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中岳庙

老师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老师</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709104</p><p class="ql-block">编辑及摄影: 老师</p> <p class="ql-block">  中岳庙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始建于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前207年),是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圣地,被誉为中原祠宇之首。它背靠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望朝岭,东临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中岳庙不仅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总面积接近11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中华门作为中岳庙的前门,原名“名山第一坊”,是一座木构牌楼。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该门被改建为砖瓦结构的庑殿式牌坊,并更名为“中华门”。</p> <p class="ql-block">  遥参亭位于中华门北侧,是一座八角重檐亭,是古代行旅拜谒岳神之处。檐坊和雀替上雕刻着戏曲故事,形象生动,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天中阁在明清时期曾是中岳庙的正门,原名黄中楼。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改名为天中阁,重檐绿瓦,雕梁画栋,飞檐凌空,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中岳庙前的华表与天安门前的华表相似,均为石质,雕刻精美,象征着皇家的威严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  神道,又称御道,自天中阁至峻极殿,全长500米,始建于宋代,是古代帝王祭祀岳神时的专用通道。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洗礼,神道至今保存较为完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配天作镇枋为四柱三楼木结构建筑,原名“宇庙坊”。古时称中岳为土神,意为以地配天。枋起三架,采用庑殿式屋顶,斗拱雀替,雕琢华丽。正楼额书“配天作镇”,左右配楼分别书“宇庙”、“俱瞻”。</p> <p class="ql-block">  崇圣门因宋太宗赵光义于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赠奉中岳庙神为“中天崇圣大帝”而得名。原为过往门庭,形制与峻极门相似,1942年改建为现存的歇山房,已失去原有风貌。 </p> <p class="ql-block">  宋代铁人共有四尊,因分别立于神库四角,故称“镇库铁人”。铸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高约3米,重约3吨,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造型最佳的艺术珍品,被誉为中岳嵩山的“镇山”之宝。当地百姓相信触摸铁人可以驱邪避凶、保佑健康,因此在庙会期间,游客们会触摸铁人身体的某个部位,再摸摸自己的相应部位,以祈求铁人的祝福和庇护。</p> <p class="ql-block">  中岳庙内的柏树中,有些树龄至少有4500年,见证了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中岳庙内还有许多其他古柏,树龄从3500年到4000年不等。中岳庙始建于秦朝,拥有从周秦到明清的古树名木330余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古树242株,是嵩山地区现存古柏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崇圣门西侧有三株古柏,鼎足而立,相距各10米左右,枝叶交织,宛如三位老者交头接耳,故称“三公柏”。这三株古柏相互竞长,引得无数游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中岳庙内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古柏,如猴、如鹿、如卧羊、如凤尾、如熊猫、如狮、如象、如蜜蜂、如卧龙,皆寿千年而常青,历经百世而不衰。据说这些奇柏都是经过武则天封赏的。</p> <p class="ql-block">  文昌殿与峻极门之间的庙院内建有四岳殿台,供奉的是四岳之神。寓意四岳与中岳同在,五岳俱全,中岳神面南行令,统领其他四岳。</p> <p class="ql-block">西岳华山殿</p> <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殿</p> <p class="ql-block">东岳泰山殿</p> <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殿</p> <p class="ql-block">  五岳真形图碑,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刻立,高3.85米、宽1.25米、厚0.33米。圆首方趺,上雕刻着象征五岳形象的符篆,图旁附注文字说明,阐述五岳的地理位置及作用。近年来有学者考证,五岳真形图是一种山脉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按原始等高线作图法绘制的抽象五岳山势形状的地图。道教符箓,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p> <p class="ql-block">  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观奇伟,内含奥妙。中岳嵩山的真形图被人们称为日月星辰,或土神,外形如同一座土地庙。道教有一种说法:“青龙,白虎通四方;朱雀,玄武知阴阳。”</p> <p class="ql-block">俊极门</p> <p class="ql-block">  峻极门两侧塑有两尊5米高的将军像,名为“守门将军”,一位叫李用,另一位叫朱海,通称“李朱二将军”。</p> <p class="ql-block">  崧高峻极坊又名“迎神门”,因坊后即是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而得名。坊起三架,额题“崧高峻极”四字,传为清康熙皇帝御笔。坊名源于《诗经·大雅·嵩高》中的“嵩高维岳,峻极于天”诗句,是全国现存清代木结构建筑的精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  峻极殿,中岳庙的正殿,又称“中岳大殿”,是嵩山规模最大的建筑。大殿正中央是一座雕琢华丽的大型神龛,上悬清康熙御书“高高峻极”四字横匾。</p> <p class="ql-block">  殿顶的雕塑栩栩如生,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寝殿传说是岳神天中王与天灵妃的起居之所,是根据前朝后寝的皇宫制度建造的。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重建,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面阔七间,进深三架,面积370平方米,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官式建筑。殿内神龛中供奉有“天中王睡像”和“天灵妃坐像”,俗称“睡爷爷”、“坐奶奶”。</p> <p class="ql-block">  门上的木雕精细美观,工艺精湛,展示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道士在作法祈福平安,仪式庄严,氛围肃穆,令人感受到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又见济公,这位传说中的高僧以其幽默风趣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是中岳庙的最后一座殿宇,原名“黄策殿”,是储存道经之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因清代乾隆皇帝游中岳时在此题碑书铭,故又称“御书楼”。现为硬山庑殿式黄色琉璃瓦楼房,为民国所建,两侧顺山房是储存祭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中岳庙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宗教意义的古建筑群,值得一游。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古代祭祀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魅力,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