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第一名刹:南郭寺

@陪伴佐佑

<p class="ql-block">南郭寺,陇右第一名刹,位于甘肃天水市城南2公里的南山(秦州慧音山)山坳。南郭寺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并成为了历朝历代诗人墨客的览胜之地。寺内树木葱茏,古柏参天。大雄宝殿前,被誉为天水(秦州)八景之一的「春秋古柏」依然繁茂、生机盎然。南郭寺因为诗圣杜甫曾在这里寓居过一段日子,所以这里也成为了后人追寻杜甫足迹的必到之地。</p><p class="ql-block">南郭寺坐南面北,依山势而建,建筑规模宏大,由三座山门自西向东组成西院、中院、东院三个院落。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二配殿、东西二禅林院以及卧佛院。院内风景优美,古柏苍翠,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杜甫诗中的「老树」春秋古柏、龙爪槐和本氏卫矛,被天水当地人称为南山「三绝」。在南郭寺,伏羲文化、三国文化、大地湾文化等多元文化汇流交织,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不同教派在这里碰撞融合,给后人以启示和遐想,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壮丽景观至今仍吸引着文人墨客,不远千里前来观瞻。</p> <p class="ql-block">甘肃天水(古称:秦州)山川连绵,河流众多,渭河横穿全境。境内发现距今3.8万年的“武山人”头骨化石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进入新石器时代,从天水大地湾、西山坪、师赵村、傅家门等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先民们已能在这里进行比较复杂的劳动创造。已发现的早期房址、黍、彩陶、刻划符号、宫殿遗址、地画等遗存成为迄今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重要的文明成果。天水因之成为中华民族和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2024年深秋,我和老伴儿在从麦积山回天水城的路上,专程登上秦州慧音山,到南郭寺去拜望诗圣杜甫、我们这位河南老乡。我觉得,南郭寺是甘肃境内杜甫遗迹、纪念物保存和修建最多的一个地方,南郭寺也因为诗圣杜甫以及他的诗词被世人瞩目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携全家老少一路西行,经关中平原,翻越苍茫陇山,抵达当时的秦州、如今的天水。</p><p class="ql-block">当年,杜甫在秦州寓居有三个多月,竟作诗百余首,平均每天一首,这在他一生中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中是绝无仅有的数量。</p> <p class="ql-block">寺院里满是诗圣杜甫的诗词…</p> <p class="ql-block">“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p><p class="ql-block">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p><p class="ql-block">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p><p class="ql-block">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p><p class="ql-block">诗圣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客居这里三月有余,共创作了117 首「秦州诗」。其中就有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当年,杜甫在诗中所记写的“老树”和“北流泉”至今犹存。“老树”就是寺院中的这棵老柏树,迄今已有2500多岁,依然枝繁叶茂、参天吐翠,被誉为:“春秋古柏”,为秦州古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春秋古柏的枝干伸向了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北流泉</p> <p class="ql-block">杜甫当时在诗中所记写的“北流泉”,现在“泉”的周围有汉白玉砌成的六方护栏地,上有六角赞尖顶木亭。如今,这眼泉水的味道依然甘甜,并且四时不竭,当地人称之为“灵湫”。</p> <p class="ql-block">杜甫雕像</p> <p class="ql-block">天水诗圣碑林序…</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这株龙爪槐依然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仰望……</p> <p class="ql-block">寺院内外不仅古香古色,而且古木参天。</p> <p class="ql-block">南郭寺舍利塔,俗称“隋塔”‌。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是隋代广建寺塔时的产物。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曾下诏在多个州建塔安置佛舍利,南郭寺因其地理位置和规模符合建塔条件,因此建造了这座舍利塔‌。</p><p class="ql-block">此塔几经颓废,宋代曾重修,但不久后因地震而圮。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谢鉴等人修缮了古塔。然而,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这座塔因地震再次倾塌,仅剩的塔基也于公元1922年被拆除‌。</p><p class="ql-block">后来,为了供奉原塔的佛舍利及其他圣物,应广大信众要求,天水市秦州区佛教协会决定在南郭寺上部约60米处新建“佛法身舍利塔”。照片上的这座新塔高88米,地宫2层,呈八角飞檐结构,完工‌于2019年10月。</p> <p class="ql-block">天水不愧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38000年的“武山人”头骨化石、距今8000余年的大地湾早期人类活动遗迹、延续4000余年的史前文化遗存,充分见证了中华先民的历史足迹和文明历程。</p><p class="ql-block">天水(秦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厚之地。秦汉的赫赫军威,魏蜀的金戈铁马,北朝的渭水梵音,隋唐的繁华盛景,宋金的商贾云集,元明清的人文蔚起,谱写了一曲曲悠扬婉转而经久不绝的动人乐章。</p> <p class="ql-block">南郭圣境……</p><p class="ql-block">甘肃天水(秦州)是一座古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貌独特。当年在秦州,杜甫遍览了城内外近郊远野的山川风物、庙宇楼亭。隗器宫、南郭寺、驿亭、东楼、赤谷西峰、太平寺、麦积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与此同时,他还访田问舍,览物观俗;眺望关塞的烽火,细听城头的鼓角。他被秦州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所吸引,为这里的殊风异俗而称奇,也为此地的雄山秀水而赞叹。他用大量的篇幅作了生动而细致的描绘,那些被认为是标志着杜诗最高成就的《秦州杂诗二十首》、《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二首》以及《佳人》、《雨晴》等,无不渗透着秦州地域文化的痕迹,凸显出秦州地域文化的鲜明色彩。杜甫的诗作使历史上无人专门咏写过的秦州山川风物得到了全景式的描绘,把秦州神奇独特的风貌展示在了世人面前,不仅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而且对秦州扬名于世作出了独特贡献。譬如《山寺》一诗,它是古代诗人中最早咏写麦积山的诗作,而南郭寺则借助杜甫的诗作名扬四方,不少人就是吟诵着“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等诗句从而了解秦州,走进陇右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则已成为了脍炙人口、传诵干古的名句。因杜诗而声名大振的南郭寺现已成为天水(秦州)的一张文化名片被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杜甫在秦州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丰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转型期,近代文学史家朱东润先生曾说:“乾元二年是一座大关,在这年以前,杜甫的诗还没有超过唐代的其他诗人,在这年以后,唐代的诗人便很少有超过杜甫的了”。杜甫的秦州之行之吟,给秦州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干百年来,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大诗人的怀念,修祠刻碑、延绵不绝。纪念祠堂,有明确记载的就有东柯草堂、李杜祠、杜少陵祠、社棠草堂。</p><p class="ql-block">南郭寺在“北流泉”南面的院落里,现陈列着二碑一像。东侧是一座新雕的杜甫石座像,题名:“杜甫在秦州”。西侧矗立着“杜甫秦州杂诗碑”,为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秦州知事傅鼎主持刊刻,这是迄今为止,天水(秦州)所见最早的杜诗碑刻。正南面是新建的“二妙轩碑廊”。公元1998年“二妙轩碑”重新刻立于南郭寺杜少陵祠东南的“北流泉”前,气势宏伟,庄重典雅,现已成为南郭寺内一个新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如今,南郭寺中,“老树”、“清渠”、“空庭”、祠堂、雕像、诗碑,交相辉映,融汇时空,充满了浓郁的杜甫文化氛围。在这里,人们尽可感受诗圣陇右行吟的韵味,追寻杜甫秦州遗迹的印记,获取抚今怀古的悠悠情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