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辉县共城遗址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市区中北部,是战国时期魏国共邑城垣遗存。该遗址的城池始建于战国中晚期,废于五代宋初,延用达千余年,一直是共邑(县)、共城县的治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共城遗址的城垣呈矩形,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100米,面积46.2多万平方米。城池周长5000多米,总面积160多万平方米。现存西城墙北段、北城墙东、中、西三段,东城墙南、中、北三段,以及西、北、南三个城角。现存城墙基宽50~70米,墙高6~10米。遗址出土了筒瓦、板瓦、铜镞、铁䦆、陶罐、陶豆、公字布币等战国时期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共城遗址不仅是研究战国时期城市布局和功能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还为理解先秦时期共地的历史地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2006年5月25日,共城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此外,共城遗址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共城位于河南省辉县市东五里处,是西周时期共伯和的居所。共城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太行山支脉九山南麓,东靠东石河,西临百泉河,南眺平原。城墙总长约5000米,总面积约156万平方米。共城城墙分层夯筑,主要采用红粘土、黑土、黄土、白土以及三花土。北城墙基槽建在石头上,坚固稳定,可能是为了防御山洪冲击。东南段城墙保存较为完整。共城不仅是共伯和的居所,也是他代理周天子执政的地方。共伯和以仁政治理共城,深得民心。其代行朝政14年后,扶持太子即位,即周宣王,随后返回共城。共城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辉县市还建立了共城公园,供人们参观游览,是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址。</p> <p class="ql-block">百泉,位于河南省辉县市中心西北2公里的苏门山南麓,总面积3.4平方公里,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名珍珠泉。</p> <p class="ql-block">百泉湖开凿于商代,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大文学家苏轼,南宋岳飞,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孙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啸台、安乐窝、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名人遗址。百泉泉水甘冽,清澈见底,有“甘泉之父”的称谓,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百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