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军队撤往中条山的时侯,一场战斗将悄悄来临,那就是东坞岭战役。 <br> 东坞岭位于山西省沁水县界内,当时,日军为了打通进攻中国西北的战略通道,向中条山西端的黄河风陵渡发起攻击。日军的进攻,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无法速战速决,只能向后方请求速发补给。 <br> 日军出动了一支由数百辆汽车组成的庞大运输车队,把大批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运往风陵渡前线。<br> 为了切断日军的供应,中国军队在东坞岭对日军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伏击战。这场战役虽然小,却牵动了国共两军两位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一个就是当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而这两位不同党派的将领是怎样合作的呢?<br> 山西沁水县原党史办主任王良对中条山战役有颇多研究,说起中条山会战,王良总会提到一次小小的战斗,东坞岭战役。现有文献记载,东坞岭战斗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和日本人打了3天3夜。<br> 但当地老百姓说法却与文献截然不同,冯忠诚早年随父亲逃荒,从河南老家来到东坞岭对面的西坞岭定居,当时年幼的冯忠诚刚好目击了这场战斗。在他的记忆中,东坞岭战斗的主角不是八路军,而是由卫立煌指挥的国民党中央军,时间也不是三天三夜,只有3个小时。<br>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一疑问,王良于上世纪80年代在重庆找到了当年东坞岭战役的总指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93军30旅旅长陈华,终于得知了东坞岭战斗的真相。出乎王良意料的是,东坞岭战斗竟与朱德领导的八路军和卫立煌带领的中央军都有联系。<br> 1938年7月1日,八路军太行总部接到一个情报。说,日军有一个庞大的运输部队,要从河南的道清过晋城、阳城、沁水、翼城到侯马。朱德接到这一情报后,立即通报当时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卫立煌,请卫立煌派部队阻击日军,并指示徐海东、黄克诚的八路军344旅、386旅配合卫立煌的行动。<br> 日军送到嘴边的肥肉,朱德为何不让善打游击战的八路军出面,而要将机会让给卫立煌的中央军呢?原来,朱德之所以求助卫立煌,是因为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太差,没有把握打赢这场战斗。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国共两军联合抗战,朱德以18集团军总司令身份出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和东路军总指挥。国共两军经常互通情报,相互照应。<br> 卫立煌接到朱德的通报后,即令驻扎在沁水一带的中央军第10师前往东坞岭伏击日军车队。当时驻防在沁水的是中央军的第一部队第10师58团和59团。这是陈华的部队,7月25号,日军车队已开到沁水县城。沁水县城很小,县城外面是河滩,比较开阔。日军有300多辆汽车,战线也很长,周围有好多日本人护送。<br> 朱德下令在沁水一带的八路军骚扰日军的运输车队,催促敌人赶快上路,将日军赶入卫立煌设的伏击圈。刚开始路还好些,到了东坞岭,道路已经被破坏。<br> 当年东坞岭并没有公路,从这里通过的是一条沿着小溪修建,只能允许一辆汽车通行的简易公路。公路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深谷,距离任何一个能增援的日军据点都有几十公里的距离。<br> 7月29日,当日军汽车队前行到东坞岭的时侯,隐藏在南山黑虎庙的第10师的大炮打响。第三炮打中了弹药车,引发爆炸,堵住了路口。那是个很窄很窄的一公路,只能行走一辆车,然后又一炮打中了最后一辆汽车,敌人前行不能,后退也不行。进入东坞岭伏击圈的日军共300多辆汽车,2000多人。<br>日军汽车被堵在了东坞岭狭窄的路面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日军只好跳下汽车,向两边山脊上的中国军队展开反击。然而,占据了地利优势的中国军队将手榴弹和炮弹像下饺子一样扔进包围圈里,汽车的四周是一片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br>这场战斗进行得很顺利,中国军队像瓮中捉鳖一样,谈笑间,强“虏” 灰飞烟灭。战斗就结束了。2000多个日军几乎被全歼,300辆汽车一辆也没有开走。 <br> 据后来被俘的日军士兵回忆,当时,日军数百辆汽车从河南博爱县出发,黎明时分到达山西沁水县的东坞岭,突然被中国大部队包围,经激战,日军遭毁灭性打击。上午10点钟战斗开始,下午1点左右结束。这次战斗共缴获日军汽车300余辆,由于不能运往山里,参加阻击的卫立煌的部队只好将缴获的汽车全部烧毁。<br> 当地的地方武装,就敲着锣,让老百姓来拿白面、大米、罐头、军服等等。老百姓哪吃过这些,都那个高兴啊!东坞岭战斗结束后,卫立煌的部队迅速撤走,随后八路军组织打扫战场,用了三天三夜,也未能将这些被烧毁的汽车残骸清理干净。据当地人回忆,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山沟里仍有汽车残骸,到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些残骸才被拿去炼钢铁了。<br> 东坞岭战役是国共两军联合抗战取得的一次胜利,它加深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国民党将领卫立煌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也为国共两军在中条山联合抗战开了个好头。<br> 几乎在东坞岭战斗的同时,一场更大的战役在中条山中的垣曲县境内的西阳河谷展开,史称“西阳河战役”,日军的称呼是“南阳圈战役”。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