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第十七、十八团研修生集体合影。日本国立中央青年之家,富士山下。92年9月6日摄。</p><p class="ql-block">九二年,我有幸赴日本国山梨县上野原岛繊色研修,在异国他乡,通信成为与家人同事联系的珍贵纽带。自己喜欢集邮,周围的同事也有集邮的,邮票不仅是一种通信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许多邮票设计者为了个性、精巧、“美”字煞费苦心,个人集邮也如此,爱美是天性。特于去日本郵局买邮票,专买具有“东洋”特色的,其中有人物况且古色古香的便是美丽的“藤娘”记念邮票,有寄给恋人的信封为证。</p> <p class="ql-block">92年10月17日,我在北海道旅游途中看到枫叶正红,红得似火,摘了两片並茎的枫叶,象征着并蒂莲寄给秀丽,不料秀丽藏了三十年。(如今想来确实“珍贵”)</p> <p class="ql-block">92年10月17日•日本北海道</p><p class="ql-block">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讲日本之美时说到:紫藤具有日本式的优雅,和女性的妩媚,低垂盛开,随着微风轻摇款摆,那一派风情,真是婀娜多姿,谦恭平和,不胜柔媚。在初夏一片翠绿之中,时隐时现,仿佛也知多情善感似的。</p><p class="ql-block">初闻此语,我并未有深刻感触,然而随着时光流转,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如涓涓细流,逐渐浸润心田,我才真正领略到其中深意。</p> <p class="ql-block">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右一)</p><p class="ql-block">日本的藤娘传说,宛如一首凄美动人的诗篇。藤娘,这位出身贵族的女子,与市井小贩太郎倾心相爱,却因父亲的暴怒被深锁宫中。她夜夜悲泣,终感动月神,月神拔下头簪化作紫藤,助她逃离深宫。然而,命运弄人,等待她的却是太郎的背叛。身心遭受重创的藤娘,郁郁而终,化为一束藤花,永远地诉说着那份哀怨与痴情。</p> <p class="ql-block">自己作为下乡十年的“知青”,曾经上山砍过柴,见识过许多花草。每逢春天来临,蓝天白云碧潭清波,道场山上微风吹拂,兰花幽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山坡上,映山红如燃烧的火焰,与翠绿相互映衬,熠熠生辉。而当紫藤花盛开的时节,那随风摇曳的身姿,却在我年轻的心中掀起阵阵波澜。</p> <p class="ql-block">湖州道场山•我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自己年轻的心境随着花影招展而显得心烦意乱,不时的思考,难得的想往,不断的盼望,却带来一次次的痛苦、失败、以至失望。而今再一次“插队”(当研修生好比是“洋插队”),只当是弥补前时的不足吧?</p><p class="ql-block">砍柴之际,紫藤花摇曳并没有那些浪漫的奇思妙想,况且还没有解决安生立命的问题,整天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即便有时不着边际的瞎想,也像流星般一晃而过。望着紫藤花,心中暗自期许,若有朝一日遇见心仪之人,定不会如传说中的太郎那般薄情寡义(时光穿越到七十年代)。年轻时不好说豪言壮语,现在轮到老态龙钟好写“军令状”了。</p> <p class="ql-block">藤娘的故事不仅在传说中流传,更融入了日本的传统舞蹈与戏剧,是歌舞伎的经典舞踊之一。</p><p class="ql-block">在歌舞伎《藤娘》中,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演绎着这位失恋少女的形象。头戴黑漆斗笠,肩背紫色藤花条,身着华丽和服的藤娘,双目低垂,神情幽怨。她以斗笠和长袖为道具,与象征情郎的藤萝树对斟对饮,最后醉卧花下。那上下舞动的花斗笠,优美的造型,将女性的婀娜身姿与哀伤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不禁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歌舞伎,作为日本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历程也充满传奇色彩。最初由女性表演,后因避免以美貌蛊惑观众,逐渐演变为由男演员专任。晚清王韬游历日本时观看歌舞伎,对男扮女装且发声怪异的表演颇感诧异,我在观看日本电视剧中歌舞伎表演时也有同感。</p> <p class="ql-block">而与之相比,我国京剧男旦在20世纪后半期逐渐被女演员替代,这鲜明地体现出两国艺术传承在时代变迁中的不同轨迹。</p> <p class="ql-block">藤娘,不仅仅是一个传说、一段舞蹈或戏剧,更是日本文化与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她是藤花仙女的化身,代表着人们对自然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在日本的浮世绘、羽子板等艺术形式中,常能看到藤娘的身影,而供养人偶娃娃祈求平安的迷信习俗也与之相关,尽管其中伴随着诸多灵异传说,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藤娘在日本民众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羽子板•藤娘</p><p class="ql-block">在日本的文化意象里,藤娘宛如藤花仙女降临尘世,她是自然的精灵,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钟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恰似我国神话中那位九天之上的织女,虽相隔山川湖海,却共通着东方民族对美的感知与灵韵的追寻。二者皆为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在不同的地域土壤里生根发芽,却于文化的天空上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