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难觅“春申君”

石古不化

<p class="ql-block">  近日因公事所羁暂居江阴一个月。每天下班以后都能从宾馆窗户中看到远处山上有一座高大巍峨的佛阁。入夜,那座灯光璀璨的佛阁宛如琉璃宝塔一般吸引目光,不由自主就想前去一探究竟。晚上散步的时候特意前往,佛阁已经闭门谢客,但山门入口处的石牌坊上“春申旧封”四个字却一下子引起我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五一期间去了一趟安徽寿县,回来之后 写过一篇文章“无寿县 不上海”,对那段历史作了一个回顾。如今那段历史又在脑海中复活了。</p><p class="ql-block"> 在手机上查询了一下,发现这座山叫“君山”,山上的那座佛阁叫“君山阁”。山上还有春申君的衣冠冢。于是,就想着找时间前去拜谒一下。</p> <p class="ql-block"><b>2000年前的“开城之祖”</b></p> <p class="ql-block">  春申君,名黄歇,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礼贤下士,待客最厚,有门客3000多人,居“四公子”之首。</p><p class="ql-block"> 在江阴,有着“一座黄田港,半部江阴史”之说。那是一段历史悠久的岁月,公元前247年,黄歇将自己的封地寿春让出之后,被楚王改封到吴地。他疏通河道,抑制水患,发展农耕,政绩显赫,深得民心。他在江阴开凿了一条“引江水以灌田”的渠道,江阴百姓为纪念那段披荆斩棘的开发,便将这条渠道命名为黄田港。《江阴县志》记载:“黄田港在澄江门外,春申君开以灌田,故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田港渠道开凿完成之后,对江阴的农业生产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皆江阴低下之田···以管水入江,百姓由是缘此河堤,可以作田园。此泄水、利田之两端也。”</p><p class="ql-block"> 其实,当时所称的“港”,并非现在的港口之意,而是当时江边人喜欢将江河分流的河道名称上加个“港”字,如江阴的鲥鱼港、韭菜港等等。</p><p class="ql-block"> 城因港兴,港为城用,港城相依。斯人已逝,江阴城因最初的开发而收益,一路成长,逐渐壮大。</p><p class="ql-block"> 由于春申君开发了苏、锡、沪等广大江南地区,广治水患,开垦良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得到百姓拥戴。在他被谋杀之后,门客将其衣冠葬于江阴的封地,立为衣冠冢。历朝历代江阴人民都没有忘记这位开城之祖。当地至今仍留有许多以他命名的地方,如:黄田港、申港、黄山、君山、君山巷等等。</p> <p class="ql-block"><b>  君山之上,难觅春申君遗迹</b></p> <p class="ql-block">  历史没有忘记这位创城之祖,但貌似现代人却已经遗忘了。</p><p class="ql-block"> 离开江阴前的一天,心心念念的我起了个大早,天还没亮就踏着熹微的晨光,走上了朝拜之路。</p><p class="ql-block"> 沿着“春申旧封”的牌坊进去,君山虽然不大,但衣冠冢却很难找。满山不见一处路标,上山之后,兜兜转转就走到君山寺的圆通阁上,夜晚时分灯火通明的就是这处楼阁。</p> <p class="ql-block">君山寺原名乾明廣褔禅寺,始建於南唐。上世紀90年代初,易址重建。这里背倚长江。在此山建寺,取山色之美,揽形胜之优,呈祥瑞之气,具有得天独厚之地理优势。山顶的圆通阁建于2019年,去年才全部完工,据说善男信女捐了8000万建成。3-4两层贯通放置了观音像,四面皆有。因其绝佳的地理位置,此阁被称为“江尾海头第一阁”。</p> <p class="ql-block">  询问了寺僧和路过的居士,却无人知道“春申君”,更别提“衣冠冢”了。只能独自满山搜寻,最后穿过铁丝网的空隙,终于在一所道观的背后找到目标。</p><p class="ql-block"> 这座衣冠冢位于一个山坳之中,周围长满荒草。静谧的山林除了鸟鸣,没有一个人影。</p><p class="ql-block"> 墓前的石牌坊上题着“声振华夷”四个大字,两旁的石柱分别刻着“珠光夜冷三千履,金背晴浮第一鳌”。这是元代江阴诗文大家王逢的诗句,歌颂了当年享有珠履三千名声的春申君黄歇开凿出黄田港的功绩,也赞扬了君山这座“江尾海头”名山优越的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珠履三千”说的是这么一段故事:平原君派门客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的客馆住下。平原君的门客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他们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前去拜见春申君,却发现春申君的上等门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让平原君的门客自惭形秽。</p><p class="ql-block"> 君山寺下,据说掩埋着数万具尸骨。那是一段悲壮的历史,明末清初,满洲鞑子在江南推行“剃发令”,声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江阴民众坚贞不屈,奋力反抗81天,城破之后惨遭清军屠城。全城被杀17万余人,只余53个老弱妇孺因躲藏在君山的寺观塔上保住了性命。“春申君”以他的方式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最后的骨血,让江阴得以重新繁衍生息。而江阴人也因此以“民性刚”声名远播。</p> <p class="ql-block"><b>令人遗憾的“国乐岛”</b></p> <p class="ql-block">  君山脚下,一个位于河道中央的小岛正在紧张地施工中。这条河是锡澄运河,就是当年春申君“引江水以灌田”的那个黄田港渠道,这里距入江口黄田港约一公里左右。绕岛而行的古老运河,从黄田港入江,一路向前,从上海再奔入大海,一如那位先贤当年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 小岛现在被命名为“国乐岛”,之所以改成现在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地政府想把这里打造成为“中国国乐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投资达25亿的项目,目前已完成约90%,年底前建成开放。据介绍项目由一个工程院院士团队设计,在小岛11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设一个“以刘天华故乡为原点、“中国民乐之乡”为基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为目标,集“国乐”交流、研究、培训、比赛、展演和体验于一体的平台载体,衍生专业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新建音乐厅、美术馆、科技馆各一座的复合型文化艺术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国乐是江阴的特色之一,尤其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出了刘天华等“刘氏三兄弟”。当地早在2005年就已投资6亿元,在市区建成有由江阴大剧院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美术馆等6个功能建筑构成的“天华文化中心”大型文化建筑群”,据说建设和维护已是问题,如今又大兴土木地重复建设不知有何必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况且以刘氏兄弟为代表的二胡民乐,只是近代江阴文明的一个闪光点,恐怕难以涵盖江阴悠久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自春申君身后,两千多年来一直有一股气质在江阴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流淌。江阴开放包容、勇于开拓、民性刚勇的城市性格,与两千多年前的那位先贤不无关系,却与眼前的这座“国乐岛”不搭。这一堆似是而非的“四不像”建筑,成了一个暴发户身上披的一件豪华袍子,遮掩了江阴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气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项目因为工地封闭施工无法进入,只能在网上搜寻资料。在一篇题为“今年开放,25亿造些啥?”的文章里,发现标注为“科技馆”和“音乐厅”两座几乎一样的造型。开始以为是标注错了,直到把图片放大,清晰地看到建筑物上的馆名,才彻底无语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实在要建的话,功能还是那些功能,但如果设计成一组历史与现代像交融的建筑,让古老的江阴历史与现代的文明相交映,让古今江阴悠久的历史画卷,如同运河一般蜿蜒流淌,如同一曲“光明行”缓缓舒展在这座现代文明城市之中该多好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意责怪设计团队,如果当地在设计之前能够向设计者把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介绍得更全面一些,更深入一些,而设计者如果眼界在拓宽一点,思路再打开一点,恐怕最终出来的就不是这样一组建筑了。</span></p> <p class="ql-block">现在别处都在抢名人,造遗迹。很难找到第二个像春申君这样,在国内有那么多地方具有传说叙事、那么多墓地、那么多庙宇的历史人物。春申君传说是一个奇迹。国内有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十多处地方称说是春申君的出生地或墓地,各地多有春申君传说。这在中国历史与民俗上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  与江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上海把 春申君视为文化地标,作为城市的名称,和历代江阴人一样,上海人对治水英雄、对地域开拓者给与了足够的尊重和重视。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的庆祝晚会上,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第一个节目居然是《告慰春申君》。今天的上海人在这个隆重的日子里,以这样的方式向古代那位开城者致敬。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相信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心底不由赞叹,上海不愧是现代之城,更是感恩之城,是一座站在厚重的历史沉淀之上不断向前开拓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倘若有知,不知那位两千多年前对江阴城有着巨大贡献的先贤,面对君山脚下即将完工的一堆现代建筑,是何滋味。也不知后人在了解了这段历史之后,再徜徉在这组被誉为“江阴新地标”的建筑之中是何感想。</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该被遗忘,为政者当时习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