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齐临话庆云

千年铁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云县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地处鲁北平原,位于德州市东北部,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盐山县、海兴县隔河相望,东与无棣县毗连,南与阳信县接壤,西与乐陵市交界,北靠京津,南依济南,毗邻天津、黄骅、滨州三大海港,面积501平方公里,人口34.6万,辖1个街道、3个乡、5个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云县历史悠久,早在夏朝时期,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古九州,该地区属于兖州之地。商朝时期,该地区建有蒲姑国,西周武王时即有姜齐无棣邑,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北疆、渔盐之区。秦属齐郡,汉朝改属阳信县,隶属渤海郡。三国时属乐安郡。晋代,把阳信县划归乐陵国。南北朝属乐陵郡。隋开皇六年(586年)置县,划阳信北部地区设置无棣县,属棣州,因古有无棣水和无棣邑,故称无棣县,县治在今山东省庆云县于家店村北无棣古城,隶属渤海郡。唐改属沧州。于家店无棣古城历经隋唐、五代、宋代前期和金泰和三年(1203年)以后,除中间迁治时间外,先后为无棣县治530余年,为建县之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县治迁至境内保顺军城(今无棣县信阳乡城角村、花园村一带)。元至元二年(1265年),无棣县并入乐陵县,隶属于棣州; 忽必烈在位时期实行东西分治,均称“无棣县”,俗称东无棣县和西无棣县,分别隶属济南路棣州和河间(瀛洲)路沧州,东无棣县习惯称之为棣州无棣县,即今无棣县,县治仍居保顺军城,西无棣县徙治隋唐无棣城(今庆云县于家店村北约200米处),两座县城相距不足20里。可惜的是,庆云境内的于家店无棣故城历经隋、唐、宋、元几代,几次毁于战火和兵燹。元至元年间重筑,元末明初又毁于兵燹。该城周围八里,北有城河,城有四门,今仍稍显迹象。在一块长约100米、宽约20米、高约11米的墟址周围,地面仍残存碎砖(青砖)瓦砾,曾出土汉代青铜熏炉等重要文物。2015年6月23日,于家店无棣故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洪武四年(1371年),无棣县废。明洪武六年(1373年),县恢复,无棣最后一位知县杨思义将县城搬迁到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北岸庆云乡址,更县名为庆云,草创城垣,隶属沧州。明正统二年(1437年),知县王恭大加修葺,初具规模。明成化二年(1466年),知县张彪重筑,城墙周围四里,高一丈五尺,又浚池于下,宽三丈,深一丈。表立四门,东曰“瞻岱”、南曰“观澜”、西曰“拱宸”、北曰“望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泰山行宫位于盐山县庆云镇西关村,迄今已有651年历史。相传姜太公保大周统一天下,各大小官员及眷属均封神位。泰山顶封让于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降旨,于西地长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宫,供其间歇,“泰山行宫”因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初,庆云隶属河间府沧州,雍正七年(1729年),改沧州为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年)设置天津府,庆云划归天津府。清咸丰四年(1854年)后,隶属河间府沧州。1928年春,直隶改称河北省,庆云直属河北。1950年,设立德州专区,辖庆云。1952年,庆云县改属河北省辖。1958年11月,盐山、庆云、孟村三县合并,初称孟村回族自治县,不久改称盐山县,隶属天津市。1961年6月,恢复庆云县。1964年11月 (国务院批文日期为1965年3月12日),以原四女寺减河(1974年后改名为漳卫新河)为界,重新调整河北、山东两省区划,漳卫新河以南部分划归山东省,庆云县政府驻地移至解集村东,隶属德州专区。至此至今,庆云县隶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67年以前)、德州地区、德州市(1994年以后),隶属关系一直未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1965年3月调整行政区划,县治南移,建新县城。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北岸庆云城,为县治590余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65年4月23日(星期五)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的庆云县行政区划变动情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庆云县被划到了山东省,但原县城却留在了漳卫新河北岸,因此庆云县城只能择地新建,庆云的老县城现在为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庆云镇驻地。现在当地人还习惯性的称山东庆云为“新县”,称盐山县庆云镇为“老庆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云”之名,有“吉庆祥云”之意,代表着吉祥、尊贵,象征着和谐、希望。旧时城东有一卧龙岗,卧龙冈四面环水,冈上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五彩祥云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是谓卿云。”“卿云”,古时意寓祥瑞,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又明洪武六年,因明太祖朱元璋途经此地时,天际涌现祥庆之云,遂赐名庆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云,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廉能之吏,饱学之士,代不乏人。后唐宰相李愚,宋代词人李之仪、熙宁进士李之纯、抗金名将张凝,明尚书王佐,八极门祖师吴钟,清代诗人崔旭、山水圣手刘业村、金石名家崔鸿图、太原总兵蒋临照,清末民初龚威将军马龙潭,人民解放军兄弟双将军刘存智、刘存信就生长在这片热土。李之仪的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千古绝唱;吴钟承传八极拳,迄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历史,传承历经十余代,已成为中华武林煌煌显学,传播遍及海内外。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庆云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庆云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宋代词人李之仪</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极门祖师吴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云,文化积淀深厚。佛教、道教、儒教盛行,尤以佛教为盛,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驾吉祥庆云在此驻足。2004年恢复重建的庆云海岛金山寺景区,现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岛金山寺始建于隋朝,相传是唐朝高僧玄奘大师海流和尚出家的地方,目前是长江以北规模较大的净土宗寺院。庆云的北海公园,又名李之仪公园,是目前鲁北地区最大的敞开式生态水景公园。公园内的湖水面积18万平方米,市民们茶余饭后来此锻炼、散步、歇息,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水是城市的眼睛,一座城市有了以水为主体的公园,这个城市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和活力。2006年屹立于北海公园的六米高的北宋词人李之仪大理石雕像,伟岸挺拔、儒风高雅,供后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庆云海岛金山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庆云北海公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00多年的文明传承,造就了庆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依托“唐枣生态园” “金山旅游风景区” “祥云文旅综合体商业街” “星星家园童话小镇” “南侯养生民俗文化村” “石斛小镇” “锦绣川火车文化公园” “李之仪文化公园” “全民健身体育公园”等文旅项目,全域旅游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庆云金丝小枣”“庆云枣花蜜”“庆云羊汤”“庆云渤海春酒”“庆云小磨香油”“崔口烧鸡”“庆云草帽辫”“德州驴”“尚堂扒鸡”“沃森仙草”“徐园子大葱”“徐园子包子”“庆云大叶香菜”等庆云特色美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云因1965年的行政区划,庆云县城向南越过鬲津河(今漳卫新河) 平移9公里迁入山东,平地建县,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七十(其实)一条街,九十(就是)一座楼。”是对当时庆云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折射出庆云当时的落后面貌。如今,庆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干净整齐,天蓝气清水绿,四季花香鸟语,教育医疗水平直线提升,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都发生了质的飞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庆云县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十一世纪20年代初的庆云县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云的发展日新月异,庆云的崛起有目共睹。一个活力庆云、魅力庆云、和谐庆云、吉祥庆云、幸福庆云正以全新的理念、独特的魅力、崭新的风采悄然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