又看不到,还是压根儿就没复活而至此沉寂了,我不知道。只听杜同学在旁边嘟囔:人总想回到过去,但永远回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 回不去就继续前行吧。中午,我们抵达了美岱召。我在包头土默特右旗工作那会儿就来过这儿,总感觉这座召庙有点儿怪:既然是召庙,为什么围墙有角楼呢?既然是召庙,为什么门楼匾额题什么“皇图永固、帝道咸宁”之类呢?不过,年轻不问究竟,人家怎拜咱怎拜吧。后来,为了写一篇《漫话走西口》的文章,不得不翻阅历史资料,追寻走西口的渊起,偶然间涉及到它—美岱召。不过,那时的它还不叫这个名字,或者该叫“大板升”城,或者压根儿还没起名字,只能叫个“金国首都”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  要知道这“金国”是怎么来的,就必须追溯到北元。要知道“北元”是怎么来的,就得谈谈“元灭明兴”了。而要谈“元灭明兴”,就要涉及咱们内蒙古的一个重要遗迹—集宁古城。</p><p class="ql-block"> 元末,北方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就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那一场。他们的口号是“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起义军兵分三路攻向元朝的要害部位,其中一路由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率领,出河南、入山西、战大同、废集宁,直至火烧元上都。红巾军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其中的一支—朱元璋继续他们的事业,直至攻下元大都,赶走元顺帝。历史就是那么“好玩儿”,当年红巾军起义策略叫以“明(起义军)”斗“暗(元朝)”,因此有了“小明王”直至后来的“大明王朝”。元顺帝溜走后,大将徐达一路追击,再次蹂躏集宁城,过“火”元上都,直至捕鱼儿海子(呼伦贝尔湖)。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把元顺帝逮住杀掉,而要玩儿那“你停我赶,你走我追”的游戏呢?其中的缘故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p><p class="ql-block"> 历史同样就这么好玩儿。蒙古人统治中原98年,但却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先说吃吧,来之前是“火烤牛羊肉,生饮牛羊奶”,到中原后变成了“炖肉加调料,米饭与面条”。再说穿吧,来之前是“貂绒裘皮”,到中原后变成了“绫罗绸缎”。次说住吧,来之前是“毡房席地”,到中原后变成了“高楼大厦”。至于行呢,坐车总比骑马舒服百倍吧!所以我那位杜同学说得对:永远回不去了,所以民国初年我们那位沙克都尔扎布王爷说得对:你们喀尔喀蒙古没到过中原,脱离了中国独立照样可以活下去,我们就不行了。</p><p class="ql-block"> 要说我们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损呢!烧饭要用锅吧,他来了个“金属禁运”,美其名曰:害怕打造成兵器。历史就是这么好玩儿,元朝最后那个元顺帝叫“帖懽妥木尔”,翻译成汉语就是“铁锅”的意思。做饭要用米吧,他来了个“坚壁清野”,美其名曰:害怕汉人通蒙……没办法咱就劫掠吧,反正骑兵比人跑得快。那小子倒好,来了个“九王戍边”,每个关口要隘分兵把守、王爷督军。那些王爷也怕死啊,万一哪天蒙古人来个突然袭击能有个好?于是纷纷筑城。城与城也有间隙,还可以“偷渡”呢,咱们就用高墙把它连起来。如此,蒙地越穷,劫掠越甚,汉地越严,办法越多,所以两百年明蒙战争并不是“复国与反复国”而是“劫掠与反劫掠”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到了嘉靖一朝,长城修得像铜墙铁壁,皇帝大人下令切断与蒙地的一切往来,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恰在此时,草原上成吉思汗的后裔里出了一代雄主:阿拉坦汗。1550年,他率军绕过大同城,扣开古北口,包围了北京城,提出“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不者岁一虔尔郭”,是为“庚戌之变”。不过,大明朝廷里也是有明白人的,看来堵不如疏啊,就这么个条件,答应就是了,何必死扛呢。于是,明朝定时定点开市,阿拉坦汗撤军,边境安定下来,蒙地也富裕起来。</p><p class="ql-block"> 饭饱思淫欲,况乎大汗呢!那年(1571年),阿拉坦汗的孙子叫把汉那吉的,说了一门亲事,是他姑妈家的丫头,也是阿拉坦汗的亲外甥女。当姑娘从封地到了大板升(权且这么叫吧),不仅让把汉那吉迷上了,也让阿拉坦汗迷上了,那叫个体态婀娜、齿白唇红。阿拉坦汗说:你别娶了,我娶了吧。大汗说了能怎么办?把个把汉那吉气得直接就领了几个亲信骑马投了明朝。那时,宣大总督已经是王崇古了。他一听是阿拉坦汗的孙子来投,惊得半天合不拢嘴,一边向朝廷报告,一边好吃好喝招待着。要么说朝廷里还是有明白人的,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认为:这是个改善明蒙关系的绝佳机会,因为那时东边的满人崛起,已经跃跃欲试了。于是朝廷下令:把汉那吉不得解京、不得给官,不得伤害,就这么好好养着,静待对方反应。阿拉坦汗这边呢,自从把汉那吉出走,那个大老婆是整体哭天喊地、寻死觅活的,把个大汗搞得一点儿招也没有。毕竟是自己的孙子,大业还等他继承呢,找吧。于是,阿拉坦汗竟起二十万大军,把个大同城围得水泄不通。守军问:为什么兴兵?答曰:还人、封王、称臣、互市。还有这好事?谈吧,条件要对等!就在咱们丰镇那个叫晾马台的地方,隆庆和议达成:用把汉那吉换回白莲教头目赵全等9人;明朝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阿拉坦汗取消金国皇帝称号,对明称臣;在长城九边十一口外开设互市贸易区等。隆庆和议对漠南蒙地产生了至少三个重大且深刻影响:走西口发轫、呼和浩特建城、黄教在草原传播。</p><p class="ql-block"> 关于走西口,我在《漫话走西口》里已经讲得够详细了,且和文中主题不符。需要补充的是,隆庆和议前,土默川并不是没有汉人,而是一帮子偷渡客。据《赵全谳牒》载:有数万人,聚而为“板升”。所谓板升,就是“干打垒”墙,上面盖顶即为房子,为过去土默川地区所常见。我初游美岱召时,城墙绝非现在的样子,都是粘土里混杂石块儿,夯筑的痕迹十分明显。再加上《赵全谳牒》里说,他们与阿拉坦汗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我怀疑美岱召初始就是这帮人干的,所以我怀疑美岱召就是当年的大板升。</p><p class="ql-block"> 至于三娘子为什么好好地放着大板升不住,而要在库库和屯修一座城呢?我想原因也许很复杂,成就了高尚说:文韬武略。我想原因也许很简单,成就了庸俗说:那里有阿拉坦汗的大老婆,她的姥姥。那里有把汉那吉,那个该叫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阿拉坦汗有了这么一位美丽动人、聪明能干的小媳妇,再加上自己也老了,内政外交全由她,乐得做个“甩手掌柜”的,所以除了在大板升与青城之间享受外,就是到自己的领地巡边瞎转。或一日(1578年阴历5月15日),来到青海一个叫仰华寺的地方,见僧人在讲经说道,坐下听听吧。这一听就听出故事来了:很有道理,正是自己想要的。约出来攀谈,居然意气相投,有种一见如故之感。互相介绍:我乃忽必烈之后裔,土默特之大汗,故金国之皇帝,大明朝封我为“顺义王”,阿拉坦汗是也。我乃八思巴之香火,宗喀巴之弟子,索南嘉措是也。怪不得咱们一见如故呢,都是前世姻缘!你莫不是忽必烈转世来的吧?就是就是!你莫不是八思巴转世来的吧?我觉得也是!想当年咱们君臣同心,横扫宇内,囊括四海,建立了不世之功。今日转身一见,必当思想控制、武力征服,创出千秋大业也未可知呢!</p><p class="ql-block"> 嗨,兄弟,我授你个封号吧,就像那明朝的皇帝老儿给我个“顺义王”一样,但必须与他们不同。你就叫“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吧,“达赖”是我们蒙古语,大海的意思,“喇嘛”是你们藏语,上师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法海无边伟大的上师。嗨,老哥,谢谢,我也以佛祖的名义授你个封号吧,就叫“转千金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这可是当年八思巴给你们忽必烈的,现在我再赠予你,你也是睿智贤明的转轮王啊。好吧,兄弟,你以后就是达赖喇嘛,我就是彻辰汗。喂,老哥,我上面那两位老师该叫啥呢?嗯,老弟,这好办,你叫三世达赖喇嘛,他们就叫二世、一世好了。这么一折腾,达赖喇嘛有了,转世制度有了。</p> <p class="ql-block">  阿拉坦汗打道回府后,三世达赖喇嘛那是日思夜想啊。于是手握转金轮,身披黄袈裟,一路向东追来了。那时也没个电话手机啊,等知道时,已经到了大板升前面的苏波盖了。老弟啊,我在大板升供你传经布道的房子还没修好呢,你好生在这儿住一阵子,等我把房子建好了你再搬进来啊,于是就有了大板升里那处“达赖庙”。</p><p class="ql-block"> 至于后来三世达赖喇嘛怎么去呼和浩特为阿拉坦汗超度亡魂、三世达赖喇嘛怎么圆寂、四世达赖喇嘛怎么找到的,这些就不讲了,因为与大板升没太大关系。这里必须说的是四世达赖喇嘛,那可是蒙古人,就出生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察汗诺尔,名字叫云丹嘉措。我去过那儿,对此深信不疑。</p> <p class="ql-block"> 四世达赖喇嘛时,为宣扬和传播喇嘛教,派了个叫麦达理的活佛到大板升坐床。至此(1606 年),大板升变成了美岱召。美岱召里的那座乃琼殿,就是他的坐床之所。</p><p class="ql-block"> 拂去历史的烟云,抹净案几的尘埃,美岱召便是漠南仅存的、具有皇家味道的城市。经幡飘飘,梵音声声,美岱召便是漠南最早的黄教寺庙。而今,这里已经成为追寻历史的地方,旅游观光的去处,休憩散步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佛前心中默念:佛啊,你是最早来到这里的,你之前这里有佛吗?你之后呢?我站在佛前轻声叩问:佛啊,你法海无边,能否告诉我脚下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包括那金津古渡、秦直道、王昭君,还有我那记忆里的泉眼,一切的一切。我站在佛前合掌祈祷:佛啊,你是普渡众生的,记住“皇图永固,帝道咸宁”,可别忘了“万民乐业,四海澄清”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