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成熟的中国文明最初来自何方</p><p class="ql-block"> 荆竹/文</p><p class="ql-block">給宁夏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李林貴的復信</p><p class="ql-block">李院长您好!</p><p class="ql-block"> 发来的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编著与序言我已寓目,编著这部传统文化方面的书其实很不容易,从谋划、构思、选编到针对性、新颖性、思想性等几个环节皆要花些功夫的,并不是随心所欲而为之。从《文选》至今一千数百年间,历代选家耗费心血,不遗余力,留下名著不少,但也屡遭讥刺,如鲁迅就对《古文观止》不甚满意,当然这是正常的。故您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反复删减增益,也有很多想法要说。所以又产生了您的这篇序言。</p> <p class="ql-block">平心而论,您的这篇序言写得很好。无论从其叙述由来,还是从其叙述角度或涉及的思想史、文化史源流,皆已涵盖与述及。您让我为您修改序言,我看后再三考虑,其实无须我来修改。一是您的序言已经很好;二是我的一些想法恐难以融入您的文本,这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三是我太忙,杂事较多,一时难以顾及过来。不过,难以融入您文本的一些想法我可以简要叙述出来,仅供您参考。</p> <p class="ql-block">一个文明的基础有如下几种: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制度的。这些构成中国文明的要素演进的历史极其漫长,要追溯到东亚的史前时代,对于那个时期,我们仅有残留下来的遗龟断甲。在那个阶段,我们还没有明确的依据把当时人,甚至可以说是原始人称为中国人。此处碰到了一个谜团,在人类史所有的谜中最令人困惑的就是,成熟的中国文明最初来自何方。在那时,中国的文字和青铜技艺一出现时就既是独到的,又包含了外来的东西。许多专家强调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强调她与其他先进文明的相对独立性,以此作为对中国特质最具价值的说明。那么,“中国性”到底有哪些历史内涵?我们能在历史中找到“中国”出现的那一刻吗?中国文明是外来的,还是本土自生的?汉字这一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象形文字能够说明中国文化的原创性吗?中国思想的奠基是在商,还是在周?武王克商后,是确立本族的文化正统,还是延续商代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思想进入黄金时代前夕,支配着中国人心灵的是什么样的观念,什么样的政治与世道?此其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其二、任何断语利见皆不能尽言《易经》之重要性。《易经》乃一部卜筮之书,体现了周人传统之卜筮方法与观念,这与商代利用骨卜之方法是不同的。《易经》昭示了一种令人惊异的宇宙观,一种关于人的潜能的哲学:人在宇宙运化之中拥有主动创造和自由之潜能。当代的一些思想家发现其中蕴含着可贵的价值,例如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易经》对于探索无意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易经》的卜辞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周朝的口头传统,最迟也于公元前8世纪就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文本形式。从孔子之时,人们就对卜辞和其他部分不断增益,《易经》伴随中国文明成长、臻熟,作为哲学,它成为后世历代思考和创见之源头活水。随着中国哲学视野之日益拓展,《易经》总是能巧妙地适应中国思想的各种诉求。但是《易经》绝非仅仅如其他文化里的那些“智慧之书”,其价值顶多是从日常事理中提炼出来的东西。而《易经》远非如此,为了能言说更多之涵义,它的言语读起来飘忽,实则是对心智深处的玄妙意识。它既不简单,也不直乏,它言辞之游离闪烁正是其目的所要求的……还有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宇宙生成论之涵义,中国的精与神等;中国人为什么认为宇宙不出自造物主之手,而是自为自化?在上古中国智慧之结晶《易经》中,天石指神鬼与祖先,还是宇宙功能的一种抽象表达?中国古代的宗教为什么没有形成能够与皇权相抗衡的宗教力量?中国人的宇宙观如何造就了无“原罪”与轻“法律”之文化?中国人思想中的权威来自哪里,是鬼神、帝王、法律,还是圣人?</p> <p class="ql-block">其三、关于儒文化。现代历史学家对文王早有争议,认为他笼罩在迷雾中,模糊不清,但孔子却认为他是个光照万代的哲人、治世的贤臣,他保证了周能承袭天命,并且是商周文化融合之象征。或许将历史与文化之象征重新塑造得如此意义非凡,正是孔子最富创造力之成就。孔子或许误解了历史,但他却创造了后来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东西。他虽然是商人之后裔,其政治上的座右铭却是:吾从周。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那么,儒是周代之新贵,还是商朝之遗民?孔子是儒,还是士?孔子如果真是“述而不作”“宪章文武”,那如何成为百代之宗师?孔子之后,面对分裂之孔门与天下,孟子何以成为儒家新的领袖?孟荀之间针锋相对,谁才承续了孔子思想正脉,孟荀在后世不同之起落遭遇跟他们的思想有何关系?</p> <p class="ql-block">其四、就是道家与儒家之关系。道家展现了中国人心灵之另一面。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展示了一个充满玄思妙想之神国仙境。道家不遗余力地讥刺儒家的伦理道德与其他一切人为之造作。道家嘲讽礼义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之个人主义,而与之对照的是,儒家则强调个体要在社会体系之内合理发挥自身之作用。儒家和道家就其大者而论,是互为补充而非互相排斥。那么道家为何迥异于先秦其他显学,鄙薄人事,奢言天道?孔子之学是问得于老子,还是儒道共有所本呢?道家要顺其自然,而道教要超越自然,道教如何衍生于道家?庄子戏谑儒家之仁义礼智、名分差别,他是反对任何道德与知识,还是暗示一种超越之真知?</p> <p class="ql-block">其五,关于墨子的哲学,知识,亦即先秦诸子中为什么只有墨家与名家热衷于逻辑和论辩?儒家、法家为何否定言辨之巨大价值,连能言善辩之庄子也不推崇呢?儒道法这些轻视言辨之学派推崇之知识标准是什么?它们与中国独特的宇宙观有联系吗?墨家与名家在后世之冷遇是因为不合乎中国主流之宇宙观吗?</p> <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帝国之缔造。秦国之崛起和遽灭与秦国之统治治理观念有必然之关系吗?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是凯撒式的英雄,为何在中国文化中成了被主流价值诅咒之恶魔?主导秦国理念的法家思想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荀子的哲学是秦国的严刑峻法之源头吗?秦国到底是不是一个帝国,或者进而言之,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帝国吗?……诚然,中国文明展示了一种举世无双之连续性,但文化层次、社会结构、政府的形式与功能、变革的程度与幅度,甚至是人们对政府之期待,在过去2200多年中皆发生了剧烈之转变。或许在这些变数中唯一连贯的只有人性本身,甚至这一点也很难说明是真实无疑的。我们必须要作比较,因为历史本身就是可比较的,但对这些比较进行仔细考察,就发现这些比较所隐含的那些重要的类比是很成问题的。当我们谈到秦之时候,不要将其作为今天的寓言。秦朝之实践有助于我们理解今日中国其实亦是秦朝之组成部分,而非秦朝悠长之阴影。当然,这里将秦朝与现在进行表面之对比的时候,千万别忽略观念与制度渊源的问题。另外还有法家之传统,在《管子》成书前,管仲就已经成了强权寡头政府之样板,他的其他政策也在很多重要方面开了法家之先声。一是他公开倡导政府制定文法;二是管仲还接受了获得民心与政府效率之关系;三是管仲创造了一些措施来规范人民的生活方式,实施更有效的控制,甚至还尝试了统一人们的生活习俗,等等;其他还有法家的实践者……。</p><p class="ql-block">李院长:恕此感未能详尽,只能述其概要。聊作参考,一笑了之。专此</p><p class="ql-block">颂安!</p><p class="ql-block">荆竹</p><p class="ql-block">2013年11月24日于風聲樓</p><p class="ql-block">注:该文题目系发布时添加</p><p class="ql-block">(李林贵,山東人氏,出生于六十年代末,</p><p class="ql-block">山东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文化传播学博士。2002年宁夏人才引进双博士学位学者,来宁后创办宁夏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并担任院长,后辞职返回山東省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