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宣传

辰豆

<p class="ql-block">  冬季是很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就是其中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生又是易感人群,虽说大部分都可自愈,但为了不让学生受病毒折磨,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p> <p class="ql-block"><b>什么是手足口病?</b></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HFMD)也称“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高发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p> <p class="ql-block"><b>手足口病主要症状</b></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伴有或不伴有发热,以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散在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伴有多种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b>疱疹性咽峡炎</b>,个别病例可无皮疹。</p> <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p> <p class="ql-block"><b>人群密切接触</b>: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p><p class="ql-block"><b>飞沫传播</b>: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p><p class="ql-block"><b>消化道传播</b>: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发生感染。</p> <p class="ql-block"><b>如何预防手足口</b></p> <p class="ql-block">(1)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p><p class="ql-block">(2)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平常可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接触病人及污染物后应选择合适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洗手。(3)减少聚集。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p><p class="ql-block">(4)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p><p class="ql-block">(5)清洁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p><p class="ql-block">(6)接种疫苗。虽然接种EV-A71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但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b>温馨提示</b></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无需过度恐慌,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等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