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奶奶

无为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一九零四年出生在崇信县黄寨乡候家老庄,哪年嫁给爷爷的我不得而知。受历史时代的约束和家庭环境的限制,她小脚,不识字,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一生都过着以黄土为伴,以庄稼为伍的日子,跟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农村妇女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她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其他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年代末,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两岁多的我拖着虚弱的身体离开父母,二叔带着从平凉回到奶奶身边,回到这背靠大山、脚踩黄土、门前缓缓流着汭河水的地方——庙台村。从我怯生生地拥入奶奶怀抱的那一刻起,我确定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就像奶奶说:“你娃运气好,错过了家里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下,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一切,结识了很多玩伴,融入了她的生活岁月,成为她生命里的一部分。其实,我本来就是她生命的延续,是她用生命汗水留下的点滴。我也把我当作家里的一员,健康快乐成长,想长成奶奶身旁的一根拐杖,哪怕是弯曲的也好,细小的也罢,都无所谓。父母把我送到奶奶身边,或许就是想让我在奶奶身边长大,将来有一天能陪伴、能伺候、能孝敬年迈的老人家。</p><p class="ql-block"> 但是,当我长大以后,特别是念了几天书,识了几个字,跟村里许多同龄人一样,认为自己所谓的前途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很多时候都是想着怎么走出去,实现自己的那个好高骛远的“理想”,并随着年龄越长这种想法就越强烈、越急迫。好像不出去参加工作,不离开抚育我成长、给于我无限爱的奶奶身边,就会低人一等,就显得没有出息,没有本事。根本没有把奶奶对我的付出,对我的养育,对我的爱放在心上。现在想起来,当初自己是多么自私,多么幼稚,多么无情。</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听奶奶讲,我刚回来的那段时间,身体非常瘦弱,几天时间不吃不喝,爬在炕上,看着窑顶发呆,看着看着就放声大哭起来,怎么哄都哄不下,晚上醒来也是哭闹不停。可以想象,扶养一个“外来”孩子要比扶养自己嗷嗷待哺的婴儿难度大的多。奶奶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承受了许多难以承受也不该承受的苦难。说起哭,不知为什么,我大概在十多岁之前就是容易哭,或许我天生就不是一个坚强的材料,终究没有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男子汉。记得有一次去山里给猪打饲料,当背篼打满,坐下休息,远远望见对面城山半山腰有一深深的黑洞,看着看着就感觉那座广袤无垠的山和那个黑洞在嘲笑我,在嫌弃我,在鄙视着我的一切,并慢慢向我靠近,像要吞噬我的身躯和我的灵魂,不由自主哭了起来,并且是嚎啕大哭,使得同伴都不知所措。回家后说起那个山洞,奶奶才告诉我,那是他们当年躲避土匪和马家队伍(马步芳和马鸿逵的部队)常去的地方,他们白天躲在山里,晚上躲进洞里,一待就是两三天。我才知道,那个地方实际是一块福水宝地,不知保护了村里多少人的性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奶奶给于的爱,给于的温暖,她的艰辛付出,就像汭河的水不断滋润着我的心田,浇灌着我的根系,使我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对环境的适应,身体也逐渐好了起来,经过奶奶不辞辛苦,一口一口地喂养,终于把我养育成还算比较强壮的少年。但,奶奶却越来越瘦弱,好看的脸上已增添了不少皱纹,满头的青丝变成了花白。</p><p class="ql-block"> 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自认为我长大了,可以独自出去闯天下了,可以不受奶奶的管束了。一段时间把奶奶的话当成“空气”,有时候她说东我偏往西。那年秋季的一天,汭河上游华亭一带连续几天暴雨,致使河水大涨,汹涌的洪水裹着浪柴从峡口倾泄而下,三米多高的黑压压的浪潮迅速淹没着村前的川道。“河下来了,快看河去”,随着邻居玩伴的喊声,村里大人小孩都向河边跑去,我也夺门而出,消失在人群里。站在岸边,只见洪水无情地掏空着脚下的土地,河面越来越宽,土地一片一片被洪水裹走,两颗不知结了多少年的很大的核桃树瞬间被连根拔起漂浮在水面上,人们无奈的只能往后退,再往后退…。这时,有人拉了我一把,并喊着我的乳名:“你看,你奶奶在寻你”,我回头看去,奶奶站在泥泞不堪的路边,三寸小脚已被泥水灌湿,满脸急切地一边喊一边在人群中搜寻着我的影子,那样子就像家里丢了什么宝贝似的。而我却装着没看见,往岸边人缝里挤了挤,继续看那凶猛的洪水。身旁不远处的五叔突然跑过来一把拉住我,把我送到了奶奶手里。原来奶奶知道我去看河,担心我被河水冲走,就催促五叔也来找我。回到家,奶奶头也不回,直接把我拉进窑里,关起门,拿起扫炕笤帚,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见我眼里含着泪花,随手又把我搂进怀里,细声问:“疼吗?不知道河下来有危险吗?”,我一声不吭,后来她告诉我,我们门前这条河里有个水鬼,每年到秋季都要来收娃娃的。说也奇怪,在没有统一治理河堤之前,每年夏天耍水的孩子会有被淹死的,或者秋季都会有一两个人被水冲走,特别是河湾那一带。从那以后,我喜欢耍水的习性就收敛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奶奶不识字,但她深知读书识字对一个人一生的极端重要性。她把上学不叫上学,叫“念书”。她曾经对我说,“你如果念不哈书,一辈子就是个睁眼瞎”。当初我想,人怎么会睁着眼睛还叫瞎子呢?为了不当“睁眼瞎”,我决心一定要好好念书,好好上学。在我上学的过程中,奶奶始终是我的坚强后盾和后勤保障。早上,我的睡眼还没睁开,她早已把在学校里要吃的干粮装进了书包,收拾好要穿的衣服放在炕头等我起床。到了冬天,她早早起来先架着火盆,把要带的馒头或者黄面巴子(发糕)烤热烤软,把我的棉袄棉裤烤热烤暖,然后再把袖子、裤腿翻过来烤热放在我的被窝里,怕我有一点点被冻着了。当我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是火盆周围被烤的金黄透亮的食物,香味扑鼻而来,首先听到的是奶奶那三寸小脚在地上发出蹬哧蹬哧的声响,感受到的是窑内温暖如春的气息。“快起来,时间到了,念书去”。在这样的催促声中我顺利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身体也壮实了一些,感觉自己有力气了,加之村里同龄人的影响,走出农村,去更加广阔的天地闯荡属于自己的那个“天下”就有了更多的底气。记得高中毕业时同学在我笔记本上留言最多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话鼓舞、激励了我好几年。但现在看来,鱼跃的再远也离不开水,鸟飞的再高也要回到巢,到最后都要回到它们离不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决心出去工作,吃“公家饭”成了当时的唯一想法和目标。我不知道对于我这个想法,奶奶从内心有没有过一些反对和失望,她虽然没有明说支持,也没有明确反对。我只感觉到,她当时表现出的是非常的宽容、大度和开明,并给于了积极的支持。一直到我确实要离开她的那一刻,也没有要挽留的意思,而是在为我准备行囊的同时还不断的询问、鼓励和催促,虽然她并不知道大城市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吃公家饭有没有难处,从表象看,她是真心实意的希望我走出去,希望我到大城市去过美好的生活。后来,邻居大嫂才告诉我,当时奶奶是很想让我留下的,希望我能留在她身边,留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耕种,打碾收割,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让她享受晚年四世同堂之乐。其实,当初我想,奶奶不是只有我一个孙子,我走了还有我的父亲、母亲陪伴,还有我的叔父、叔母,有我的妹妹、弟弟,到时候有他们的陪伴和伺候就够了。谁知道过了几年,父母落实政策也可以进城,姐姐出嫁,弟妹也以不同的方式陆续离开,各人走了各自的人生道路。</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要想从农村走出去,真真离开黄土地去过城市人的生活,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当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部队当兵,在部队上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还有可能立功受奖,成为我们家的荣耀。所以,在高中还没毕业的当年我就去报了名,体检、政审也顺利通过,正当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准备去参军的时候,大队支书的一句话:“你年龄小,让年龄大的去”。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从头到脚灌了下来,全身冰凉冰凉。第二年春节刚过,住队干部说公社招收一名话务员,让我填表后等待审批通知,一个多月过去了还没有下文,后来才知道名额已被公社领导的一个亲戚顶替。一九七七年,中断了十多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就像春雷一样,一声巨响,给整个大地带来了春的希望,给农村孩子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提供了一条公平的通道。但这也是一条难走的路,好在自己还算努力,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加之头顶老天爷的眷顾,终于如愿以偿。这时,想起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一段话:“只要春天不死,就有迎春的花朵岁岁开放,生命将涅槃,生生不息,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p><p class="ql-block"> 记得考学的前两年,我病了,肠胃严重不适,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走路没有劲,一年多时间,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虽然父母亲带我到处求医问药,看西医,吃中药都不见好转,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白天在村里到处讨要民间偏方,给我吃茴香,喝姜汤,晚上给我“送病、叫魂”,天天晚上给我按摩腹部,有一次亲手卷了一支旱烟让我吃,说是吃了消胀。家里生活本来就很困难,还常给我专门做“病号饭”,真是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了给我治病上,这一切都使我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就在高考完等待成绩的那段时日,我的心情非常焦虑,情绪不稳定,被细心的奶奶看在眼里。有一天午后,西下的太阳挂在山顶上空,斜阳洒落在窑洞前的院子里,院子里谅晒着当年刚打碾不久的新麦子,奶奶坐在阴凉处做着针线活。见我从大门口走了进来,便叫住我:“来,坐这儿来凉一凉,奶奶给你说说”,我提了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这时,我看见奶奶的眼神坚定,仿佛啥她都知道。她说,“成绩通知还没来吗?”我说:“嗯”,她接着说:“不要紧,不要怕,迟早就来了。你要记住:人这一辈子不走的路都要走三回,不用的人要用三次,就一次考试有啥可担心的,考不上了明年再考。人眼前的路黑着哩,即使考上了,上学了,将来有工作了,要记住天晴修水路,没事早为人,这是古人的经验。不要像你爸爸,一辈子犟脾气,好不容易有了个工作,又把人家领导得罪了,被下放回来当农民。当年他如果能想到会被下放回来,他也不会得罪领导的”。当然,奶奶并不知道爸爸被下放是国家当时的方针政策,不是得罪领导的原因。听了奶奶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后,我明白了很多,这些话让我记忆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至今记忆犹新。她说的这些俗语蕴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也是做人、做事的智慧结晶。</p><p class="ql-block"> 的确如此,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有谁知道他的人生一定会怎么样就会怎么样?又有哪个人的生命中没有其他人的帮助和扶持呢?人 生道路,并非每一处都铺满鲜花,也不是每一片土地都能留下我们的足迹。有些路,我们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踏足,却在命运的安排下,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穿越。有些人,我们曾以为永远不会用到,却在生活的无奈中一次又一次的遇到并得到帮助,最终成为我们的朋友,成为我们的“贵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善乐行事,在泥泞中前行,在风雨中坚持,尽量使我们曾经规避的路变成人生坦途,让那些我们认为永远用不到的人变成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秋,我顺利被省城一所我没有填报志愿的学校录取,后来县招生办的领导告诉我,是录取时将我的名字和我们乡另外一位同学的名字搞错了,也算阴差阳错吧。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既高兴又感十分差异,完全不知道这个学校是教什么的,更不知道通知的专业是啥玩意,后来通过父亲才大概有所了解。由于是搭乘姐姐在县招待所给介绍去省城的便车,所以,前一天下午就离开了家。走的时候,奶奶、父母亲、弟妹,还有村里的几个玩伴都来送行了,奶奶一手擩着拐杖,一手拉着我,边走边叮嘱:“到了要赶紧给家里来信,放假了就回来”。我说:“噢,不送了,你们都回去吧”。我背着行李,加快了步伐,走到公路边,远远回头望去,奶奶还站在村口场边向我挥手,而我却转过身很快消失在她那模糊的视线里……。</p><p class="ql-block"> 两年学业之后端上了“铁饭碗”,吃奶奶做的饭就成为奢侈的一件事,只有尽量在节假日或者出差时顺路回去,吃奶奶非常拿手做的手工臊子面。有一年国庆放假,我请假提前一天回家,当我坐长途公交,又步行十多里山路爬上庙台塬畔时,远远就看见奶奶站在大门口,一手擩着拐杖,一手放在额头遮住西来的阳光向塬畔瞭望,不知道她几点就出来站在这里了,走近看着她的样子,我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这个画面深深的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回到家,她赶紧从箱子底取去一袋核桃递给我:“这是你四大家核桃树上的,又大有绵,给你留的”。我接过核桃,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感觉就像小时候放学回家,偷吃奶奶放在箱子里的水果糖一样“甜蜜”好吃。</p><p class="ql-block"> 奶奶不仅对我好,对我们兄弟姐妹都疼爱有加。在我的记忆里,除了那次因过于担心着急教训了我之外,没有打骂过我们任何人。对村子里人也是乐于帮助。我记得原来住和尚沟的时候,一位叫杨堂的邻居,无儿无女单身一人,奶奶经常让我去送吃的,送用的;村里刘希贤重病住院,她第一时间把积攒的十多元钱从箱子底的手绢里取出交给生产队的筹款人;过年杀猪当天,总让我给邻居们每家送一碗热气腾腾的水煮肉;等等。她的善举让我们幸福庄充满了温暖和爱,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奶奶病了,病的不轻,病后就一直没有起来。我回去看过几次,最后一次回去时,她已经虚弱地说不出话来,人也认不太清楚,我站在她面前拉住她冰凉的手,她微微点了下头,嘴唇也动了动,我俯下身子没听见她的声音,至今我都不知道她到底想表达什么,是嘱托?是希望?是叮嘱?还是失望?是怪罪?而她却揺了揺头转过身睡了。</p><p class="ql-block"> 回单位大约一周后的一天,接到父亲电话:奶奶走了,让我赶紧回去。虽然心理有准备,但收到消息,还是感到十分悲伤和难过。 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家参加奶奶的葬礼。在父辈们的操持下,葬礼隆重而简朴,“行礼”仪式上,我作为孙辈代表向她老人家表达了我们无限的敬仰和怀念,表达了对我们扶养、教育和留给我们许多精神财富的感恩、感谢。送埋的早上,村里人都来了,哀伤的唢呐声迎着东方的霞光,长长的队伍缓缓前行,我沉重的心情就像一块石头压在胸口。直到最后一捧黄土洒向奶奶棺盖的那一刻,我泪奔了,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的心被无尽的哀伤紧紧包裹,仿佛整个世界都随着奶奶的离去而变得黯淡无光,泪水在脸颊上默默流淌,却带不走那份刻骨铭心的痛楚。这时,奶奶那慈祥的面容、温暖的怀抱、和奶奶共度时光的温馨画面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切都在瞬间成了我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奶奶走了,走完了她很平凡、很普通的一生。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思念和那美好的回忆。由于在她需要人陪伴,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我离开了,去了城市,去了离她很远的地方,所以时常感到很对不起她而感到愧疚,这种因对奶奶的不管不顾而导致自己内心的亏欠,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种心理负担,而解除这种负担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也没有更好的救赎之策。现如今,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活出自我,活出自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带带自己的孙子外孙,减轻儿女的压力,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或许也是已故祖辈、父辈们愿意看到的和希望看到的,也不失为一种改善和调整心态的万全之策。</p><p class="ql-block"> 帮助带孙子带外孙,作为祖辈绝不是以后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索取什么,也不可能希望他们将来能陪伴,能伺候,而是一种文化传统,是一种对生命的延续,对香火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对社会历史的贡献。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不就是一辈一辈、一代一代这样走过来的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1日于青羊橙花</p><p class="ql-block"> 文字:无为</p><p class="ql-block">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