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散笔》(262):彼此尊重的价值——拜读学姐的佳作有感

衔泥斋主人(胡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1902265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津沽散笔》(26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彼此尊重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拜读学姐的佳作有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归丽华,是我的南开中学六八届高中学姐,认识她是在文革中。受特定时期极左思潮的鼓动,当时学校中“停课闹革命”、思想及政治上尚还稚嫩的学生们,基本分裂对阵为两大派:一派是纯红五类出身(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的“红卫兵革命委员会”(简称红革会);一派是出身比较复杂、其中有“出身卑微”学生组成的“井冈山红卫兵”。而我和归丽华学姐同属于井冈山红卫兵,我是其中三连的小兵,归丽华学姐是宣传部部长。我是南开中学老三届之中的小屁孩,学姐是南开中学老三届之中的众所周知的才女。我们彼此多次见面,但没有具体交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我和归丽华学姐上山下乡天各一方,半个多世纪没有接触。只是近年来,夕阳晚晴之际,南开中学老三届校友经常聚会,我有幸与学姐重逢,并且建立了微信,开始有了一些交流。如果说之前学姐作为南开中学老三届的公众人物,我只是有敬仰之心,但并没有过多了解;那么真正交往之后,我对学姐更是刮目相看,因为学姐真的是一位有思想有见解的知性女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在南开中学老三届文友微信群里,看到转载学姐的一篇文章《无法找回的心情》,此文刊登在今天出版的天津《中老年时报》上。于是,我认真拜读了学姐的大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姐的文章附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无法找回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小孙子两岁开始,我和他一起在纸上涂鸦,目的是提高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孙子进步很快,当他终于能够把一条线的首尾连接上,成为一个闭合图形,用稚嫩的小手画上“眼睛”、画上“嘴巴”的时候,他高兴得手舞足蹈。于是,他兴趣大涨,不停地画。画一张,举到我面前:“奶奶,这是一条大鲸鱼,肚子好大。”又画一张,告诉我:“奶奶快看,这是小白兔,它有两只大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从小孙子对绘画有了兴趣,他的“画作”就占满客厅里所有的台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天,我做卫生,顺手整理了一下他的“作品”,留下几张“有模样的”,把剩下的卷巴卷巴扔进纸篓里。在卫生间洗衣服的时候,忽然听到背后传来啜泣声。转过身来一看,小孙子满脸的委屈,撇着小嘴儿,眼里含着泪花,吭吭哧哧地说:“我的画,奶奶给,给扔了。”他手里拿着的正是我丢掉的那一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突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急忙道歉:“对不起,没征得你的同意,把你的画扔了,是奶奶不对,奶奶改正。”这件事情让我思索良久。同一件东西,在大人和孩子的眼里,其价值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它让我明白,孩子的世界,成人不可以粗暴地侵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此,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学毕业前夕到镇江排灌站实习。一天,刚下过雨,空气清爽,阳光炫丽。我走在原先走过无数遍的卵石路上,感觉与以往有所不同。我发现阳光照耀下的这条石子路竟然变得五彩缤纷,分外美丽。蹲下仔细观察,原来经过雨水冲刷,往日里灰蒙蒙的鹅卵石,如今都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橙黄、赭红、绛紫、灰绿。尤其是那些带着彩色条纹和天然图案的石头,更是天工神造。我抠出一块,拿在手中细细观赏。这时,一个路过的本地小姑娘也蹲下来,好奇地看着我,说:“你喜欢这些小石头?”我说:“是的,我们北方没有。”小姑娘站起来,指着不远处:“江边有更好看的呢!”于是,我跟随小姑娘来到江边,光着脚丫走进清澈的江水里,弯着腰,在浅滩上一颗一颗地挑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实习结束后,我就背着半书包石头回了家。妈妈笑着跟邻居阿姨说“:瞧我这傻闺女,人家出差外地都买些特产回来,她背回来一堆石头。”我不做解释,把石头藏在立柜底层的抽屉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年后,有了自己的小家,便想起了那些远道而来的石头。若把它们放在鱼缸里,一定是不俗的景致。回家找的时候,妈妈告诉我:“那些破石头留着没用,扔了。”那一刻,我真的沮丧极了,妈妈呀,那么好看的石头你怎么可以不打招呼就给扔了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后来,我又看到过很多彩石,但感觉已经不同。妈妈丢掉的不光是石头,还有一个人在特定年龄段和特定环境中,那种无法找回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姐选择复印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可能司空见惯的情节小事,从中引出认知上的思考,进而感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文章以小见大、以微知著,但却有令人拨云见日、心开目明的境界。引发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们,情不自禁地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一反三地反省检讨,富有普遍性的警示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姐在文章题目以及结尾都用的是耐人寻味的同一句:“无法找回的心情”,题目与结尾自然衔接、相互呼应,可谓达到了文章写作追求的“虎头豹尾”的佳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不仅要避免人家“无法找回的心情”,同时,尊重他人也是一种基本的人际平等交往原则,彰显一个人的高贵。尊重是一种修养素质,是一种待人态度和处世之道。尊重,需要理解及替人着想。尊重,也需要包容彼此的不同。相互尊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件。除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亦是如此!在此,不再赘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一生追求和别人相处:彼此尊重是标配,彼此相处舒服是高配,彼此知心互暖是顶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答应了我的天津公安老战友、津门首位缉毒女警于建文的信任邀请,与她合作撰写“《追猎生涯》——津门缉毒女警的铁骨柔情”一书,所以我每天主要的精力用在此处,浏览微信的时间大为减少,但是看到了归丽华学姐的大作雅作,感慨感动,不能不忙中专此撰文,并向学姐学习致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于2024年11月21日)</b></p>