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树深红出浅黄 | 齐鲁古银杏树(一)

依路

<p class="ql-block">2020年深秋,神州大地疫情肆虐,宅在家中百无聊赖,不得也不敢涉足远门。某一日,好友Q先生突然来电话询问是否对以古银杏树为标的的郊游感兴趣,“困兽”状态中的我未加思索,脱口即说当然感兴趣了。于是,那一年的深秋初冬,我们按图索骥,结伴而行,20多天中,断断续续寻访了济南、泰安、济宁、日照、临沂、枣庄、威海、青岛等地二十多株树龄在500年以上且有史料记录的古银杏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末冬初的北方大地,当漫山遍野的红叶渐渐褪色,俊美挺拔、枝繁叶茂、洁净素雅的银杏树则开始披上金黄色秋装,为“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秋景画卷添上妙不可言的收官之笔。 受区域气候和自身条件因素影响,有些银杏树金黄一片,有些尚未完全褪去绿装,个别的则早已叶落归根,真可谓“一树一世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间时光悄然来到2024年的深秋初冬。过去的四年中,每到这个时节,我们便不约而同地背起行囊,拿起相机,朝出暮归,寻寺觅树,快然自足,不经意间已经录得50多株古银杏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冬雨降临,西风骤起,杏叶飘纷而不得不结束一次次的“银杏之旅”,坐在案头整理资料时,时光倒流,思树兴情,眼前总闪现出一入山门便扑面而来的一树秋风、满目金黄的景象,闪现出庙堂之中银杏树虬枝繁茂、华冠阴翳的伟岸身躯。闭目思之,是造物主法力无边,当第四纪冰川运动后,同纲的其他所有植物均已灭绝,银杏树孑遗下来;是历朝历代的高僧与道仙慧眼识珠,因树建寺,逢寺必栽,使得银杏树这种“中国菩提树”在灾难深重的大地上最大可能的躲避战火与动乱而存续下来;是心存善良的普罗大众与银杏树心有灵犀,相互庇护,生生不息,福寿绵长。有人说,银杏树是最具人文色彩的古老树种,千百年来中国人崇拜银杏树,形成了特有的银杏树崇拜文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山东林业部门出版了《山东千年古银杏》一书,收录了省内千年古银杏树116株,算是这一领域的官方权威出版物。我们录得的54株古银杏树大都名列其中,今借《美篇》这一方乐土与有缘之人分享,它既不是植物研究论文,探讨银杏树长寿的内在机理与外在环境,也不是人文历史百科,追寻宗教与银杏树护佑共生的前世今生,至多算是一个摄影札记和游访指南,算是我们“银杏之旅”的阶段性总结。<b>除莒县浮来山定林寺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排在树单第一位外,其余银杏树我们按照地区进行排列。</b>谬误之处,还请各位美友指教指正。</p> <h1><b>No1.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天下银杏第一树”</b></h1> “浮来山”又称“福来山”,位于山东日照莒县县城西8公里处。<b>定林寺</b>雄居于浮来峰下,始建于南北朝时代,是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故居。 定林寺里这株银杏树之所以被称为“天下银杏第一树”,不仅是因为该树是中国古银杏树中树龄最长、树姿最美,还因为该树是目前现存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树。在《中国古树名录》中,该树被列为第一棵古树,以“世界之最”进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该树树龄3700余年,树高26.7米,冠幅26×34米,胸径5米,胸围15.83米,遮阴面积900多平方米,远看形如山丘,冠似华盖,龙盘虎踞,气势磅礴。 《左传》记载:<b>“鲁隐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b>意指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鲁侯与莒国的国君莒子在银杏树下会盟修好一事。 拾阶而上走进定林寺,一树秋风,满目金黄。一阵风吹过,便听到银杏叶籁籁地落下,似乱红飞过,如落英缤纷。 夕阳西照,暮鼓飘响,缕缕烟雾平添了几分沧桑。在过往的历史长河中,浮云略过,繁华易逝,唯有植根于大地的银杏树抱朴守拙,在沉寂与绚烂的交替轮回中生生不息! <h1><b>No2.济南长清区五峰山古银杏树</b></h1> <b>五峰山</b>位于济南长清区五峰山镇,为道教圣地。相传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路经此处,见其风景秀丽,不愿离去,于是分别化作应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和群仙峰,五峰山由此得名。 五峰山古银杏树树龄2600余年,树高33.2米,胸径2.03米,冠幅19×23米,遮阴面积达半亩之多。 在古树南侧亭廊内,陈列着一根折断了的古树侧枝,因形似虬龙,故名“虬龙枝”。 <h1><b>No3.济南长清区灵岩寺古银杏树</b></h1> <b>灵岩寺</b>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地处泰山西北,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 唐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唐高宗以来的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 位于大雄宝殿前的三株古银杏树,树龄都在1200年以上。 一名年轻的僧人在古银杏树落英缤纷中盈步而行,出尘世向佛... <h1><b>No4.济南历城区淌豆寺古银杏树</b></h1> 位于济南历城区蟠龙山高家洼村的<b>淌豆寺</b>的来历颇具传奇色彩。据史料记载,此处岩洞曾淌豆接济李唐军士粮饷而得名。相传唐太宗东征高丽时行军至此处,无水缺粮,太宗拔剑刺入石壁曰:“天绝我邪?”忽然电闪雷鸣,阴云密布。太宗大奇,于是拔剑出壁,倏忽之间,只见甘泉从被刺的石壁中喷涌而出,更令人惊奇的是从泉水里还有金灿灿的豆子淌出来,太宗大军最终得救。于是,李世民把此泉命名为“淌豆泉”。后来有僧人建寺居于泉上,称唐寺,又称淌豆寺、龙泉寺。目前的寺院系2000年后在原址上新建。 淌豆寺古银杏树为雌株,树龄1000余年,树高25米,胸径1.6米,冠幅20×24米。 虽然钢筋混凝土的寺宇已不复古朴,但落英缤纷的景象仍然令人感怀。 <h1><b>No5.济南十六里河镇白云观古银杏树</b></h1> 鑛(gong),这个在现代汉语字典已经查不到的汉字,却出现在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镇的一个村名中。鑛村,南依月牙山,北靠白云山,村内有一处建于唐朝贞观元年的<b>白云观</b>,院内有雌雄同株银杏树,植于唐僖宗光启元年,树龄1130年以上,深藏于众多杂乱的石灰屋顶民宅中,显得格外醒目。 古树雌雄同株,树龄1130余年,树高30米,胸径1.67米,冠幅22×21米。 <h1><b>No6.济南仲宫镇普门禅寺遗址古银杏树</b></h1> <b>普门禅寺遗址</b>位于济南历城区仲宫镇北道沟村。 据史料记载,普门禅寺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唐宋两代,毁于抗金战火。明朝历代重修,至WG时期未能幸免,全部毁于一旦。 两株古树树龄均1000余年,左侧为雌株,树高25米,冠幅30×24米,胸径1.21米;右侧为雄株,树高27米,冠幅20×21米,胸径1.43米。 遗址古银杏树旁,残垣断壁边,铺满了金黄色的落叶,诉说着昔日的鼎沸与辉煌... <h1><b>No7.济南唐王镇龙泉寺遗址古银杏树</b></h1> 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中心小学院内的操场上,有两株古银杏树和一座孤零零的古建筑。2020年深秋时节去的时候,正值学生上课,加之疫情严格管控,不得入内,无缘一睹相传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的<b>龙泉寺</b>仅存的正殿,但两株古银杏树挺拔地矗立在围栏里教学楼边。 据可信史料记载,这里曾是古树参天、香火鼎盛、钟鼓远扬的龙泉寺。清乾隆年间,龙泉寺内扩建了文昌殿和泰山圣母殿,同时重修了寺门。<div><br></div><div>如今,在当年文昌殿的遗址上,建起了教学楼,琅琅的读书声代替了旧时晨钟暮鼓声,飘荡在蓝天白云下的,还有古银杏树的片片落叶...</div> <h1><b>No8.济南万德镇龙居寺古银杏树</b></h1> 济南与泰安交界处的长清区万德镇坡里庄村<b>龙居寺</b>,为大灵岩寺的下院,三面环山,山形似卧龙,故得此名。寺庙现在的规模不大,但院内传为元代所植的银杏树枝繁叶茂,见证了寺庙的沧桑变迁。 古银杏树下僧人信步走过,宝殿楹联清晰可见:众善奉行。 <h1><b>No9.济南莱芜区圣水庵古银杏树</b></h1> 有关济南莱芜区高庄街道的这座<b>圣水庵</b>,可查找的史料并不多,但从这座庙宇所在的村子名叫圣水庵村,可知先有庵,再有村。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南方名人云游至此,见此地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盆地,东山半腰有一甘冽清泉,乃一风水宝地,遂此地修起了一座庙宇,借泉起名圣水寺。到了康熙年间,有尼姑化缘至此,见寺庙破烂不堪,便倡导民间知名人士捐资重修此庙。通过尼姑的不懈努力,寺庙得已重建,圣水寺因此易名为圣水庵。 由此可见,此地是先有寺,再有庵,而后才有村。 圣水庵古银杏树树龄600余年,树高29米。2022年10月中旬来此时,古树还没有褪下绿装,郁郁葱葱,一片昂扬勃勃生机。这种情况应该与银杏树所生长的小环境有关,四面环山形成了适宜的气温,泉脉绵绵则提供了不息的给养。 <h1><b>No10.济南莱芜区大舟院古银杏树</b></h1> 初听“<b>大舟院</b>”三个字,我还以为是朝鲜王朝的爵位“大院君”,心想莱芜这个地方真是“俺莱芜有”(I LOVE YOU),什么都有啊,哈哈。 到了莱芜区华山林场,才知“大舟院”是古时候华山一处寺院的名字,华山的最高峰名叫“大山”,寺院的石砌院墙曲折起伏,形如大舟,故得此名。 大舟院古银杏树位于海拔440米的华山半山腰上,树龄1300余年,东雄西雌,相距10米。雄株树高27米,胸围4.4米,冠幅26×25米,树冠遮阴600多平方米。 雌株相对瘦小,树高19米,胸围2.2米,令人赞叹的是在其根基部长出一株幼树,犹如银杏“夫妻”的“独生女”,三树相依相靠,共度时艰。冥冥之中,人树合一,寄托了人们对传宗接代生生不息的期许。 <h1><b>No11.青岛城阳区法海寺古银杏树</b></h1> 穿过“般若堂”的屋顶,远处少山的峰峦依稀可见,千年银杏树下放学后的孩子们排队走过......这幅景象发生在位于青岛城阳夏庄街道源头村的<b>法海寺</b>。 法海寺位于青岛城阳区夏庄镇源头村东,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寺院,因纪念创建该寺庙的法海大师而得名,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孩子们经过的这株古银杏树位于寺庙门口外马路另一侧,雄株。树龄1600余年,树高28米,胸径1.2米,冠幅9×9.5米。 寺内大雄宝殿前的两株银杏树一雌一雄,树龄也在1600余年。体型较大的为雄株,树高27米,胸径1.33米,冠幅17×15米。 据说寺院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先有法海寺的白果树,后有即墨城”,每天僧人都要骑着马去关门。 <h1><b>No12.青岛李沧区竹子庵古银杏树</b></h1> <b>竹子庵</b>,因竹而名,是青岛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位于李沧区戴家村北山的山腰中。庵内有一棵高40米的银杏树,树龄1600多年。在满山青翠中,“黄袍加身”、硕大挺拔的银杏树格外引人注目。 <h1><b>No13.青岛胶州大店村古银杏树</b></h1> 这个位于胶州胶东街道办事处的<b>大店村</b>的历史,在传说中与济南历城区的淌豆寺的传奇来历有异曲同工之处:均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相传,李世民东征途经此村,见此处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屯军休养的适宜之地,遂下令安营扎寨,驻兵于此,出征前李世民为村庄赐名“存军店”。 据可信史料记载,大店村东北侧有建于公元636年的太平寺遗址,太平寺内有两株古老的银杏树,距今算来已有1300多年的“高龄”,相传为李世民东征时,将士们亲手种下的。如今,一座将古银杏树包裹在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太平寺院落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漫步其中,除了在硕大沧桑的古银杏树前还能产生幽古之思外,其余的也只能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i><b>(未完待续)</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