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走太行(3)

三品方知味

<p class="ql-block">  出行第三天(11月3日),今天的安排是先去走太行天路。</p><p class="ql-block">‍ 太行天路是不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一部分,好像都说不清楚。既然称“太行天路”,我想,应该是太行比较高和比较美的一段路吧。</p> <p class="ql-block">  虹梯关是太行天路的三个入口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很有名气的地方。自古以来,过太行入中原惟有“太行八陉”可通,位于豫晋交界处的虹梯关便是其中之一,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晋东南与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span>素有“太行屏障,上党门户”之称。‍</p> <p class="ql-block">  车开入太行天路,路不太宽,多坡多弯,在拐弯处会车,速度快了有一定危险。路面上的骑行标志,标识着这也是一条骑游线路,因此开车更需格外小心。</p> <p class="ql-block">  山路兜兜转转,有时开了许久,蓦回首,许久前走过的路近在咫尺。下图就是太行天路导航地图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  行在太行之巅,众山皆在脚下,眼界开阔,风光如画。</p><p class="ql-block">‍ 虽然风光如画,但色彩比预想的还是单调了些。本以为秋日走太行,必然是红、黄、绿三色满山尽染,不料太行山上好像没有变黄、变红的树种,要么是松树一片绿,要么是灌木、茅草一片枯褐。</p> <p class="ql-block">  途中一个小观景台,竟然有一位越南女孩开的露天咖啡店。想一想,在这太行深处,临绝壁而坐,捧一杯越南女孩现磨制的越南咖啡,那是多么的浪漫和奇幻!但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大部分停下脚步的游客,可能都和我一样,充满好奇和想象。</p> <p class="ql-block">  车行一个半小时后到达“天路巅峰”,这是太行天路的最高点,也是太行天路三个入口的交汇处。</p><p class="ql-block">‍ 我们原计划是经此点去“岳家寨”,但路中的告示说“前方修路,禁止通行”。我们想从另外一个方向的路绕过去,一位当地老司机说,千万别走那边,极难走。无奈,我们只有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驾车返回途中,我们赶紧调整计划,决定放弃东北方向的“岳家寨”, 改去西北方向沿浊漳河的“原起寺”、“大云禅院”等几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多,我们到达“原起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原起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规模不大,现存大雄宝殿、青龙宝塔均为宋代原构。</p> <p class="ql-block">  青龙宝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角形,高17米,</span>为砖仿木结构七层密檐式塔,外出檐青砖砍磨斗栱密致,形制古朴,用材较大,是研究宋代建筑中斗栱形制的重要实物。</p><p class="ql-block">‍ 全部用砖,能盖出如此精妙绝伦构造和样式的塔,实在让人感叹。仔细观察,虽经千年风雨,砖结构的棱角依然如新,似乎比石材还耐风化。</p> <p class="ql-block">  看罢原起寺,我们又去不远处的“大云禅院”。</p> <p class="ql-block">  大云禅院,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现存建筑中的弥陀殿和七宝塔为五代时期所建,其余为清代建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弥陀殿是我国仅存的五座五代时期木构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弥陀殿造型美观,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雄壮大气,被称为“中国木构建筑由唐朝向宋朝营造法式演变的活化石”,为大云禅院的“第一宝”。</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大殿四周的墙并不承重,全凭<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构繁复的木构件支撑起大殿,</span>正所谓“墙倒屋不塌”,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弥陀殿里的壁画也堪称精品,为“国内现存寺观中唯一的五代壁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大云禅院的“第二宝”。</span></p> <p class="ql-block">  大云禅院门外的树林里,有大云禅院的“第三宝”:七宝塔。</p> <p class="ql-block">  塔身上的石雕充满生活乐趣。</p><p class="ql-block">‍ 一人起舞两人伴奏的“表演”,活灵活现,现场感十足,仿佛能听到管弦之声脱石而出。</p> <p class="ql-block">  塔的背面,龙柱装饰下的两扇门,一侧紧闭,一侧虚掩,一个童子调皮地从门缝里探出头来,窥视外面的世界,他右手轻扶门扇,好像随时准备缩回身子。他这一看,看到了千年前进山上香的古人,也可能看到了遍访深山古迹的梁思成,又看到了拿手机拍照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和“调皮童子”说再见后,我们赶往下一个景点——龙门寺。</p> <p class="ql-block">  龙门寺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的山坳里,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p><p class="ql-block"> ‍ 龙门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集于一处,是浊漳河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位居寺院中央。大殿建于宋哲宗绍圣五年(1098年),金、明、清曾经进行过局部改建或修葺,<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主体结构未大改,基本上保持了宋代的建筑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  殿内留有明、清时期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燃灯佛殿位于第二进院北端中部,系元代遗构,殿内有元代残存壁画。</p> <p class="ql-block">  西配殿位于中线前院西侧,其貌不扬,却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创建于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其构造简洁,具有唐代建筑的遗风,是中国现存已知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时,有位导游介绍说:“经碳14测定,西配殿这个斗拱用的木材是武则天时期的”,一个小伙子闻听后,赶快伸手与“武则天”来个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  欣赏完这些历史珍宝后,我们驱车去看一个当代奇迹,也是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项目——红旗渠源头。</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家喻户晓,是一个人间奇迹和造福后人的巨大工程。以前只知道“红旗渠“引漳入林”,原来它的源头就在山西浊漳河的崔家庄。浊漳河是漳河上游的两个支流之一。</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源头也称为红旗渠渠首枢纽工程。来到现场,只见不远处的河道里,一条长长的拦河坝横卧于浊漳河中,蓄积的河水,静静流入靠近河岸的红旗渠渠源隧洞,由此穿上越岭,流向河南的林州。</p><p class="ql-block">‍ 眼下平静的河水,怎能想象此处当年的燃烧激情。1960年2月,林县任村镇500多名民兵跨省来到山西,在这里筑坝截水。咆哮的浊漳河水给人工筑坝带来巨大困难。当截流工程剩下最后10多米的时候,奔腾的河水把人们投入的石头、沙袋瞬间冲走。危急关头,40多名民兵跳进早春刺骨的激流中,用血肉之躯筑成人墙,保障了大坝的截流成功。</p><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静好,在此向那些英雄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旅程结束,内容很丰富,内涵太深厚,需要回看照片慢慢“反刍”、品味、再品、三品……。</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lvevk9" target="_blank">山西走太行(2)</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nvt4yh" target="_blank">山西走太行(4)</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